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子》有这样两个句段: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重点号引者加)——《孙子·计》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孙子·虚实》  相似文献   

2.
[原文]陈忌问垒(一背) 田忌问孙子曰:“吾卒……(一) 不禁,为之奈何?”孙子曰:“明将之问也。此者,人之所过而不急也。此□之所以疾□□□□□(二) 志也。田忌曰:“可得闻乎?”曰:“可。用此者,所以应卒(猝)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是吾所以取庞□(三)  相似文献   

3.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孙子·势》) 这是《孙子·势》开头一段话。较难理解的词语是“分数”与“形名”,而有争议的則只是“形名”。关于“分(fèn)数”,曹操作注:“部曲为分,什伍为数”。(见《十一家注孙子》)李贽也作注:“分,谓偏裨卒伍之分;数,谓十百千万之数……。”(《孙子参同》)这就是说,分,指部队的编制、建制,数,指一定编制中规模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吕氏春秋·高义》所记楚子囊避敌全楚之事,其原文如下: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主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臣者,皆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挠。”遂  相似文献   

5.
百善孝为先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他还有一个相当高的官位。樊迟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坐在樊迟的车上,告樊迟说:“孟孙(孟懿子的号)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一听回过头来说: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  相似文献   

6.
[原文] (客曰:)坚白石三,可乎? (主)曰:不可。 (客)曰:二,可乎? (主)曰:可。 (客)曰;何哉? (主)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 (客)曰:得其所白,不可谓无白;得其所坚,不可谓无坚。而之石也之于然也,非三也? (主)曰: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 ① 之石;犹此石。 ② 拊:抚摸。此句旧本作“拊不得其 所白而得其所坚者得其坚也”,这里据子汇本删“得其坚也”四字。  相似文献   

7.
商君列传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②,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③。鞅少好刑名之学④,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⑤。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⑥。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⑦,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⑧。王且去⑨,座屏人⑩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11),王色(12)不  相似文献   

8.
孔子认为自己的“道”是可以“一以贯之”的。并曾想把“一以贯之”的内容分别传授给子贡和曾子——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相似文献   

9.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梁国桥玄,南阳何顒异焉。玄谓太祖:‘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裴松之注云:“(太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相似文献   

10.
前几日,我问刚刚写完字的慧勇先生(现为青岛沿海画院院长):“是什麽促使您30年来,每日临池不辍?”答曰:“酷爱”。回答得从容坚定,不假思索。我又问:“您的字在近8年来,为何有如此之巨变?”慧勇笑一笑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由量变到质变吧。”其实还有一条他没有说——天赋也。为什麽有那麽多人写字只有量变而无质变呢,天赋使然!慧勇先生在《咏莲》诗中云:乱影红霞芳菲尽,静波澄出水莲香。中规中矩以为本,横笔狂扫又何妨!慧勇的天赋与睿智在其作品中即可见一斑,如为四川大学图书馆题字为“知书达理”,而为物价部门则题为“货真价实”,以平常…  相似文献   

11.
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滕文公篇》)。 根据这种说法,夏商周三代的田税基本都是以收获物的十分之一为征收标准。然而,对贡法、助法、彻法的解释,因为不能详尽地征引文献,历来都是不一致的。特别是彻法,自汉儒以来,直至今日诸说纷云,莫衷一是。 《论语》说:“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我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颜渊篇》)假如完全根据这种见解来判断,周代极盛时期是实行过什一之税的。(哀公元年是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四九四年)  相似文献   

12.
(1)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 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是以夏商两代为根据,然后制订的,文献典籍多么丰富多采呀!我是主张追随周朝的。” (2) 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货》) 译文:孔子说:“假如有人用我来执政,我将使周文王、武王之道在东方复兴。” (3)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 译文:孔子说,“假如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就能见效,三年就会做出显著的成绩来。” (4) 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用夏朝的历法,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乐舞用舜时的《韶》。”  相似文献   

