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维拉·凯瑟是如何诠释拓荒女性在拓荒中追寻、发展和完善自我的。追溯维拉·凯瑟两部小说《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娅》中的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描述拓荒女性在荒野中追寻自我,创建生活的经历。探讨拓荒女性发展自我、追寻自由精神的历程,并分析了拓荒女性完善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女性“成长”始终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审视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女性“成长”故事,可以找到一条清晰的关涉女性“成长”的路径:从初期的自觉向“中心文化”的服膺,到女性意识觉醒后的诀绝,女性作家最终寻找到了一条女性自我升华、自我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3.
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的短篇小说创作是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并溶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以独特的女性话语来表现女性所承担的精神重负和时代忧虑。文章以丁玲的三部作品为例,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说明女性追寻完整的自我和自身价值所经历的艰苦跋涉。  相似文献   

4.
按照现实主义精神的标准来衡量百年中国电影,无一例外都是深刻关注现实、共同关心社会、真诚关爱他人的电影。而百年中国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轮回:从自我走向社会,又从社会走向自我。百年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人物谱系经历了四个年代,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时,如果按照代际标准来划分,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和独特性,为中国电影的人物长廊奉献了很多经典形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女性作家,从70年代末80年代的张洁、残雪、王安忆到90年代的陈染、林白等等,她们从自我经验出发,发展了女性所特有的人性各个侧面.纵观这些女性文学作品中人性的内涵的衍化,大致经历了从人性中自然性的压抑到寻找自我、回归自然到自我本性的升华,其视线是从外部世界回归到女性本体.在这一艰难的找寻过程中,女性文学逐渐成长,女性作家也一步步成熟起来.这一过程也是她们的女性意识从无到有,从失落到回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5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是青少年时期经历过"文化大革命"这一红色的激情时代、承前启后的一代人,是90年代女性散文创作的中坚力量。其散文虽有难以避免的困惑、迷惘,但有人生历练中得来的醒悟。她们从认识、领悟自己所经历的那个红色年代开始,接续了前辈对苦难记忆的反思,在前辈们不得不终结的地方,把思维、感觉的触角伸展到生命意识的深处,收获了以生命意识为基础的性别意识、个人意识的觉醒。这是生命在穿越了混沌、蒙昧的漫漫长夜之后的日出和黎明,然而是"带伤的黎明",是烙印在记忆深处的创伤性记忆向经验层面的提升,是一个艰难的思想的反刍和生命的蝉蜕过程,也是一个女人精神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自我疗救与自我启蒙过程。  相似文献   

7.
5 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是青少年时期经历过“文化大革命”这一红色的激情时代、承前启后的一代人 ,是 90年代女性散文创作的中坚力量。其散文虽有难以避免的困惑、迷惘 ,但更有人生历练中得来的醒悟。她们从认识、领悟自己所经历的那个红色年代开始 ,接续了前辈对苦难记忆的反思 ,在前辈们不得不终结的地方 ,把思维、感觉的触角伸展到生命意识的深处 ,收获了以生命意识为基础的性别意识、个人意识的觉醒。这是生命在穿越了混沌、蒙昧的漫漫长夜之后的日出和黎明 ,然而是“带伤的黎明” ,是烙印在记忆深处的创伤性记忆向经验层面的提升 ,是一个艰难的思想的反刍和生命的蝉蜕过程 ,也是一个女人精神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自我疗救与自我启蒙过程。  相似文献   

8.
女性诗人以诗的方式言说和寻找自我,经历了一个由蒙蔽到觉醒的漫长历程.由于女性传统地被置于社会的边缘,囿于狭窄的家庭一隅,"爱"成为其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成为女性诗歌最爱吟唱的主题.本文就中美两国女性诗人的创作进行比较,探索女性诗人们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来言说自己,找到自我.  相似文献   

9.
个人叙事方式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女性自我话语权威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女性文学从五四时期开始,其个人叙事文本经历了从简单明了的日记体到复杂多姿的"私人"自传体的流变,这一进程中反映出女性文学对自我话语权威逐步建构的历史行程.  相似文献   

