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克 《学术交流》2004,(7):167-169
核心竞争力是高等学校竞争优势之源,高等学校只有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准确识别,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才能发现核心竞争的战略环节,并对其进行培育,使其形成竞争优势。要从准确进行目标市场定位和加强学科建设等方面,采取对策,培育和提升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使之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从国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看,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是获得核心人才、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实施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3.
实施战略联盟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莉莉 《探求》2003,(4):40-43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构建战略联盟。我国加入WTO后,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我国企业要想在资源有限、技术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亟待通过构建战略联盟来获得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唐宇  王珊珊 《学术交流》2004,(12):54-57
高校科技企业在形成和发展核心能力上,具有自身的特征和优势,即:有强大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后盾,有独特的高校企业文化,较高的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等。形成其核心能力的方法:一是提高组织学习效能,二是掌握核心技术,三是加强产权保护。发展高校科技企业核心能力的相应策略是:有效地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注重高校科技企业的团队建设,强化团队的知识管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企业发展与学科建设并重等。  相似文献   

5.
夏礼斌 《社科纵横》2007,22(3):82-83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周期性特点要求企业不仅要具备核心竞争力,而且不能满足于既有的核心竞争力,还必须不断地更新完善现有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新的核心竞争力,竞争力组合与识别矩阵、核心竞争力——产品组合矩阵则是企业识别与管理核心竞争力有效战略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联盟利益分配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创新性强、资金密集、知识技术密集、高收益和高风险等特点,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联盟可以集成各成员的优势资源,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或者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以抓住市场机遇和适应市场竞争需要,使企业快速发展.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是动态联盟的基础,联盟成员投入的核心能力是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联盟利益形成的主要贡献力量,基于优势技术的核心能力系数和基于优势资源的核心能力贡献度是影响研发型和产品型联盟利益形成的主要因素,引入核心能力系数和核心能力贡献度,分别建立研发型和产品型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联盟利益分配模型,联盟利益分配更具合理性,可以充分调动联盟成员的积极性,提高联盟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核心竞争力:理论与战略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战略转型为实践根据提出的 ,是管理理论不断创新的结果。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 ,在企业资源有效整合的基础上 ,形成独具的、支撑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这是企业长期制胜之根本。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 ,是企业集聚核心业务、开发核心技术和提高核心价值的一整套战略。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重在确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  相似文献   

8.
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模型构建及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峰 《学术交流》2006,(6):89-92
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术和技能的组合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三者有机结合形成的竞争优势的能量源。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及内在逻辑结构上有其特殊性。服务创新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体现在延长基于资源和能力的竞争优势的持续时间与活化企业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的两方面。零售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在价值链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上进行了优化选择。在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整体模型的构建中,给出了关键性的目标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联盟组织成员核心竞争力的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盟组织的发展是竞争的需要,联盟组织成员核心竞争力耦合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联盟组织成员核心竞争力耦合可分为战略目标协同、创新文化环境、任务小组与关系网络三种类型,其功能在于软化核心刚性、核心竞争力再造和凝聚核心竞争优势.鉴于联盟组织之间核心竞争力耦合存在着资源和能力流动网络不完善、成员的学习能力不对等以及成员对自有核心竞争力的保护这些障碍,实现竞争力耦合的可行路径为:签订联盟协议建立健全信誉机制,创造信任氛围.这对强化联盟组织整体核心竞争力,促进联盟组织成员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4):17-22
国家核心竞争力受国情世情所决定,科学认识国家核心竞争力还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着手;国家竞争力相关内容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最基本的理论来源,避免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误读,厘清国家竞争力的界限是科学认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解读国际竞争力、竞争优势、可持续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全方面探究国家核心竞争力,辨析相关竞争力的内涵是科学认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前提;综述国家核心竞争力具体含义,有利于对国家核心竞争力进行科学定义,厘定概念是科学认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安全利益的视角构建的国家综合竞争优势包括:国家经济竞争优势、国家政治竞争优势、国家军事竞争优势、国家外交竞争优势和国家文化竞争优势。国家综合竞争优势既取决于这五种竞争优势的强弱,同时也取决于这五种竞争优势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的协调程度。提高我国的国家综合竞争优势,既要采取提升五种竞争优势发展水平的措施,也要采取密切五种竞争优势之间内在关联关系的措施;提高我国基于相应安全利益的各单项竞争优势,既要采取提升决定各单项竞争优势的相应单项要素的发展水平的措施,也要采取密切各单项要素之间内在关联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试论现代企业竞争中的服务质量管理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服务质量是现代企业竞争的着力点,也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所在。要完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必须深刻把握和实际权衡顾客预期服务质量与实际服务质量的四个制衡点;通过提供人性化服务、实行服务承诺制、及时进行服务补救等情感投资来培育服务质量的竞争优势;通过完善服务质量的内部管理体系,即建立服务质量信息系统、提升内部服务质量、培养企业的团队精神,从而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而蓄积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李丽萍 《学术交流》2005,(3):116-120
黑龙江省要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必须对黑龙江省能源工业、石化工业、医药工业、食品工业、森林工业、装备工业具有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努力将自身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基本条件与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继红  孙璐 《学术交流》2006,(6):115-118
产业集群对集群内企业在竞争力提升上有重要作用。哈尔滨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具有大企业集团集中、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多的优势,及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品牌和信誉优势。通过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必将提高产品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程恩富  廉淑 《求是学刊》2004,31(6):73-78
许多学者在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时应依据比较优势还是竞争优势理论而争论不已,但事实上此两种理论均存在一些缺陷。文章在分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和我国的现实国情,分析了其局限性及在我国的不适应性,提出应综合这两种理论,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优势的理论和战略。  相似文献   

16.
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与我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惊波 《学术交流》2005,(4):122-125
在开放市场的条件下,某一产业如何发展主要决定于该产业内的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是否具有比较优势,而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决定于该产业的资源优势。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与竞争力主要由农业的自然资源、农业劳动力、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制度体系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决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现有优势,并不断促进新的优势形成,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商业模式的兴起得益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而且现代企业更将其视为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然而,由于研究背景、研究角度、研究对象等因素的不同,研究者对于商业模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至今仍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尽管存在诸多分歧,但是通过分析总结可以得出商业模式是一套由市场定位、客户价值、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和持续发展机制五个部分有机结合构成的系统体系。并且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运营和管理模式制定的基础和依据,同时,又以二者为前提实现自身的创新和发展。商业模式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企业其他活动的基础和支撑,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张慧 《学术交流》2007,(3):80-82
对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由于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导致了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所以激励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本的根本手段。企业员工需求内容不同,满足手段不同,需求程度不同;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有的积极工作,有的偷懒与消极合作,有的紧张与疲惫。因此应采取多元激励机制,建立多元物质激励体系,非物质激励和有效的决策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创建学习型社会框架下,拥有较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如何整合现有资源以推进全区社区教育快速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现行体制下,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党校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在社区教育组织、制度、课程、师资队伍等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