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品以浪漫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吸收传统壁画的艺术形式来处理构思、构图和色彩的设计;以敦煌神话中的飞天仙女和嫦娥迎接女航天员到月宫作客的浪漫情节作为画面主体;背景用祥云、云海、航天发射、长城、敦煌石窟艺术、月宫等来表现古老、文明、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和祥瑞蓬勃的国运盛世气象,共同托现"中华民族实现千年飞天伟大梦想"的这一重大主题思想。作品在山西第十六届美展展出,获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敦煌佛教艺术的题材内容的选择、表意方式以及美学特征等方面入手,对敦煌古代工匠与佛教艺术的民间性等相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敦煌艺术以佛经为依据,以现实生活为素材,经过"万类由心"的营构过程,创造了神人结合的形象和宗教幻想境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风貌和独特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绝大多数重要的艺术品,如湿壁画、木板画、帆布画、大理石和青铜雕塑以及教堂、礼拜堂、世俗公共建筑及私人住宅、花园、别墅等,都是赞助人委托艺术家制作的.在赞助体制下,艺术品的产生往往与审美无关,赞助人通常是怀着特定的宗教、政治意图委托艺术家制作艺术品的.他们并不期待艺术家表现出个性和独创性,而是希望他们以被人理解和接受的视觉符号或语言来表达和宣传特定的信息和价值观念.可以说,就意太利文艺复兴时期来说,"为艺术而艺术"的现代美学理想还很遥远,艺术的功利性价值,特别是其在表达宗教虔诚和宣扬政治理想和价值观方面的功能仍是艺术消费的首要考虑.  相似文献   

4.
作为绚丽多姿的飞天艺术的杰出代表,唐代敦煌飞天是宗教偶像与女性形象的合而为一,是对女性形象成功塑造的典型,独特地展现了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女性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的市场经济导致了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关系的混乱。用马克思主义生产与消费同一性的观点来阐述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同一性 ,可以重新认识艺术消费者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 ,以促进整个艺术活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不仅许多欧美文学理论家都接受和发展了马克思艺术生产论,而且在中国文学理论界也得到了新的探索。马克思所论述的艺术生产,在当代世界正向着多个维度展开,主要表现为审美创造中的艺术生产、意识形态中的艺术生产、艺术产业中的艺术生产。马克思文学理论中指出的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现象,在今天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呈现出了诸多新的特点,既有传统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延续,又出现了艺术生产内部诸要素发展不平衡的新现象。马克思所指出的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在当代也发生了新变化,即在艺术生产中注重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兼顾,在艺术消费中实现了多种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艺术界出现了一系列的"改编"、"翻拍"、"翻唱"之风,其对象是被称为"经典"的老影视剧、老歌以及更早的文艺名作,改编的方向是适应新一代受众的审美心理,最终目的则是获取最大的市场份额。从"老戏新拍"、"老歌新唱"等现象来看,传统的艺术经典似乎又获得了新生。通过对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经典变容的途径与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的分析认为:大多数改编后的作品并没有将原有的精神继承下来,也没有融入真正的现代精神,改编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将古老的经典与现代观众的文化心理对接起来,对"经典"本身的继承或创新则退居其次,这种改编者与观众的互动影响产生的只能是貌似繁荣实则颓败的艺术经典的另类"变容"。  相似文献   

8.
论艺术与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艺术与经济联系起来的理论基础在于:1.艺术本质——艺术为生产力要素之一,亦是人类基本需求与经济需求之一;艺术功能包含经济价值;2.艺术内容——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基础,也是艺术内容的基础;3.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并受经济水平制约;艺术风格同样;艺术形式可分软式硬式;4.艺术创作——属于艺术生产;既服从物质生产规律,也遵循精神生产规律;艺术创作者在生产中既可非商品性自娱消费,也可满足商品性他娱消费;5.艺术欣赏——可视为广义艺术消费而不论消费购买是否发生,潜在购买者或顾客都会同时欣赏经济活动中的艺术品具有的商品性价值和非商品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艺术自律与艺术革命--马尔库塞的艺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即"异在".艺术的"异在"也就是指艺术对现实的"异化"关系.在马尔库塞看来,艺术的"异在"是一种永恒的存在.艺术的"异在"性是凭借艺术形式的独特性来界定的.艺术由于"异在"而蕴藏着的对现实的否定力量,具有革命的潜能.艺术要真正实现艺术的革命潜能,必须塑造人的"新感性".艺术消亡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以文学经典理论观照金庸长篇小说《鹿鼎记》,从本质主义文学经典理论考察小说文本的思想、艺术价值;从建构文学经典理论考察小说文本的生产与接受,及背后潜藏的巨大消费价值。通过对《鹿鼎记》的文本分析和深度思考,认为在思想内涵、艺术特性以及消费价值上都有其成为经典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敦煌飞天是中国飞天艺术的代表,其中唐代飞天所披帔帛造型婉转流畅,是其最突出的特色。飞天及其帔帛的艺术造型渗透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精神内涵,彰显了华夏民族造型艺术的精髓,也为现代艺术造型和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各大宗教都认为自己是对"终极"的最好回应,但实际上许多宗教的终极形式不相同,它们之间难以真正沟通。宗教以种种"相似终极"形式导致终极领悟,它最终走到世俗心灵认知层面,具有伦理意义。对宗教终极的理解能帮助我们参与宗教交往和建立世俗社会与宗教间的良性关系,有利于文化共建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消费社会中的艺术生产与大众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消费社会中,大众文学何以如此盛行,它是怎样被生产以及如何评判它呢?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以及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可以对此作一种诠释,来探讨消费社会中的艺术生产与大众文学,追问消费社会中大众文学盛行与商品经济规律指导下的艺术生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广场舞是一种群众性文体活动,更是一种舞蹈艺术。广场舞中的“美”来自于动作姿态中律与力的传达,以及个人审美需要和情感诉求的彰显,但无节制的情感表达消解了业已形成的艺术美感。广场舞以确立世俗文体活动的合法性为功能,以张扬大众审美趣味与艺术激情为旨归。它以杂糅的方式突破文艺的类型界限,以世俗文艺的方式冲击殿堂艺术,以漠视生产规则的方式进行文艺生产,通过对既成美学规制的“反叛”,为人民的世俗文娱生活正名。  相似文献   

