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端俊 《职业》2012,(7):61
有两个研究生,一位叫吉斯特,一位叫提尔曼。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他们跟随导师去一家大公司参观。参观完毕,导师问吉斯特: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吉斯特说:我看到了豪华的办公楼、舒适的宿舍、宽敞明亮的饭厅。能够在这里工作,真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啊!导师了头,没说什么。导师又问提尔曼: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提尔曼说:我看到了这里的产品,确实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但它的市场却不大,还需要加大力度去开拓。而要想开拓出更大的市场,不但需要更  相似文献   

2.
麦穗 《金色年华》2008,(10):14-14
一个导师带了两个研究生,在他们即将毕业的时候,导师带他们参观了一家著名的大企业。看后,导师分别问他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甲说,看到了豪华办公楼,舒适的公寓,宽敞洁净的餐厅.如果能留在这里工作,他将会十分满意:学生乙说,  相似文献   

3.
农妇情怀     
农妇情怀刘海滨在距淑浦县城约60公里的大山里,有一个叫大流洪的小村。这里有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叫张良顺,她尊老敬老的故事久久地被乡亲们传颂着。。1990年,张良顺从邻近的竹山村迁到这里,看到60多岁的孤寡老人胡名同又聋又哑,神智不清,生活不能自理,便同...  相似文献   

4.
死亡之桥     
陬人 《现代交际》2004,(6):18-1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叫多克的人自愿到一家战地医院服务。当他看到医院里到处充满着阴郁的死亡气息时,生性开朗乐观的多克便决定改变一下这里的气氛:于是,他拿起大笔在医院一处最显眼的墙壁上写下:“没有人会死在这里!”  相似文献   

5.
张杰 《老年人》2007,(9):10-11
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的最西部,有一个叫米沙的美丽小村庄,在这里,住着一位瘫痪在床50多年的老人,他的名字叫黄前群。  相似文献   

6.
1905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的一座小城里,没有人不知道一位叫菲尔德的钟表匠,因为他的手表做得非常好,不但防水而且自动。这个消息被同城的一位叫汉斯·威尔斯多大的钟表商知道了,于是他急忙找到了菲尔德,并参观了他那些纯手工制造的手表。  相似文献   

7.
牛润科 《老年世界》2013,(15):24-24
我们厂里有个绰号叫“600工分”的女工。之所以叫她“600工分”,是因为一部朝鲜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剧中的老人介绍一位“一年能挣600工分”的粗壮姑娘给儿子,可儿子不喜欢,老人很生气说:“漂亮的脸蛋能长大米吗?”我们厂里的年轻人在劳模宣传栏里,看到一位“在不漂亮的脸上能长大米”的姑娘,与电影里那位“一年能挣600工分”的粗壮姑娘长得真是像极了,于是大家私下里都叫她“600工分”。  相似文献   

8.
日前央视播报了一条新闻:某大学为一个叫丹丹的女孩行笄礼,也就是成人仪式。女孩和其父母及导师皆着汉服,所有礼仪程序皆按《朱子家礼》进行,参与者俱神态严肃。其间,女孩的导师还为其取字孟卿。  相似文献   

9.
无臂青年,爱心铸就完美人生管玉贤,曾维新在天府之国的四川省,有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美丽城市──自贡。在市区的灯杆坝菜市场,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位没有双臂的年轻人在这里买菜。时间一长,卖菜的农民逐渐跟他熟了起来,虽然叫不出他的名字,但每次卖菜给他,都习惯...  相似文献   

10.
阿丽 《老年世界》2007,(8):14-15
2003年8月23日,唐培宇搀扶着父亲唐建民走进北京朝阳医院的外科病房。一进病房,他就看到2号病床前,一个清秀的女孩正在给病床上一位50岁左右的男子擦身子。看到唐培宇父子进来,女孩抬起头,礼貌地打着招呼,又一一告诉他们怎么订饭、什么时间探视,还说:“我叫姚飞音,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尽管说话。”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我在去欧洲游览时,有幸在德国西部与卢森堡接壤的一个小城——特里尔,参观了革命导师马克思的故居。  相似文献   

12.
洪玲 《当代老年》2006,(6):34-34
曾经有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安徒生的故居。 这位父亲是一名水手,经常来往于世界各大港口。现在,他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来到了丹麦。在简陋的安徒生故居里,孩子对眼前看到的东西产生了疑问。这哪里是安徒生笔下那个色彩斑斓、富丽堂皇的童话世界呢?  相似文献   

