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玲 《学术交流》2006,(12):96-98
经济殖民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使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和手段,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的经济剥削和掠夺。世界历史进入现代时期,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旧的经济殖民手法上进行了创新,经历了间接统治、托管制度、经济渗透、金融扩张等不同阶段,以西方资本渗透、控制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为基本特征。但都未改变经济殖民活动恃强凌弱、宰割剥削、牟取暴利的本质。要想摆脱西方国家的经济殖民,就必须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探索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自强自立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殖民主义与西方汉学:一些有待讨论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松建 《浙江学刊》2002,(4):191-196
西方的汉学研究一百多年来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但人们在为此而欢欣鼓舞之余,很少会平心考虑下述问题汉学作为兴起于十九世纪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一门学科,它所提供的关于中国的“知识”是否转化为西方列强殖民中国的一种“权力”?汉学家笔下的中国形象究竟是对于历史的真实表述还是权利关系支配下的人为的虚构?本文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西方汉学可以说是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的产物,而它反过来又服务于而且强化了这种殖民扩张的需要;通过对这种“知识”与“权力”的互动分析,西方汉学中曾经存在过的一些殖民话语因素有可能会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李铭 《社科纵横》2011,26(1):165-168
《太阳帝国》是上世纪80年代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一部好莱坞大片。影片以一个英国男孩吉姆的视角讲述了抗战时期在华西方人的故事。本文通过调查中国观众对这部影片的接受反映,以萨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为工具,发掘电影所隐藏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意图,以及在传播中采取的后殖民主义文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萨伊德的后殖民理论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出发,批判传统文化观念,揭示了传统殖民主义活动的新模式与新形式。《东方主义》和《文化与帝国主义》标志着萨伊德理论的两个阶段,本文通过这两部著作,对萨伊德的后殖民理论进行了概述和评析。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12):127-131
殖民主义和反殖民主义并存斗争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加缪文化身份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多元混杂的文化身份不仅使加缪文字书写中呈现出一种"殖民情结",而且在面对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问题时,文化身份的复杂性让加缪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迫使他不得不做出艰难的伦理选择。谴责一切暴力行为是作家伦理选择的出发点。从文学创作到"介入活动",加缪都在向世人传达一种真挚而朴素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6.
赛义德的《东方学》将福柯的权力理论,具体运用于分析西方殖民主义传统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东方学"话语体系,考察了东方学的知识传统所隐蕴的西方中心主义的霸权实质,从而在当代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实践中深化了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7.
印度的中国学研究:正在改变的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早期的印度中国学 中国学的发展,最初的动力来自于一种探索印度与其邻国的文化联系的渴望,这种联系看起来是非殖民主义的.这种情形既提供了一种在殖民框架之外形成新的关系并批评西方殖民主义的机会,又为印度提供了一个后殖民秩序下的选择.对中国学的学术研究则是在一个更广泛的、基于对中国的认识的背景下形成的,它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历史联系中去,如僧侣对佛教的传播、贸易以及殖民主义网络.  相似文献   

8.
一、萨勒夏尔和《阿扎德的故事》拉登纳德·萨勒夏尔(1847-1902)是19世纪印度乌尔都语文坛上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他生活在印度社会大动荡的年代。当时的印度正处在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初级阶段,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及其旧的习惯意识仍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也是西方文化、文明向印度传播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萨勒夏尔阅读了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尤其是狄更斯、萨克雷和塞万提斯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1987年3月中旬,在莫斯科召开了题为《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现代特点》科学理论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发展中国家的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全体会议听取了主要报告,并分三组(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政治问题:帝国主义和当代国际发展;帝国主义、新殖民主义和发展中国家的反帝斗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不断高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体系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这时,印度人民纷纷觉醒,掀起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风暴。在这場革命风暴中,南印度出现了一位用诗歌作武器、为民族解放和祖国独立而奋斗的战士,他就是著名的泰米尔族爱国诗人苏比拉玛尼亚·巴拉蒂。巴拉蒂(1882—1921)出生于印度泰米尔纳杜邦提鲁纳尔维利县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原名苏比拉玛尼亚,七岁能賦诗,十一岁即被誉为知识之神——巴拉蒂。青年时代的巴拉蒂深受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拜伦和美国进步诗人惠特曼等人的影响,思想激进,向往自由民主。1904年,巴拉蒂担任《祖国之友》报编辑。由于受到提拉克和西丹巴拉姆·比莱等人的影响,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1907年创办《印度》报,经常发表诗文抨击时政,谴责英国殖民  相似文献   

