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秦鹏飞 《社会》2005,40(3):58-87
本文以儒家典籍中的“鬼神”为研究对象,借此对儒家思想的“理性主义”特征进行讨论。儒家思想对鬼神的理解,继承了巫术时代鬼神能影响现实之认识,又为其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内涵以“形气论”为认识基础,一方面将鬼神世界与人间世界视作同质且可以互相沟通,极力强调鬼神尤其是“人鬼”与祭祀者之间固有的“父子”关系的重要性,形成了以“报本反始”为核心意义,以“格神”“敬飨”为直接目的的祭祀之礼;另一方面,儒家强调,“格神”的最关键条件是主祭者“事死如事生”的“诚敬之心”,而这一诚敬之心源自于“孝”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陵的营建,主要体现了两个观念:第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从目前考古发掘资料看,秦始皇陵墓区或陵园的设计与规划、墓外设施的设置和内容等对事死如事生思想均有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秦始皇生前的生活状态。第二,体现了秦汉时期法天象地的营建观。秦始皇陵的营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秦始皇心目中的天下蓝图;同时与咸阳、咸阳宫的营建也有密切关系。因为其修建时间长,其间设计者的更替,政治、经济因素的转换,也对秦始皇陵的营建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男女授受不亲”,这是儒家“礼”的内容之一。然而,当有人问到孟子,发现嫂子落水以后是不是应该“援之以手”时,忠实地恪守儒家之“礼”的孟子,却毫不犹豫地主张这时应该对“礼”采取变通的办法,亲手将落水女子救上来。他说:“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在孟子看来,一个人如果见死而不救,无异于豺狼一般。可见儒家是很主张救死扶溺的。先秦时另一大学派墨家尽管在学术上和儒家大有分歧,可是在救死  相似文献   

4.
《“兵马俑”证谬》后叙——兼驳刘庆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是《秦始皇帝陵近臣侍卫郎官俑与中国古代文明——"兵马俑"证谬》一文的续篇,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篇针对刘庆柱"缺乏起码学术常识"的粗暴否定,指出郎的研究经过长达二十年的艰苦思索和竭泽而渔式的材料搜集,并得到许多著名学者的鼓励支持。根据"事死如事生,礼也"这一古老的传统观念和古代礼仪,并以阳陵陪葬坑为生动例证,说明秦陵陶俑只能是近臣侍卫郎官俑,所谓送葬说、军阵说等等完全不能成立,流行几十年的兵马俑说是天大的笑话。刘庆柱违背历史,对一些基本问题混淆不清,甚至说话不顾起码的逻辑。从方法论而言,郎的工作完全凭材料说话,严格按逻辑推理,绝非一句话就能轻易推翻。中篇进一步阐述郎的工作。其中的关键是拿相关成果及古典文献与考古坑的平面和立体结构逐一比照,得以确认郎的身份与坑的原型,二者完全对应,密合无间。而兵马俑以及其他相关诸说之所以误郎为兵,一错皆错,就在于为表象所迷惑,置坑于不顾。针对刘庆柱以汉俑作为兵马俑的证据,指出从形态和工艺考察,汉俑自有渊源,与秦俑并无传承关系。另一方面,从古代殉葬陪葬的历史演变看,尽管形式形态有变化,但"事死如事生"这一古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一以贯之,与军事暴力无涉。而从车与马这一中外文明的共同母题看...  相似文献   

5.
禁忌是一种民俗事象。所谓“禁忌”,我国古籍早有记载,如论述秦汉以前各种礼仪制度的儒家经典《礼记·曲礼》即载:“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汉书·艺文志·阴阳家》中的“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大概是“禁忌”...  相似文献   

