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的媒介素养与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是现实个体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解读、评判以及运用能力。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各种媒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个政府如果不会或者不善于面对媒体,就很难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合格政府。有鉴于此,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来说,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既是一种处理日常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一种必备的内在修养,也是在处理危机事件或重大突发事件中彰显政府执政能力不可或缺的现实要求。这决定了政府人员的媒介素养教育必将深刻影响着政府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策略和舆论引导效果。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1):173-175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宣告了微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使得公众舆论空间得到了极大扩展。当高校出现突发事件时,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会产生独具特色的舆论现象作用,只有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和控制,不断提高相关部门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与技巧,才能消除公众质疑、维持社会秩序。针对微时代高职院校舆情传播的特点和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应注重舆论引导与调控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侯煜  杨恒 《社科纵横》2010,25(11):134-136
舆论需要引导,加强舆论引导,使表达趋于理性,让舆论呈现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公正的一面,就非常必要。媒体是舆论的旗舰,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在信息化时代,评论日益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引领社会舆论的强劲引擎。新闻评论在舆论引导中必须坚持三个原则:新闻评论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说话;新闻评论必须具有思想性;新闻评论必须适合于大众阅读。  相似文献   

4.
王欣  王九云  李斐 《学术交流》2013,(2):116-119
综观整个世界,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曾发生过重大突发事件,而将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活动建立在科技参与的基础上,并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对基于有效性的科技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特征及其所包含的基础理论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界定,以应用于实践。科技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必须对科技表现形式、科技参与的认定依据、科技参与应对的前置条件等问题进行界定;科技参与必须贯穿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所有环节。其支撑要素不仅包括科技人员、科研机构、科技管理机构、科技规范,更应包括高水平的科技应对技术和科技应对产品及其有效应用力。  相似文献   

5.
董烨 《学术交流》2008,(4):190-192
网络舆论可以释放情绪、调和矛盾,起到社会问题"减压阀"的作用;主流舆论的爱憎分明,褒奖了真善美,抨击了假恶丑;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权威话语权的垄断,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但是,它有时鱼目混珠、真假难辨,易于扰乱社会秩序的负面效应也是不言而喻的.为了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国家、社会、公民的合法权益免遭侵害,必须对网络舆论进行适当引导和及时调控:网络媒介从业人员要做到"守土有责",以科学的管理方式引导舆论;政府应加大力度,促进网络信息传播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重构网络伦理,建立网络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6.
高校在重大公共危机应对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舆论观,牢牢把握舆论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此,应加强重大公共危机应对中网络舆论引导着力点问题的研究,做到引导及时、路径通畅、队伍有力,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张晔 《社会福利》2008,(3):15-16
运用新闻媒体进行公共信息传播,已成为现代高效政府施政的重要方式。政府通过新闻媒体与公众进行沟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同时引导舆论,获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随着互联网、境外媒体介入传播国内突发事件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强等新形势下,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使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工作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新闻宣传要增强影响力和有效引导舆论 ,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准确把握和及时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体现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使体现党的意志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所带来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及舆论格局的深刻变化,业已成为扩大舆论宣传工作影响的新阵地和新平台。无疑,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然而,网络空间交织着良莠难分的社会思潮、网络信息更是真实性与虚假性并存,所以,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网络思潮;同时,要加强对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加强网络谣言治理,如此方能营造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其中,网络媒体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10.
刘继强 《社科纵横》2014,(4):129-132
当前国内重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网络等新媒体的勃兴,造成网络危机传播的实践困境。国内外学者对危机传播领域的研究较为深入,国内从事网络危机传播研究的主要为管理学者、公关学者与传播学者,更多地关注政治性、群体性、公共性事件的网络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研究。梳理学者们的观点,新媒体的危机传播及舆论引导,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理论研究和指导实践等将成为未来研究的趋向。  相似文献   