11.
(《局外人》一书是密执安中国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丛书之一。作者罗兹·莫菲(1919—)是中国问题专家,曾先后为华盛顿大学和密执安大学地理学教授,自1969年起任密执安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莫菲教授一反传统的西方中心论观点,从文化多元论的视野力图客观地描绘东西方文化在殖民地时期的接触与冲突。作者通过中印两国对西方殖民计划和殖民过程不同反应的深刻对比,在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僵化的同时,着重阐明了它的顽强的生命力与  相似文献   

12.
石黑一雄的小说<当我们是孤儿>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文化身份的追寻与定位,作家以主要人物不得不以一个孤儿的身份面时这个世界的悲惨命运为结局,阐述了后殖民主义人群普遍所处的漂泊不定、无根性和边缘性的生存状态,以此来表达对宗主国强加给殖民地人民的一切进行颠覆的思想.从而实现重建个人和国家历史的关系、公正地再现"他者性"、消除狭隘的民族偏见和建设美好未来的芙好理想.与此同时,小说还对西方的殖民行为进行强烈的抨击.  相似文献   

13.
俞曦霞 《浙江学刊》2023,(2):217-224
移民文学中的多元文化书写呈现出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新的叙事风貌,展现了不同文化博弈交融的特质,也是欧洲传统殖民关系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演变的重要体现。英国移民作家、诺贝尔奖得主奈保尔和石黑一雄是其中的两个典型。奈保尔家族祖孙三代的多重移民经历促使他围绕自我探寻历史真相和殖民体系的当代烙印,体现对多元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的复杂态度。石黑一雄的母国文化认同使他接纳近代日本追随西方的国家意志,西方文化的内部迁徙使石黑一雄成为当代英国作家的代表。他们的非虚构作品和反乌托邦小说丰富了全球化时代的移民文学,多元文化认同昭示了全球化进程实际上是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共生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8):126-130
陈丹燕的《上海的金枝玉叶》与林希的《天津卫的金枝玉叶》都运用了"城与人"相互指涉的文学构思模式,以都市豪门的命运沉浮讲述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南北两座城市共同的殖民历史以及创作者的地域文化自觉形成了两个文本共同的"东方史诗性"美学追求。但南北两个大都市以及创作者投射其中的情感价值又有本质区别,代表了近代以来殖民环境下中国都市现代性的诉求差异,一种是对西方文明的有限认同,追求文化共性和融合;一种是认别,强调文化差异和自我。  相似文献   

15.
萨伊德在《东方主义》新版(1995)后记中.对东西方知识界有关该书的种种误读作了甄别,申明他对“东方主义”的批判并非就是反西方主义:同时,再次剖析东方主义、帝国主义的内在联系,并呼吁东西方平等对话,超越分裂,共同结束“东方主义”时代。  相似文献   

16.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对“本质”、“理论”、“简单性”、“结构”和“抽象”的寻求一直被看作是西方文化的首要特征。许多中西文化比较的文章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做的。以《哲学与自然之镜》而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罗蒂教授则在《海德格尔,昆德拉,狄更斯》一文中通过挑战“苦行僧式的哲...  相似文献   

17.
周计武 《阅江学刊》2010,(6):127-135
通过对殖民话语的历史性反思,后殖民主义试图跨越自我与他者之间那段令人不安的距离,建构一种民主的、协商的、更具包容性的后民族主义话语。与排他性的殖民话语不同,它打破了本质论的民族身份观,肯定了各民族国家之间在历史和地理上的混杂性,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但是,在第三世界的政治实践中,它依然是一种过高的奢望。  相似文献   

18.
李存秀 《学术交流》2002,1(6):107-110
全球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然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 ,凭借其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经济、政治主导地位 ,利用各种手段 ,自觉或不自觉地推销其文化制品和价值观念 ,推行文化殖民主义。我们应旗帜鲜明地抵制文化殖民主义 ,采取相应对策 ,建立必要的文化安全防范机制 ,加强对西方文化产品入口的管理 ,最根本的是要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9.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历史的开端 ,也是日本正式走上殖民主义对外扩张道路的始点。毫无疑问 ,在这一重大历史转折时期 ,“西学”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在中外史学界 ,以往大都侧重于对西学在促进日本近代化中的作用给予肯定性评介 ,而对西学在日本推行殖民扩张主义中的恶劣影响 ,则甚少关注。笔者在近年的研究中发现 ,强调“和魂洋才”的日本没有“全盘西化”,不仅表现于对西学进行了“因地制宜”的改造和运用 ,使日本文化具有所谓“东西合璧”的特色 ,而且表现于在国际政治关系方面没有照搬西方的殖民主义模式 ,并以“亲善”、“同文同种…  相似文献   

20.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渊源和精神支柱是武士道,还有日本神道教、佛教和儒学中的思想糟粕以及“神国”、“皇国”观念和史观。进入近现代后,又加上了从西方引进的沙文主义及社会达尔文主义,并奉为其思想理论基础。因此,是封建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腐朽反动思想的大杂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