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法律规范与文化的关系相对而言在我国是一个不大受重视的课题。之所以如此,是许多人在自觉不自觉的意识中总是把法律规范看作外在于文化的理想化的人制框架和人为秩序,不是把它看作文化本身的一种产物,并受制于整个文化的内在需要和演化逻辑;二是过高地估计了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2.
论信息时代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受到外来消极思想文化的影响 ,使本国或本民族文化受到侵害 ,文化出现衰落或消亡。一些西方国家把“文化大棒”看作是推行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 ,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 ,从而维护自己世界领导地位 ,达到主宰世界的目的。本文论述了西方文化霸权的表现形式 ,并提出了一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抵御文化霸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文化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研究与发展研究是20世纪的世界性学术焦点,这是因为在二战以后,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是全球面临的迫切问题。相对于文化问题,经济问题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中显得更为紧迫,因此,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愿望超于文化发展的愿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经济增长看作  相似文献   

4.
历年关于王国维“境界说”的阐释中,存在着两种简单化的倾向,一种倾向是把它单纯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审美意识的延续,看作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集大成和古典意境理论的终结。另一种倾向则是把它主要看作是西方文化影响,特别是叔本华哲学美学思想影响的产物。前一种倾向是长期以来的一种主导倾向,后一种倾向则在近几年中日见突出。本文认  相似文献   

5.
回族文学与民族心理刍议伊言无论是把文学看作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还是把文学看作作家的记忆、志趣、感受和体验在语言文字中的自由表现,或是把文学看作人类个体之间进行精神交往的一种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再创造过程,文学活动都可以视作一种心理现象,二...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古代文化从鬼神崇拜向人文精神的转化赵林(武汉大学哲学系)在学术界里有一种观点,即把中西文化的区别看作是伦理文化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于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世界历史的轴心期”(即公元前一千年中叶),自中国秦汉以降和西方基督教文化产生之后...  相似文献   

7.
老庄故里及文化归属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庄故里及文化归属考辨孙立从几年前的“文化热”开始,学术界在地域文化研究中便有人把老庄看作南方文化的代表人物、创始人,认为他们的学说与《楚辞》共同形成了与代表中原文化的孔孟儒家思想大异其趣的南方文化。其立论的逻辑是,老庄是楚国人,楚人是南方人;南方山...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印度国家发展主义看作一个排挤过程 ,天主教渔民的行动则是对完整公民权的重新诉求。在印度南海岸 ,后殖民国家一直在进行着融合与分化。作为发展势力的国家把手工渔民界定为工业化国家之外的经济社群。作为世俗势力的国家则把他们界定为印度教主流之外的天主教社群。我认为这两种交叉的社群形式都与经济和文化主流格格不入 ,这决定了天主教渔民与国家的关系 ,使他们丧失了完整的公民权。但是 ,我想说 ,天主教手工渔民并没有反对国家而要求文化自治 ,他们利用并改造了国家的范畴 ,以要求经济公正和完整的公民权。本文认为 ,他们通过要求作为印度国家公民的正当权利来应对世俗发展主义对他们的排挤  相似文献   

9.
科学向人文的归化──论罗蒂的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向人文的归化──论罗蒂的科学观张洪齐实证主义要求把哲学科学化的主张,实际上已经隐含了要把科学作为文化的基础的要求。“自从启蒙时代以来,特别是自从康德以来,自然科学一直被看作知识的一个范型,文化的其它领域必须依照这个范型加以衡量。”①在传统上,“科...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校园文化始终被视之为一种“活动型” 文化模式,即把校园文化理解为开展各种课外的、以文体活动为核心内容的学校学生活动.这种认识,是把校园文化仅看作是一种单一的文化结构模式.但实际上,无论从“文化” 自身的内涵上看,还是从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上看,校园文化更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复合式结构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正视文化落后的现实,如实地把文化看作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翼,给文化工作以应有的重视,认真改变文化的落后状况,努力建设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2.
内因-外因的分析模式把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文化看作是封闭的系统,把传统和现代对立起来,并把西方的现代化解释为内源性的。任何一个传统社会所内生的现代性因素的作用有限,不可能带来社会形态的现代化转变;西方的现代社会不是在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母体内孕育出的,而是来自于一个世界范围尤其是从中国聚集与融合现代性因素的过程。由于西方在世界范围内聚集了重要的现代性并融合成新的社会形态,迟发展国家的现代化难免表现为向西方国家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人权,是人类长期关注和思考的政治和法权问题之一。近年来,这一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从各自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出发,对人权作了不同理解,分歧的焦点,集中在如何看待个人权利上。一、马克思研究人权问题的方法论在马克思以前,西方进步的政治思想家所提出的“天赋人权说”,是沿着两条思路进行的:一是从人的类本性出发,把人权看作是人作为人应当拥有的权利,强调人权的人类性,认为每一个人作为人,都应当享有不可剥夺和不可让渡的人权。二是从现实出发,把人权看作是调解国家和个人(公民)在利…  相似文献   

