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循环经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忠华  姜野 《学术交流》2005,(5):100-10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现方式,也是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调整产业结构、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大力发展农业,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三省协同合作,才能互惠共赢;需要发展第四产业(即绿色产业),才能助推、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途径,是邓小平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生动体现。"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成功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对于指导我国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进行了全面继承、具体实践和重大创新与发展。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新一届党中央全面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将同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和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一起,成为我们党全面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4.
由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隋舵博士后主编的<2004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兴研究>(以下简称<复兴>)一书,已由红旗出版社于2004年3月出版,这是正值"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之际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黑龙江省必须实施“绿色财源建设”,实施“绿色财源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其内涵,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着重从提高市场化程度方面加以建设。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森工老工业基地从开发到现在,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和体制的滞后,它已经陷入困境。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森工老工业基地也应尽快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选择。即:改变落后的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确立产业发展重点,发挥林区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借鉴和扬弃国际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点提出的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久、永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省人民大力实施"八大经济区"战略,努力促进黑龙江农业和农村、林业和林区、矿区城市、老工业基地、边疆地区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统筹发展、合作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1 林业“两危”的新形势为林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加强和改造林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教育、引导林区职工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一种崭新的创业意识就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林区思想政治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林业“两危”不仅使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而且使林区职工群众的思想意识、思维定势和传统观念发生了剧烈的震荡。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深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职工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极限,一系列根本利益的变化和林区经济发展的不景气,使林区职工群众对林业的发展前途失去信心。在这种新形势下,不断加强和改进林区思想政治工作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治危兴林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林区社会的方方面面,它的成功与否,直接涉及到林区社会  相似文献   

9.
国企改革使黑龙江省国有企业从原来的制度"闭锁"状态逐渐走了出来,实现了"解锁".创新改制模式使国有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经济中,丰厚的国有资产存量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国有企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后,建立国有企业改制绩效评价体系关系到国有企业改制的可持续性和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为防范国有企业改制后的治理风险,可借鉴美国<萨班斯法案>.  相似文献   

10.
论东北地区经济二元性的"异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红 《求是学刊》2005,32(5):59-64
文章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东北地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显著上升为切入点,从动态角度论证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结构的典型"二元经济"特征,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与"二元经济"论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异化"趋势,认为劳动边际收益率的变化特征是异化的主要原因,并且认为东北经济的"异动"趋势不仅不会成为制约东北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障碍,反而将成为东北振兴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竞争力 ,关键在于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因此 ,需要依据就业、增长、带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选择劳动密集型农业、装备制造业、社会服务业作为新兴主导产业 ,以技术进步为先导 ,通过制度创新 ,依靠市场机制实现产业整合、升级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进而全面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整体竞争水平。  相似文献   

1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继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的又一大战略举措。本文在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其高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其对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借鉴意义,认为我国在推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过程中要实现沿海发达地区与老工业基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晓玲  徐晨 《学术交流》2004,(12):94-97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作为我国资源大省和老工业基地,经济和说收收入增长乏力,经济竞争劣势明显,调整经济税源的所有制结构刻不容缓。迫切需要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设立资源开发补偿专项资金,加大税收扶持力度等有力措施,加快经济税源所有制结构改造,实现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0年4月6日,沈阳经济区获批为全国惟一的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赋予辽宁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又一重大战略机遇和政策支持,战略意义重大:有利于总体解决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性矛盾,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化转变;有利于促进中国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拓展全国对外开放新空间;有利于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实施全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风险投资时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等具有重大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风险投资的对策主要有:坚持市场化运作模式、完善风险投资的市场环境和风险投资自身建设三个方面.东北老工业基地应不遗余力地发展和完善风险投资行业,为风险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开辟道路,大力促进风险投资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隋舵博士后主编的《2 0 0 4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兴研究》(以下简称《复兴》)一书由红旗出版社于 2 0 0 4年 3月出版。全书共 81万字 ,构架恢宏、创意多新、引人瞩目 ,是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的一部力作。1 .脉络明晰 ,逻辑性强。该书是一部 81万字的恢宏之作。然而 ,综观全书 ,宏而不乱 ,脉络明晰、逻辑性强。该书既有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兴衰”史的回顾 ,又有东北在全国区域比较优势的比较 ;既有对国内外著名老工业基地的复兴考察与借鉴 ,又有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兴条件与基础的分析 ;…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的新模式即"伞"型模式作为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战略升级的突破口,把扩大贸易合作和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探索性地提出了以两个国家的部分地区为主体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模式,形成中国东北和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尽快振兴和俄罗斯东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进而实现中俄区域合作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老工业基地改造是党中央振兴东北的战略性举措,是东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三大要点,即注重制度因素、抓住改制重点和推进民营经济。重新振兴东北不仅限于老工业基地改造,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发展目标,其要旨为:重视新区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转化;推进民营银行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9.
崔岩 《日本研究》2004,(2):39-47
我国明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力图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速发展,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焕发活力,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工业区域的发展角度看,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涉及到产业区域建设、企业体制创新、金融支持、产业布局和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集群化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 要: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新视角,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均受到广泛关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应树立集群化的观念,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再造,把优势产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形成集群竞争力,再铸东北装备制造业优势,使之成为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