6.
丧礼与《诗经》悼亡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学成 《学术交流》2006,(4):154-157
丧礼反映了上古先民的丧葬礼俗,表达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更是对于人生最后阶段的高度重视。丧礼的存在强调了对于个体生命归宿的尊重,对于个体生命价值的肯定,同时亦包含着对个体生命一生行为品质的总结。丧礼表达的是生命终结时的恭送情怀。丧礼的重要特征是体现孝道,这是君子品德的重要体现。“人为歌声以助哀”的《诗经》悼亡诗,体现了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的情感,反映的是生命世界的伦理秩序。与此同时,丧礼与挽歌,反映了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丧礼的规格大小之别,不仅是生命世界等级秩序的体现,更是强调死者对于社会贡献大小的区别。丧礼越是隆重,个人的价值就越是充分,对于生者的示范意义就越大,事死如事生的意义就越明确,死者为大的意义就更加突显。  相似文献   

7.
魏彩霞 《社科纵横》2008,23(1):109-112
中国谋略文化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由于"不战而能屈人之兵".被逐渐广泛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当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谋略文化又掀起了新的热潮.正所谓"贤则谋,不肖则欺",谋略的滥用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如政治上玩弄权术、经济上坑蒙拐骗、社会交往中勾心斗角.为避免这些负面影响,先贤早就提出了"度义因民"的权谋适用法则,其中谈论"义"最典型的就是儒家的"义利之辩",但儒家的"义"强调宗法血缘等级制,与当今公平正义的标准有一定距离.为此,我们应弥补传统儒家"义"的缺失,建构符合现代标准的正义内容,将谋略的使用限制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面临一系列的生死问题困扰:生活的无意义感;生命的迷惘和困惑;临终关怀的缺失等等。对儒家学说中关于生死观的解读,可以为现代人提供相应的帮助。其一是在儒家积极的入世精神中以完善人生来坦然地面对死亡,展示出那一种宁静淡泊的东方智慧;其二是以家庭亲情的陪伴、父死子继的生命延续来弱化临终死亡的痛苦;其三超出个人生活层次,以三不朽的超越意识来摆脱死亡恐惧;四是以复归天地、重回大化流行来证实死而不亡。这些都体现了儒家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生命的无比尊重。  相似文献   

9.
论儒家传统文化的现实教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莉颖 《学术交流》2004,(11):15-18
儒家传统文化当中有许多精华的内容,其中优秀的传统道德精神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后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儒家优秀传统道德遗产,将新世纪大学生应具备的社会主义新道德要求与传统道德结合起来。如,"天下为公"与现今提倡的无私奉献、"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与忧国忧民、"仁爱"精神与关心他人和集体"恪守信誉"与诚实守信、崇德重义与大学生文明修身等。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8,(2):76-78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开创的墨家学派曾一度引导过当时的思想界,时人称"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墨家也重视君子的培养,但他们的君子观是建立在自己学派的道德主张之上的,如兼爱、非攻、节葬等等。因为他们的群众基础不同于儒家,所以对儒家的君子观也就不时进行着批判,正是在这种批判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系统的君子思想。墨家的"君子"思想有其积极的成分,如对君子品格的要求和规范,但有些很显然也脱离现实,如对音乐的评价,所以在关注墨家的君子观时,应辩证分析,这样才能更深入地把握墨家的君子思想和社会主张。  相似文献   

11.
正主持人艾伦·德杰尼勒斯以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怼不死你终不还"的风格备受青睐。整总统耍首富,任何大佬在艾伦面前都要"敬让"三分,但这个全世界最牛的脱口秀女王要跟我们说再见了……据悉,艾伦·德杰尼勒斯的合同将于2020年到期。  相似文献   

12.
秦国的礼渊源于周礼.商鞅变法主张"法治",但他也认为,"礼者,所以便事也",因此并不完全排斥礼;<吕氏春秋>作为杂家的作品,在谈"孝"、"义"之中,渗透着礼的精神;在秦始皇的巡行刻石中,多处可见儒家礼治的特点;<秦会要>则单列礼部,对泰国礼给予了全面的总结.由于秦在战国末期横扫六国,实现一统,所以人们通常总是研究秦军事的强大,认为秦文化就是军事文化,与"礼"无缘.而事实上,泰在重视军事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礼制",这种"礼"是符合秦社会发展及政治需要的.  相似文献   