14.
一、20世纪后期中国人学研究的进展与成果人学是时代的声音。把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学思潮放在中国发展时代的背景中加以清理与总结,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反映了思维、历史、哲学、科学、文化和当代人类实践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人学的一系列范畴。并自觉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来建设;反映出世界潮流和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一种关注人、尊重人和塑造人的人学思潮;由起初把“人”看作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专利,到我们开始把人看作是认识主体、社会历史主…  相似文献   

15.
谈述宾短语带宾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代汉语里,“动+名_1+名_2”这种结构形式,虽说早就存在,但它的大量出现还是近几年的事,尤其是报纸的标题用语。目前,对这种结构的分析,一般都把“动+名1”看作述宾式动词,把“动+名_1+名_2”看作述宾短语。我们认为可以开放一点,把“动+名1”看作述宾短语,把“动+名_1+名_2”看作述宾短语带宾语,整个结构式可列为[(动+名1)+名2]。  相似文献   

16.
唐晓清 《理论界》2002,(4):42-43
企业文化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种种新的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然而,作为一种舶来品,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都存在着误区,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单纯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局限在经营管理的范围中;有的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简单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有的则把企业文化看作是一种职工文化娱乐活动,扭曲了企业文化的本来含义。更有人  相似文献   

17.
刘海江 《理论界》2023,(11):1-8
费尔巴哈在其直观唯物主义哲学中从现实的人出发把国家看作人与人之间在知识和能力上相互补充的产物,仍然停留在唯心史观的领地之中。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国家观的过程中通过“有差别的活动”这一命题而把国家看作人与人之间在利益与活动中相互补足的关系,首次提出了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史观的命题,发现了形式和物质两个不同层次的国家及其两者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的这一命题不是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而是在改造费尔巴哈国家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的哲学原则。马克思随后通过对市民社会之物质生产劳动的深入研究,把实践活动作为能动的原则从社会历史领域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第一次建立了一种真正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8.
<正> 图书馆一向被人们赞誉为浩翰无际的知识海洋,人类知识的宝库。一个国家的图书馆事业兴旺与否,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高低,典型地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当代许多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国家,都把图书文献资料同能源、材料并列,看作是发展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看做是“国家资源”、“无形财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职能作用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它不仅具有单一的收藏和借阅图书的社会教育职能,而且扩展为掌握尖端科研成果和学术动向,并进行科学情报交流的重要阵地。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把马克思在1844年首次提出的资本概念和他在1843年提到的现代政治国家概念进行比较.作者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是把资本看作人的"类存在"的实现,即把资本看作是人性中固有的普遍性和自由的实现.然而,资本只能以抽象的形式来实现普遍性和自由,因而,这种实现是不充分的.所以,从资本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在于把在资本中实现的抽象的普遍性和自由转变成"实在的"普遍性和自由.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的崛起受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软硬条件的制约,其中,文化被看作一种软权力,在一个国家崛起中具有权衡作用,就像通过一杆秤的权(秤砣)衡(秤杆)就可以来称量出轻重不同的物体一样。一个国家的文化权衡,"四两拨千斤",在国家崛起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影响国家战略决策和战略意志,决定国家发展方向。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崛起的历史为文化权衡作用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不可不重视文化权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