11.
发挥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科学的引导方法不容忽视.<光明日报·观察与探索>栏目在社会、尤其是在"教科文"知识界形成传播品牌,产生良好的舆论效应,得益于准确把握舆论引导的精、深、专、快和栏目灵活的工作机制.其系列方法对于新闻媒体以舆论引导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探求》2019,(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这一论述深化了新时代舆论引导的主体责任、工作重点和评价标准。当前,只有善于掌握和运用新时代的新闻传播规律,突破舆论引导实践工作中的"关口"和"误区",创新舆论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真正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3.
胡馨月 《创新》2015,(2):120-124
在涉及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中,不少党报的标题长期存在"长、虚、硬"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新闻宣传的实效。从"短、实、新"入手改进标题制作,既是转作风、改文风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新闻传播实效、提高舆论引导力、巩固主流舆论阵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5):137-140
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拿着"麦克风";大量的信息、声音充斥在每个网民的周围,由社交媒体重构的传播方式和格局正在逐步增强社会公民意识。但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网友们并不满足于对事实真相的追逐,更多的是在发泄情绪、释放不满;一些大V、公知带领着网友们借机质疑政府、攻击现行制度,不断煽动社会负面情绪。社交媒体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使舆论环境发生了变化,党和政府应该开始适时调整,学会利用社交媒体传播正能量、应对负能量。  相似文献   

15.
骆正林 《阅江学刊》2012,4(4):19-29
近年随着农村社会矛盾的激化,很多地方相继爆发了一些影响重大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是群体舆论的行为表达,是广大农民通过肢体语言宣泄来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由于少数地方政府没有认识到现代农民公民意识的觉醒,依然用强制手段来处理基层社会矛盾,致使基层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的矛头越来越向基层政府集中。群体舆论的传播有其固有的规律,基层政府只有尊重和服从客观规律,把握农民的社会心理,才能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6.
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  徐娟娟 《创新》2009,3(8):62-6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事件的发生不再是简单的情绪发泄,而是真实生活的反应。网络上,一个普通人就能做到“一呼百应”。如何预防、平息网络突发事件,成为当前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网络突发事件呈现出新的特征,而我国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应完善网络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提高网站管理人员的素养和建立网络突发事件舆情机制,创建可持续稳定发展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7.
叶春涛 《社科纵横》2013,(11):62-66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突发公共危机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在危机状态下政府与媒体的沟通。如何有效地进行危机传播,如何有效地尽最大可能规避媒体的"扩音作用",为实施危机处理预案提供舆论支持;如何通过有效的危机传播,对媒体进行"议程设置"的有效引导,这既是以媒体和公众为传播视角的危机传播所必须讨论的重要内容,更是危机时代的呼唤和历史性需要。  相似文献   

18.
谢伟 《探求》2015,(1):71-75
自媒体时代,信息来源广、传播实效强、言论尺度大、传受互动快,参与意见表达的主体扩大且呈多元性,舆论传播产生网络异化。从自媒体民意与政法工作的价值共性与冲突看,政法工作媒体时代面临诸如应对网络舆情能力不足、自媒体建设滞缓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要转变思维和理念,做好"品牌营销",提高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处置能力和政法干部媒介素养,以准确把握社情民意,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及时消弭社会矛盾冲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在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有效开展的情况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高校应认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重大疫情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重大疫情的重点,通过主体实践、方法实践、途径实践、保障实践和教育实践来构建"五位一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增强高校舆论调控与管理能力,深化网络思想引导和沟通措施,落细落实心理干预和心理指导,善用生动的案例开展多角度网络教育,积极有效地应对重大疫情。  相似文献   

20.
《探求》2017,(5)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关系国家反腐机制的重大改革措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便是此项改革的法律根据。按照"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的要求,此项改革也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因此,在改革试点结束之后、在全国全面铺开之前必须完成此项改革在立法上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法律制度的修改。本文从立法任务、立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路径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