13.
儒家以"天"建立了"德治"思想的本体论依据.通过"道德-天-政治"间的内在联系,儒家"德治"思想获得了存在的根源性意义.儒家"德治"思想从形上学角度赋予了"君权神授"的合法性,且符合平民百姓的个体政治认同,并在深层意蕴中确保了人性趋于至善的可能性,为人类社会完美的政治理想实现提供了保障.同时,在儒家"德治"思想中,人们又可以找到的人与自然间,人际关系间,社会群己间,人自身关系中,诸多"和谐"的哲学意蕴.从现代民主政治理念出发,儒家"德治"思想存在着道德理想主义倾向严重,无法回避道德法律化的弊端,难以打通的"内圣外王"之道等弊端.但儒家将"善政"与权力运作主体的道德理性及个体人性完善、改造相连的智慧,直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丽华 《求是学刊》2008,35(2):19-24
儒家和谐思想对于整合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促进群体关系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基本理念主要反映在儒家以"尊礼素仁"、"和而不同"、"中节平适"为主的人与人和谐的思想上:而儒家"等级责贱"、"长幼有差"、"各得其宜"、.各安其分"、"明分使群"、"义分则和"、"亲民爱民"、"惠民教民"等理念则大致体现了儒家关于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整合的具体理念.  相似文献   

15.
正梦中园,梦中缘。"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看《牡丹亭》,怎知昆曲为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同友人去观赏了昆剧《牡丹亭》——可谓上启"西厢"下承"红楼"的千古绝唱,是明代南曲代表作。原名《还魂记》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汤显祖在那个存天理灭人欲的时代写出如此勇敢、如此至情至性的梦境,实为难得。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  相似文献   

16.
灵位:指祭祀时为死人所设的牌位奠:葬前之祭叫“奠”。治丧:即办理人死后有关的事务。“治”是管理的意见“丧”指人的亡故。发丧:人死后公告于众称为发丧。服丧:为父母守丧。居丧:处在丧事之中。在治丧期间死者的亲属叫居丧。  相似文献   

17.
张勇 《学术交流》2012,(Z1):8-9
"尚志"思想是我国古代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要求人们为了实现人生的志向和理想而自强不息、奋斗不已。本文通过对儒家体系中"尚志"思想进行探讨、挖掘,力图使儒家"尚志"思想在现代语境下弘扬其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毛永波 《唐都学刊》2009,25(4):72-75
儒家认为"天"是具有独立不倚的运行规律的自然界.人是天地生成的,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和谐一体,人与天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天人合一"思想是儒家环境保护的哲学基础;只有重物节物才能使万物各按其规律正常地生生息息,人类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资源,以时禁发是儒家环境保护的行为法则;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儒家认为,对待万物应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天地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若随意破坏浪费这些资源,就会损害人类自身.仁爱万物是儒家环境保护思想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9.
泛化与界域--论当代新儒家的定性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炳罡 《求是学刊》2001,28(2):13-19
自 8 0年代以来 ,当代新儒家 (又称现代新儒家 )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热点之一。随着这一研究的展开 ,出现了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一是对当代新儒家的泛化 ,一是对当代新儒家的简化。泛化是指模糊新儒家的界域 ,任意扩张新儒家的谱系 ,以至将一些与新儒家关系不大或者自己都不承认是新儒家的人物强行纳入新儒家的研究序列 ;简化是指对新儒家谱系作简单化处理 ,如有的学者将当代新儒家等同于熊十力学派。所以 ,清理当代新儒家的谱系 ,划定其界域 ,仍具有重要意义。一、正名 :当代新儒家研究的当务之急旅美学者余英时在《钱穆与新儒家》一文中 ,概…  相似文献   

20.
黎明泽  林佩红 《探求》2015,(6):102-106
依法治国理念,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历史源流。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是以"因顺自然""不可恣意妄为"的法治原则、"与民休息""轻刑薄赋"的法治实践和"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法治短板为主要特征的"无为而治"的道家法治思想;二是以"治国以礼"的礼治、"为政以德"的德治、"为政在人"的人治为主要特征的"无讼以求"的儒家法治观念;三是以"缘法而治""以法为本"的工具价值、"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壹刑思想、"禁奸止过,莫若重刑"的重刑主张为特征的"治民唯法"的法家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