10.
福柯的身体理论经历了从早期的权力技术到自我技术的转变,权力技术着眼于一种针对身体的微观权力技术,旨在让人们的身体变得可控.而在以《性史》为代表的晚期著作中,福柯则提出了一种更富生产性的身体技术,即自我技术.而当代女性主义积极地将福柯的视角用于审视当代女性美容手术对女性身体的建构,并指出在美容手术中,社会权力的微观技术是如何演变成女性身体的自我生产的.  相似文献   

11.
张洁对女性问题的思考经历了从关注女性外部空间到重建女性内在精神的转变。在张洁笔下,女性的精神症候多表现为独立性的丧失、对现状的麻木不仁以及耽于梦幻、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女性的精神成长,就是摒弃依赖和麻木,重建独立的清醒的自我。  相似文献   

12.
汉末男性诗人以女性为情感载体来抒写自我生命痛苦的写作用意,应与他们的处境和心态密切相关。在混乱的政局中经历了期盼、失望、绝望的心路历程之后,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与女性心理同构的新特点。这恰恰彰显了汉末男性诗人摆脱心灵困境时的自我突围意识。  相似文献   

13.
女权主义的终极目标是从女性异化、女性失落的男性中心社会里,寻找到属于她们自己的世界。女性的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女性自我世界,即精神世界,女性的主体世界;另一部分是物化世界,由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组成,是女性参与的对象世界。女性寻找大致经历三个层面,或曰三个阶段。女性自我世界,整个世界和联系这两个世界的中间层、中介阶段——男性世界。从“自我世界”到“男性世界”再到“整个世界”这一寻找过程中,交织着现代女性对自我的确认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历史上 ,女性经历女神时代———女奴时代———女人时代———人的时代。在文学领域中 ,女性形象经历被歌颂———被书写———自我表现。中国女性文学经历寻找迷失了的自我———觉醒女性生命意识———醒女性主体意识。到了人的时代 ,会发现女性和文学都在拯救人类  相似文献   

15.
《荆棘鸟》中克利里家族三代女性以不同策略抗拒"母性神话"对于女性生存的精神束缚,解构了男权制社会关于男性永恒在场的神话。小说试图建构一种超越性别身份之上的中性生存状态,以消解两性间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峙;在自我否定之后,作家为追求和谐生存的现代人指出了更具现实性的归"家"之路:从德罗海达到伦敦、从边缘到中心。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是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基础上,经历了女性自我性别认同与超越性别的成长过程。在漫长的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体制中,女性一直是历史的缺失者与被动的参与者,承受着男权制这种传统的钳制。女性自我的性别意识,为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价值观与责任感所占有、掩盖,被封建的文化伦理所异化,女性与女性文学长期被湮没,少数民族女性话语以写作的形式更为弱化。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多年狭隘的创作模式和第一次大的转型的内在动因是女性意识的蒙昧与觉醒,女性作家文化身份与主体位置出现了从边缘向中心的滑动与漂移。梳理和思考少数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生成与发展,对更好地把握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野多惠子的小说《回转门》以真子的视觉和感受,描写了婚姻带给女性的存在感和生命体验,以及女性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和反思.小说看似平淡,实则通过草根女性的人生经历探讨了现代婚姻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揭示了婚姻生活中女性的生存状况、生命价值和所面对的各种社会问题,读后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戏剧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经历着心理上的艰难抉择和痛苦成长:人生目标从模糊到清晰,从无所适从到理性思索;自主地位从受制于男权到命运自我主宰.这反映出剧作家奥尼尔个人对女性认识的逐渐地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特殊经历、阅历和人生观,促成她以冷漠的态度俯视女性人生,她通过女性在亲属、亲子、两性三种关系中表现的书写,凸现了女性生活世界的荒寒。因而,她笔下的女性陷于漂泊与孤独的精神状态。这对"五四"以来倡导的博爱的传统是一种反讽。  相似文献   

20.
当代爱尔兰女作家艾德娜·奥布莱恩在小说《乡村女孩三部曲》中通过言说爱尔兰女性在民族主义、父权主义和天主教会重负下所遭遇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重写再现"她故事"——父权社会中真实的女性经历,表达其对女性生存空间的关注,从而在父权文本的空隙中开掘多维度的话语空间,用以女性为主的历史置换男性话语霸权的历史,在小说话语中反馈自我的主体性,藉以诠释女性自我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