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与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登峰 《求是学刊》2004,31(1):68-73
国内外学者在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中,往往侧重城市竞争力的测算和排名,缺乏对城市竞争力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度的理论分析,本文主要借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来分析城市竞争力形成的原因。文章指出,外部规模经济是形成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产业集群是外部规模经济的表现形式,并用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新增长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对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竞争优势的原因展开理论分析。最后,文章以深圳为例进一步说明在开放和创新基础上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是产生强大城市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培植关键产业的城市集群是提升城市未来竞争力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哈尔滨城市综合竞争力下滑,要改变这一态势应该注重发挥哈尔滨综合区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资本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文化竞争力的相对优势,补上开放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企业管理竞争力、制度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的短腿,从而提高哈尔滨城市竞争力。建议省、市领导高度关注和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推出的城市竞争力排行榜,解决影响哈尔滨城市竞争力的主要“短板”问题,把提升哈尔滨城市综合竞争力课题作为长期滚动项目,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3.
赵超 《探求》2005,(1):61-6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地区开始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而这些竞争都集中表现为区域城市体系的整体实力的竞争。本文深入分析了珠三角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趋势,提出优化和整合珠三角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更好地发挥城市体系整体的经济优势,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地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新建 《探求》2005,(6):52-55
本文从产业集群与地区城市竞争力的关系,分析了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溢出效应、技术创新带动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对提升地区的竞争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城市政府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给先进企业在本地区驻足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未来的区域产业发展与竞争取决于不同地区对制造业所需生产服务体系的供给竞争。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浙江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在于 ,产业调整与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金融约束。这是由于在目前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结构下 ,浙江缺乏一个服务于地方的专业金融中心。而对杭州城市发展来说 ,要继续保持杭州在浙江乃至长江三角洲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保持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必须进行城市功能和城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建立与上海金融中心错位经营、为地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区域金融中心 ,是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杭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 ,本文提出了建设杭州金融中心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着力提升南宁城市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从城市的民族凝聚力、核心竞争力、文化影响力、文化创新力、文化表现力、可持续发展力、内在向心力和文化创造活力等层面,壮大和提升南宁城市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杨艳伶 《社科纵横》2012,(2):102-105
如何让一个城市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如何让城市的发展更有底蕴,都需要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因为文化体现一个城市的个性和品质,是城市的灵魂和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城市内在品格与市民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拟建立的"大兰州文化圈"囊括了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回族自治州、武威和青海省的8区20县,无论是地理面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水平和文化实力,这都是一个极具文化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建设目标。建设"大兰州文化圈",在区域内构建"文化事业共享、文化产业互补"的格局,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兰州及圈内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创新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资源枯竭型城市将会越来越多。如何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十分关心的重大而又紧迫问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为我国今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为黄石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本文从文化软实力与城市品牌关系的角度、以黄石市城市转型为样本、结合国内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用全新的视角,论述了黄石矿冶文化在城市转型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开发利用矿冶文化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扬  陈怀录  陈冲 《社科纵横》2011,26(2):27-32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中,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从而保持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走一条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永续不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能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是能否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东部经济发展以及西部的开发中,存在着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破坏的问题,而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因此,在西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本文以低碳世界中的中国西部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低碳经济对中国西部城市发展的必要性,指出低碳经济是中国西部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低碳城市发展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小旅游城市以其独有的资源,展现着自身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是我国旅游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着眼于环境承载力、经济持续力、社会持续力和文化持续力四个方面。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我国24个中小旅游城市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我国中小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分布呈凝聚型;不同级别的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分布与经济水平的空间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不一致,但却与区域旅游资源优势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根据这一结果,东、中、西三大区域中小旅游城市应努力结合自身特色,采取差异化的城市发展战略以构建其独有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一个新的概念:营销城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海清 《探求》2001,(1):37-39
要经营城市,提高城市品位,使城市整体增值,必须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本文首次提出"营销城市"的新概念,并就营销城市的概念、营销城市环境、创造优质城市产品、促销城市作了初步探讨,这无疑转变了管理城市的一个视角,即运用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技巧来发展城市经济和城市文明.  相似文献   

12.
由于特殊的政治地位,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历程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演进.文章利用文献资料,以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制订的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为线索,分析了历次总体规划制订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以及总体规划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这一发展历程,透视了中国政治社会经济环境的制度变迁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揭示了决策者对城市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转变和深化.可以发现,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演进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制度变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在思考今后城市规划的转型时也不能忽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所构成的隐形基础.本文有助于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的本质性特点,并希望对今后中国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春莺  王凯 《学术交流》2005,(11):116-118
哈尔滨在人才方面应将知识水平上的优势转化为技术上的领先,在企业方面应通过创名牌提高企业竞争力,在生活环境方面应该注重城市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商务环境方面应打造主导产业,培育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探求》2016,(4)
本文基于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的视角,指出广州城市文化软实力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增强文化软实力是未来广州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认真剖析广州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据此提出通过文化建设增强广州城市竞争力的可能性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环境友好型城市命题的提出,既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也是我国城市发展和改革的创新。环境友好型城市是环境友好型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条件。从我国城市发展和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看,环境友好型城市是顺应当今世界城市发展潮流的一项重要实践。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社会意识,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内核和文化灵魂。城市人文精神的育成是一项深刻的社会工程,需要有对应的机制来支撑和实施。本文以首批入选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河北省秦皇岛市为例,从动力来源、内涵提炼、文化支撑、弘扬外化和匡扶完善等侧面对旅游城市人文精神育成机制的宏观建构进行针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浪潮和国际间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是今后一个时期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阐述了北京建设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的意义及必要性,分析了其在文化设施、国际文化交流、文化创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文化服务网络的完善、文化交流的增强、文化人才队伍的打造、文化产业的发展等角度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北京文化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感知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方向、新趋势.它是以物联网等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为主导、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治理城市病态和增强民众幸福感为目标的城市建设新理念.感知城市建设有利于治理城市病态,提高居民幸福感知程度,有利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提高城市科学决策水平.我国的感知城市建设需要思考和处理好几个关系:感知城市建设理念与其他理念城市建设的关系,感知城市信息技术建设与治理城市病态建设的关系,感知城市建设与相关乡镇建设的关系,感知城市建设中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幸福感知共享的关系,感知城市建设中市场决定与政府作用的关系.感知城市建设要搞好顶层设计,制定相应规划;抓住主导因素,明确推进策略;促进资源整合,积累资源投入;加强理性分析,突出城市特色;培养吸引人才,解决应用技术;创新支持政策,营造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文化改变城市--关于文化在城市中定位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坚 《浙江学刊》2005,(5):5-11
本文不想全面论述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全面关系,而是从几个侧面强调了文化对城市的可塑性.通过一些历史史实的考察,对文化与城市个性、文化与城市形态、文化与城市发展提出若干思考,认为文化对于城市来说,不是简单的装点,而是城市生命和灵魂.  相似文献   

20.
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是循环经济理论在社会层面的实践,它要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知识资本为内生力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统一.因此从“3R”、知识资本、经济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循环经济型城市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已成为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它不仅反映了知识资本、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而且反映了“3R”、知识资本、技术创新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来自山东省17个地级市统计数据的演示运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