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住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拉大及农民工回流表明: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目标与效果存在差距。上述问题与农民工就业结构、空间配置紧密相关:第一,需求层面:存在农民工就业结构性失衡;城市扩张强化对农民工的劳动力需求,但面临学历错位。第二,供给层面:从农民工根本利益出发,对定居意愿、用益物权和住房性质进行Probit计量分析发现:拥有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对定居意愿呈负向影响,土地流转、在城市拥有住房或正规性租房均有正向影响。住房性质(购房/自建房与租房)对用益物权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第三,供求综合分析:就业错位和学历错位影响其城市收入,政策错位可能降低户籍吸引力从而影响迁移意愿,弱化定居意愿的因素占主导。应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城市尤其是县域的住房保障及公共服务供给,尽快扭转三大错位,推进市民化与助力乡村振兴并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流动人口的居住长期化和家庭化趋势凸显,研究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2017年在我国8座城市进行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对影响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居住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住房产权、住房质量及社区类型外,居住隔离和社区社会资本也是影响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重要因素。社区社会资本在居住隔离与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之间发挥着显著的中介效应,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居住隔离状态影响着他们在社区内与本地人的社会交往,进而对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质量对女性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男性农民工,对高学历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低学历农民工,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老一代农民工;就业质量通过影响城市融入意愿和住房质量,进而影响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农民工所获得公共服务正向调节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建议通过提高就业质量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来增强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阜阳、亳州两市下辖的6县20个村530户农民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合理有偿退出前提下远郊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经济活动类型、家庭年总收入、非农业收入、现住房建造时间、是否已在城镇购房及城镇居住优势等指标对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农户的年龄和城镇居住劣势则对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指出就财政压力和资金时间成本而言现阶段皖北平原大部分农村不适宜大规模推行农村宅基地退出。若要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首先要加强宅基地价值内涵的研究确立合理的补偿标准,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度的资源倾斜和政策扶持吸引有能力农户优先在中小城镇购房定居。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关键要解决进城农民在城市的住房问题,因此,创新体制和机制以帮助进城农民在城市拥有自住房,使其真正融入城市、安居乐业,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现实问题。面对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无力购买城市住房而其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的现实背景,提出了进城农民宅基地退出与城市购房相挂钩的构想,以期引导进城农民积极有序地退出宅基地,提高农村宅基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率,同时解决进城农民的城市住房及房地产库存问题。在界定宅基地退出与城市购房相挂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思路,并剖析了目前面临的三大问题和障碍:第一,进城农民宅基地退出资产的保值增值与收益分配问题;第二,退出的宅基地与期望购买经济适用房所在城市的不一致问题;第三,购买经济适用房面临的支付能力不足问题。最后,针对性提出了通过出租、招拍挂、复垦等途径盘活退出的宅基地资产,实行保障房指标地域政策限制与经济适用房市场交易相结合,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住房供应模式创新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相结合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化解“半城镇化”和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实现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发达地区在推进“人口城镇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以江苏省为例,通过2019年在江苏省13个地市开展的调查,基于2 129份问卷探讨了宅基地财产性收益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留城定居意愿强烈,但户口迁入意愿不高。宅基地财产性收益现值越高,越有助于农民工选择留城和将户口迁入城市;宅基地预期补偿性收益越高,农民工留城意愿和户口迁入意愿越低,表明宅基地财产性收益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不可忽视。此外,宅基地财产性收益对不同代际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差异化影响。研究结论意味着可变现的宅基地财产性收益会助推农民工融入城市,而预期宅基地被征用时能获得补偿会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羁绊。提出为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政策背景下,一方面应逐步放开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限制和鼓励农房交易,让农民工带着财产进城;另一方面需加快出台宅基地有偿退出政策,防止宅基地问题悬而不决迟滞中国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基于福建省460份农户调研数据,通过可持续生计框架,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t模型对农户的闲置宅基地的处置意愿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农户对闲置宅基地的处置存在多种意愿,但当前处置意愿仍然较低;从具体的生计资本指标影响分析看,宅基地宗数、户均劳动力水平和宅基地政策认知情况等因素对农户宅基地的处置意愿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出租意愿受到是否有城镇住房因素的影响,农户宅基地转让意愿受到家庭现有耕地面积的影响,农户宅基地置换意愿还受到宅基地建筑面积与留村的直系亲属数量、家庭年均收入的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则受到家庭现有耕地面积、是否担任村干部及家庭保障情况等因子的影响。据此提出:尊重农户多元意愿,采取差异性盘活政策;持续推进宅改政策宣传,促进农户转变私权意识;普及农村职业教育,完善农户社保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宅基地闲置部分科学有序的退出是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的重要途径,而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直接关系到农户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选取闽南地区3个地市内21个自然村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获取研究数据,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测度各因子对闽南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1)闽南地区农户中有意愿退出宅基地的比例约为30%;(2)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年总收入、生活环境、农业收入比重、职业培训情况、家庭宅基地面积、住房成新度、家庭总人数、退地政策了解程度、户主年龄;(3)其中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年总收入、退地政策了解程度和职业培训的影响方向为正,其他因素作用方向为负。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将宅基地退出与就业培训、产业发展、农民安居、政策宣传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典型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从受访地区农民当前城市定居状况、中期以及长期定居意愿等角度对阜新市农民城市定居状况意愿进行研究,并从制度、文化、经济等角度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建立阜新市农民城市定居鼓励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开大学"2013年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策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信用卡消费、住房产权、居住质量、流动类型、流入时间、对城市生活水平的满意度、流入地亲人数、朋友中的本地人数量等具有生活适应性和社会融入度的指标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同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通过影响流动人口社会参与等也对其定居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但是,户籍、婚姻、就业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住房公积金等代表社会分层和经济状况的指标影响却不显著。说明在与购房成本等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影响流动人口经济状况的指标对流动人口的生活适应和社会融入影响不大,因而,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也不显著。因此,改善流动人口居住状况比提高流动人口收入等对于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定居城市更加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1.