15.
东北方言相对于正规、得体、精确的书面语及官方语而言是一种富于狂欢色彩的语体。东北民间笑谑艺术最流行的形式"二人转"即是以东北方言为载体的。"二人转"作为艺术更突出的是它的娱乐品格而非它对生活的反观性,所以很容易被大众文化所吸收。相比于那些提出了更高价值尺度、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迥然不同而引起震撼的艺术品,"二人转"的确是世俗的、"酒神式的"艺术,其中"宣泄"要远比"净化"的强度高。作为一种"尚未与日常思维分化的艺术形式","二人转"与生活的反思距离太有限,并始终面临着低俗化和异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客家"围龙屋"不仅是世俗日常生活的居室空间,也是宗教哲学的文化空间,它以建筑图式和符号表达出古老的宗教哲学内容.客家"围龙屋"的宗教与哲学在居室空间上表现为三个层次,它们以物化的形式显示出居室主人的宗教哲学意识和相应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作为艺术的生产离不开作为艺术的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艺术生产作为以精神创造活动为其基本内核的特殊劳动 ,必然要以艺术消费为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艺术消费必须遵守市场的一些基本规律 ,但市场规律有时会与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机制发生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艺术生产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相信 ,市场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市场的认识和研究成果 ,只要合理适度加以运用 ,市场这只隐形手就如同它能极大地促进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一样 ,使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主义在"人-神"关系方面是矛盾对立的,两者的结合也是情境性的。伊斯兰极端主义诉诸神权价值,鼓吹建立超越民族与国界的极端神权国家,而民族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在世俗价值导向下建立民族国家或获取世俗民族权利,其极端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虽歪曲滥用民族自决权进而企图实现"一族一国"分裂目标,但其总体价值取向仍属于世俗范畴。在新疆,宗教极端主义是一种神权价值与世俗民族分裂主义相结合的矛盾混合体,在这一混合体中,民族分裂主义居于主导地位且是宗教极端化的主要推手。因此,当前新疆宗教"去极端化"问题的核心在于价值认同,其关键突破口在于合理利用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之间的矛盾,抵制民族分裂主义的重点在于增强和培育中华文化的同质性,抵制宗教极端主义的重点在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和坚持宗教中国化的进程,构建和培育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五个认同"的中国价值。  相似文献   

19.
艺术的诞生经历了三次分离。第一次是作为一个精神环节从原始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第二次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从原始精神生产中分离出来,第三次是作为艺术生产实现自身精神环节和物质环节的分离,即创作与欣赏的分离。由此产生了"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纯艺术",在此之前和之后的则分别是"前艺术"和"后艺术"。后艺术将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回到史前艺术的状态,成为无所不在、无人不能的美化环境、美化人生的"艺术化生存"。  相似文献   

20.
根据尼泊尔古史记载 ,公元四世纪前 ,从不同地域迁徙到尼泊尔国土上的各种族群已是十分频繁 ,随着各部族之间相互交融 ,文化交流、风俗习惯彼此影响 ,促进了尼泊尔文化多元化特点的形成。如何统合各派宗教文化思想的歧异 ,本身就是同化、融合的一大考验。尼泊尔人民历经多年来在不同宗教文化之间 ,互有卫击、回应 ,早已融合为共同的宗教文化体系。可以说 ,宗教贯穿着尼泊尔民族社会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尼泊尔民族而言 ,在社会文化上的最大成就 ,莫过于寺宇建筑艺术 ,它兼具了宗教与世俗的双重意义。随着艺术和宗教之间关系的愈来愈密切 ,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