13.
佚名 《现代交际》2004,(11):8-8
在中国北方的某个大城市里,一家海洋馆开张了,但想赚大钱的投资商却没有看到他们所预期的入账。50元一张的门票,令那些想去参观的人望而却步。海洋馆开馆一年,简直门可罗雀。 几千万的资金被套进海洋馆里,投资商叫  相似文献   

14.
胡言 《中外书摘》2007,(12):80-80
有一次陪一位日本朋友逛上海,一路上看到好些个巍峨的大楼,都俨然冠以“某某广场”之名。那日本朋友汉字自然是识的,却仍然纳闷地打量着这几个字,好像是在看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我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于是一语道破了“天机”:“这里的‘广场’,不是‘黑老爸’  相似文献   

15.
不图什么,把他们养大成人 <中国扶贫>:昨天我们冒雨参观了少林慈幼院,看到了这里孩子的快乐生活,也看到了这一公益慈善机构的社会效应.据了解,慈幼院已开办了多年,当初成立它缘起什么?  相似文献   

16.
去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参观,只要留心一下,就会发现那里的院门只有两座“墙垛垛”,上方没有拱顶。这是怎么回事呢?位于中南海西北角的西花厅,本是清末为末代皇帝溥仪之父、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修建的西花园,因为园内一座主要建筑叫西花厅,所以后来人们统称花园叫西花厅。西花园还没建好,清王朝就垮台了。随后战乱频繁,到新中国成立时,西花厅院内已是一片破败。新中国开国总理周恩来住进西花厅之后,工作人员打算把院内整修一下。周恩来知道后,严肃地制止说:“我们国家刚刚从废墟中站起来,底子薄,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我这里能住就…  相似文献   

17.
湖南桃源县有座水库名叫戈儿潭,这里青山如黛,绿水如碧,风景如画。阳春三月,只见一位小伙子搀扶着一位老翁在水库边慢慢散步,他们轻言细语,娓娓而谈,亲密无间。看到这情意浓浓的场面,有谁会想到那长者曾经飘泊流浪,命悬一线,差不多进了阴曹地府,是  相似文献   

18.
水滴 《当代老年》2013,(1):18-19
1988年,在古韵悠远的河北正定古城,一位叫王庆广的小学体育教师建起了一座乡村业余体校;两年后,这里成了国家级乒乓球训练基地。此后20年间,中国乒乓球队在这里封闭训练近40次,在奥运会和其它世界大赛,多次捧回世界冠军奖杯。而在这些熠熠生辉的奖牌背后,是基地创建者王庆广数十年的坚守与执著,他也被誉为“走在世界冠军前面的人”。  相似文献   

19.
感谢陈香梅     
我读研究生时,陈香梅女士到我所就读的学校颁奖。我的导师恰在受奖的几位教师之列。据校外事办领导说,因陈女士一再表示希望在颁奖会上听听青年学生的声音,我和几位师兄妹就被导师叫上,一起去凑热闹了。由此,就有了我们与陈香梅女士的一面之缘。 这是一个小型的非正式的颁奖会,就在校外事办的客厅里举行。我们几个研究生进去时,几位导师和外事办的领导已经早早等候在那里了。不多时,就见外事办的负责人引着一位风度翩翩的女士栅栅而来。她那亮丽的妆容、身上穿着的色泽鲜艳的旗袍,宛如春风拂面一般,立刻给沉闷的会客厅带来了一股…  相似文献   

20.
1903年,晚清帝国风雨飘摇,一个叫金天翮的男性知识分子,更准确地说是士大夫,写了一本《女界钟》的书,对女权问题做了最早的系统的论述,这大概是第一个着重从女人的方向去看世界的男人。那么这个男人看到了什么呢?他的结论是:男人没有解放,那么女人永远是男人的奴隶。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他这里说的“男人”一词,可以替换成国家和民族。当然,在家国忧患、民族存亡以及现代性想象的宏大目标之下,女人解放是作为一个副题呈现出来的。在金天翮的新女性蓝图中,“红袖添香”与“思想发达”,“诞育佳儿”和“完全天赋之人”理所当然地交融在一起,“天赋”启蒙理念就这样奇怪地长在一个旧式男文人的心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