宅基地整理是城市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关键环节.了解农户宅基地利用状况、腾退意愿和利益诉求有利于公正、合理、有序地推进宅基地整理工作.通过对河南省1211个农户的实地调研,得出以下结论:河南省宅基地闲置严重,具有整理的必要性;农户具有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的意愿,对城市生活成本有心理预期;90~120平方米的城镇置换房能够满足大多数的需求,农户可承担5万~15万额度的住房贷款;就业技能和创业技能成为农户进城后关心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将宅基地腾退与产业发展、农民安居、培训、就业相结合,建设多位一体示范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福建742份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t-ISM模型,分析外部性、认知性以及关系性3个维度的社会资本对农民住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外部性社会资本(以"是否加入合作社"和"外出打工经历"指标衡量)和认知性社会资本(以"是否了解农村产权抵押"和"信贷政策"的指标衡量)对农民参与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对农民产权抵押融资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外部性社会资本作为深层次的原因影响着其认知性社会资本水平,进而影响贷款需求和经历,最终影响农民对农房的抵押融资意愿.基于此,为提高农民农房以及宅基地抵押融资的成功,建议加大对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产权知识的宣传以提高农民认知水平,鼓励农民加入当地农民合作社;借鉴一些地区宅基地抵押贷款权益实现的成功经验,在不同地区分类有序推进,以尽可能减少农村正规信贷供给的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利用江苏省886个农户调研样本数据,基于农户分化下研究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差异性,首先通过交叉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差异性,并利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有农民宅基地产权归属认知、农民受教育程度、农户家庭所在区位性质、农地流转情况、农户家庭类型、家庭规模及受访者年龄7个因素,基于此提出宅基地退出工作应倾向于中远郊地区、对退出农户实行各项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措施解除农民后顾之忧、针对不同类型农民实现多样化安置补偿方式选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武汉城市圈内农民工宅基地退出补偿意愿的实地调查,在获得其补偿意愿与偏好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探讨农民工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不同农民工个体之间的补偿意愿存在较大差异;就农民工整体而言,农民工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农业收入比重、宅基地产权认知和地区因素对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意愿影响较显著。提出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层次农民工的差别化需求,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确保农民工宅基地权益的实现;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农民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制定城乡统筹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方案,保障农民工退出宅基地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云南藏区已有农民进城务工,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民的市民化,影响农民工进城定居的因素是制约城镇化进程的直接原因。为了分析影响云南藏区农民工进城定居的因素,本文以对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与德钦县413位返乡过节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客观描述和分析了影响云南藏区农民工进城定居的因素:农民工文化程度越高,进城定居的意愿更强;就业单位的稳定性,对农民工进城定居的意愿有显著影响;就业单位提供五险一金的状况,也直接影响农民工进城定居的意愿;城镇配套设施及劳动力吸纳能力也影响该区域农民工进城定居的意愿,等等。进而提出了大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督查;创新体制机制,提升进入能力,降低进入成本;统筹规划,促进产业开发与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12年G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统计数据,利用Multinomial Logistic方法统计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城市融合意愿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总收入、在流入地居住时间对流动人口留城定居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雇佣者、在本地生活感觉幸福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定居城市;城市归属感在流动人口城市定居决策中也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地,过去一年给老家寄钱数目却对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产生消极的影响.而性别、户口性质、婚姻状况、社会交往对象、是否跨省流动、是否与家庭成员同住等因素对流动人口的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民宅基地退出并非完全出于"经济理性",还受到个体微观心理因素的影响.基于禀赋效应的视角,从宅基地的可替代性、心理所有权、农民的不确定性感知三个维度分析相关因素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旨在为制定引导农民退出宅基地政策提供新的视角和决策参考.通过江苏省两县区的农村调查数据,构建二元Probit模型实证检验发现:主要解释变量中宅基地可替代性低、农民对宅基地较强的心理所有权认知会显著降低农民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失地、养老方面的不确定性感知会负向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因此,政府应健全相关政策弱化农民的损失规避心理,降低禀赋效应的发生概率,才能实现农民自愿有偿地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而农民工将是加速城镇化的首要动力。以往研究表明,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将是直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要因素,因此分析影响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因素对直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利用2017年福建省泉州市和厦门市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运用OL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工社会资本对其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资本对其城市定居意愿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农民工社会资本不仅与其自身的利益相关,而且是加速城镇化进程中的首要因素,所以应提升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提高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是影响农民工迁居的关键环节。从农民工迁移定居的基本事实、理论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农民工定居的因素等几个方面对既有文献进行梳理。文献回顾表明,进城农民工中近四成定居城市意愿强烈,三成左右在定居与返乡之间摇摆;定居意愿研究呈现多学科交融态势,Logistics类回归分析是主要定性分析工具;影响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因素可归结为经济、社会、制度、心理等诸多方面,其中非经济因素重要性在逐渐上升。采用纵向面板数据,提高全国代表性城市调查数据利用效率,多角度引进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研究方法和视角,以家庭为主要分析单元是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宅基地退出应尊重农户意愿.以陕西省旬阳县13个村200户农民的实地调查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来源、对陕西省将推出的宅基地退出政策了解程度等因素对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影响较明显,在给予农民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八成以上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基于该结论提出建立退出激励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建立宅基地约束及有偿使用等措施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