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确保国家安全尤为重要。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需从根源上考量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本质特征,分析当前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大环境及其现实背景,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从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机制保障方面寻求创新点,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培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谢雪屏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37(2):62-66
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具有独特作用,是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的深层内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化了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攻势,导致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和社会价值共识的缺失,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凸显。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和价值导向作用,促进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与价值体系的良性运行,将构筑起一道意识形态安全屏障,有效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但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和经验不足,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僵化、教条化,使主流意识形态遭受长达20多年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先后经历了恢复重建、巩固... 相似文献
4.
5.
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影响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相关研究不断增多,在研究范围的拓展、政学研究的关联、研究方向的扩充、研究深度的增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来看,在研究宽度、厚度、密度、热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结构与框架的匹配、机制与体系的衔接等方面进行改进与提升,以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玉才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1):49-56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者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者们着重探讨了列宁意识形态概念和"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列宁意识形态灌输论、意识形态党性原则及列宁对错误思潮的批判,阐明了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鲜明特色和历史贡献.现有研究成果对于全面把握列宁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现有研究成果依然存在研究内容同质化、研究方法单一及研究视域狭窄等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理路.学界可进一步拓宽研究视域,加强列宁早期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究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逻辑,阐明该理论对西方早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继而深挖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伴随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大数据的全面普及应用,原本只存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算法被推上“前台”,凭借其技术逻辑与技术特性,逐渐僭越其技术中立性,日益同各类意识形态共生共融共进。学界对算法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聚焦在如下层面,即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资本逻辑渗透、“受众本位”重塑、“茧房效应”遮蔽、算法“黑箱”操弄等挑战,呈现出方法隐蔽、手段多样、传播面广、破坏性强等新特点,对此应从价值、技术、平台、主体与法治等维度进行有效防治。就研究现状而论,学界深化了研究层次、创新了研究视角、丰富了研究内容与方式,但也存在研究前瞻性欠缺、研究针对性薄弱、研究内容重叠、基础理论研究逊色等不足。今后,我们需要注重经典文本、增强问题意识、补齐理论短板、加强观点创新、增强前瞻意识以及拓展研究思路,为不断深化研究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8.
周耀宏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2)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就是夯实基础、苦练内功、重拳出击、全面凝练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引导力。具体地讲就是:加强党自身建设以提高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力和感召力,坚持理论创新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筑牢舆论阵地以加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支撑力和凝聚力,加强队伍建设以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斗力,批判错误思潮以积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关注民生问题以增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营造社会氛围以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繁荣先进文化以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重要论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当前,我国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研究主要围绕概念来源、基本内涵、重大意义、现存困境和实践路径等维度进行,体现出我国学界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指向。在未来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中,学界需要进一步厘清与意识形态领导权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渊源,在理论关切的基础上加强实证研究,在分析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拓展国际视野,在既有学科研究领域中拓宽学科视野,从而为党和国家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郑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85-92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固本强基、铸魂育人的战略工程。建党百年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先后经历了发轫与奠基、形塑与顿挫、恢复与开拓、巩固与创新等四个阶段的历史嬗变。坚持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不断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制度建设、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经验。这为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重要启示与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2):200-213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百年来意识形态演进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国际形势、意识形态规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梳理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发展历程,主要包括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等四个意识形态重要发展演进阶段.基本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捍卫党对意识形态绝对领导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保障、坚守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原则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演进理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根基、坚持意识形态斗争性与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性相协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指引、践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文化源泉等党开展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经验.实现了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由革命话语向社会主义建设话语再到全面深化改革话语的时代自我更新与发展创新.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丰富意识形态价值、纠正意识形态偏向、引领意识形态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意识形态最强合力,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百年来意识形态工作理论进路的逻辑旨归. 相似文献
12.
党的政治建设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又是新时代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提出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学者们就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理论渊源、意义、实践路径以及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建设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较为系统且深入的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虽然深化了我们对党的政治建设的学理性认识,增强了我们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坚定性与自觉性,但仍然存在研究视角略显狭窄、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的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深化研究内容、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度发掘党的政治建设学术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是守护初心的政党,守护初心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受到理论界的普遍关注.理论界对中国共产党初心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基本原理、生成发展与践行路径几个方面,其形成的相关成果为拓展初心研究提供了学理参考和智慧启迪,但对其研究范式、研究视域、基本内涵与生成脉络的研究仍有待提高.未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初心的研究需把握初心守护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经验、明确初心守护的制约因素与动力机制、实现初心守护话语体系与话语理论的优化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文化影响力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影响力开始呈现出正向加速递增效应.我国文化影响力提升的基本经验,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生成文化影响力赖以提升的经济硬实力及其健康增长的发展模式;锻造坚定自觉的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体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多元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王翼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99-103
在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意识形态安全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主流价值的弱化、“精神疲倦”的状态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内在紧张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人民利益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点具有现实合理性与历史必然性,任何时候都应该成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而不动摇。 相似文献
16.
石红梅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1):66-70
基本社会保障是为保障国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基本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中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应有之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在基本社会保障方面享有平等权利。考察了我国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基本社会保障的基本社会服务体系、财政体制、法律法规体系和基本社会服务的多元参与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胡义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4):100-104
马克思的中国观饱含着工业现代性的品质。这种现代性体现在他理性地认识西方侵华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从全球化的视角研判中国的发展趋势,希望中国早日主动开放;从社会性的维度探讨近代中国落后的内部原因;从科学性的维度批判太平天国的恐怖战术,希望中国民众摆脱封建迷信等。马克思思想的现代性是90年前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仍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