13.
一、孔子与《易》有关论质疑——向冯友兰、张岱年先生献疑孔子是否研究过《周易》?孔子以前有没有《周易》?这是迄今为止学术史上聚讼纷纭的问题。认为孔子研究过《周易》,孔子以前有《周易》的人,主要依据是: (1)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得,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论语·子路》) (3)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 第(1)条材料,说明孔子学过《周易》,第(2)(3)两条材料,说明《论语》引用了《周易》的话,由此得出孔子与《易》有关,孔子以前有《周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苏洵的军事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洵“颇喜言兵”(曾巩《苏明允哀词》)。他的《权书》(共十篇)、《上韩枢密书》、《审敌》、《御将》、《兵制》,都是“言兵”的专著,其他文章也往往涉及军事问题。他的“言兵”之作也同他的其他的著述一样,具有“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务一出己见,不肯蹑故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论语·颜渊》) “必不得已而去”中“而”字,高等师范院校协编教材《古代汉语》(下册、17页)的解释是:“而,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对于这种解释,我持有异议,现提出来,以求教于众。 根据上文可知,子贡是在孔子提出三种治政方法后,以假设语气提问的。即是说,“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是一个假设疑问句。倘若把“而”译作假设连词“如果”,那么,“而”应管全句。事实上,“而”表假设关系,是管不住状语“不得已”的。其次,古汉语中,“而”表假设关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  相似文献   

16.
于无字处读书多少年了,我还记得《论语·宪问》中说的一件事:“(或)问子西。(子)曰:“彼哉!彼哉!”[有人问孔子,子西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他呀!他呀”!]四个字的评论后面,还有许多无字的评论。孔子对子西无疑是印象不好的,可他只肯说“彼哉!彼哉!”说得含蓄而有份量,弦外之音,不绝于耳。如果说得太多、太露骨,那就不仅是孔子没有语言的艺术性而已。“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言止意不止,尤为极至。”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文字,中学文言文中也有。周敦颐《爱莲说》寓哲理于比喻。牡丹喻寓贵者,菊花喻隐士,莲花喻君子。作者对三者的褒贬,未置一词,而读者深知作者的喜恶。文章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煞尾,文已尽而意无穷,更加深化了主题思想,对世人熙熙攘攘、追名逐利,报以极大的蔑视和讥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632年,爆发了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战前,晋文公在被庐举行大蒐,“作执秩以正其官”。因年代久远,史料缺乏,史家对“执秩”做出了种种解释,似均未切中。本文试就此问题,略陈一管之见。 为了考释方便,我们先就载有“执秩”之文及有关注疏胪列如次: (一)《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以下凡用鲁国纪年,史料皆出自《左传》):晋文公欲用其民,而问子犯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而不惑,而后用之,出榖戍,释宋围,一战而霸。  相似文献   

18.
在《论语·八佾第三》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文中“绘事后素”一语,自古以来就被一些学者阐释为孔子的绘画美学观点。对其所包含的意义有各种注释,理解上有很大的差异。诸如: 汉末郑玄注曰:“绘画文也,凡绘画,先布众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诸子集成·论语正义》第49页)古代学者,多从其说。  相似文献   

19.
原文篡卒孙子日:兵之胜在于篡卒,其巧在于势,其利在于信,其德在于道,其富(一)在于亟归,其强在于休民,其伤在于数战。·孙子日:德行者,兵之厚积也。信者,兵□ (二)明赏也。恶战者,兵之王器也。取众者,胜□□□也。·孙子曰:恒胜者五:得主剸制,(三)胜。知道,胜。得众,胜。左右和,胜。量敌计险,胜。·孙子曰:恒不胜有五:御将,不胜。不知(四)  相似文献   

20.
僖公二十五年:秦晋战于韩、晋惠公战败被俘。史载: “晋侯使邰乞告瑕吕饴生,且召之。子金教之言日:‘朝国人而以君命赏’。且告之曰:‘孤虽归,辱社稷矣,其卜贰圉也’。众皆哭。晋于是乎作爰田。吕甥曰:‘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将若君何?’众曰:‘何为而可?’对曰:‘征缮以辅孺子。诸侯闻之,丧君有君,群臣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