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申鹏宇 《学术交流》2012,(5):130-133
孔子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我们今天重新检视孔子的思想发现,孔子面对时代课题———周文疲敝提出的解决之道所树立的宏规,一直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向,影响了两千多年中国人心灵的塑造。孔子在解决时代问题上继往开来,承认周文的礼乐价值,同时又对其改造,疏通文化生命,指点内在的人心。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精神开始自觉,文化价值载体从群体转向个人,关注重心从"天"向"人"转化。在德性人格的成就上,孔子确立的一个人的人格应具有内在人格世界的深度、天人相通的高度、成己成物的广度三种维度,明确了人格塑造的方向。孔子在对中国文化的塑造上且破且立,既破除了人生在世的生理、地域等的限制,又贞定了人生应以成圣为方向,同时标示了儒家之道在世俗的人伦日常中展开。  相似文献   

2.
范兆兰  李越 《唐都学刊》2006,22(2):140-144
人类学习是一个广袤的课题。近来,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学习信念问题引起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学习模式是一个包含学习风格等多个层面的复杂的意义系统,东西方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学习模式,学习模式以内隐的方式影响个体的学习过程和行为。通过对以努力的学习观为主的孔子学习模式和以批判创新为主的苏格拉底学习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西方研究者对东方学习方式存在一些误解,教育者在现代教育中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行为中的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钱宗范  李敏 《创新》2015,9(1):63-66,127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元素,随之形成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热潮。如今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对儒家思想的总结、概括和发展,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总结和发展,是中华民族构建思想体系与价值系统,因此,赋予其华学的名称能更正确、科学地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同时,学习华学,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络经济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颖 《学术交流》2004,(8):111-114
网络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其强调个人利益、个人道德自律的新型网络伦理文化与传统伦理文化相冲突。而传统伦理文化可节约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的成本,增强经济交易所必须的信任感。只有把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和网络经济的伦理内涵相结合,才能建构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新型商业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9,(2):14-17
青年文化自信关乎民族文化、国家认同、人才培养,关乎文化自塑的态度、实力、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文化自信现实建构的契合体现在互动关联、文化渊源与理论逻辑三个方面,游离集中在处理文化的历史和现代的关系、本质和异质的关系、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三组矛盾,具体通过镜鉴历史,活化真意,正确认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育人实践;通过悉心赏鉴,兼收并蓄,合理转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化人实践;通过立足初心,理性传播,积极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立人实践。  相似文献   

6.
荀子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大师,也是先秦诸子文化的集大成者.荀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有深刻影响,要言之,可分"继往"与"开来"两方面."继往"角度说,荀子在诸子中突出的批判继承了先秦学术;从"开来"角度言,荀子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方向,并影响了中国传统儒家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蔡萍 《社科纵横》2008,23(7):103-104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她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由此,笔者认为应当深刻认识和感悟中华文化传统和她所彰显的文化魅力及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黎明泽  林佩红 《探求》2015,(6):102-106
依法治国理念,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历史源流。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是以"因顺自然""不可恣意妄为"的法治原则、"与民休息""轻刑薄赋"的法治实践和"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法治短板为主要特征的"无为而治"的道家法治思想;二是以"治国以礼"的礼治、"为政以德"的德治、"为政在人"的人治为主要特征的"无讼以求"的儒家法治观念;三是以"缘法而治""以法为本"的工具价值、"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壹刑思想、"禁奸止过,莫若重刑"的重刑主张为特征的"治民唯法"的法家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9.
莫法有 《浙江学刊》2001,(1):177-179
本文概述了中国历史上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的若干片断;指出处来文化能否在中国生根,关键在于它能否适合中国政治社会的需要,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文章论述了兼容并蓄传统对于建设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处"中西"、"古今"关系问题提出有关主张.  相似文献   

10.
孙兰英  周秋莎 《社科纵横》2010,25(7):132-134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由数字构成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有着全新概念的数字世界正在迅速融入我们的世界,并深刻地改造着这个世界,我们迎来了数字时代,数字时代的曙光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爆炸性的变革.数字技术深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发展和选择的背景和必要条件;数字化改变了人类原有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也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模式和价值判断方式.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时代里的处境的论述,阐明了在现代社会里应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应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发掘自身的价值,为建设中国特色和谐社会主义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11.
雷在福 《社科纵横》2007,22(1):117-118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不断扩大,而文化的影响则更加久远。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不仅体现在经济、军事等领域,更要体现在文化的作用上,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历史曾经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对当今世界及未来发展仍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数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一般而言无非用于记录、计算,然而置之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万顷之陂,它所蕴含的意义便由此超“凡”入“圣”。古人视其“先天地而己存,后天地而己立”,用之万方,规矩人事,建构了一系列文化语汇。透过数字本身来观察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折射与反馈的是先民的宇宙意识,同时又自然而然地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约定俗成,成为华夏民族根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精义对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05,21(1):51-55
现代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因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义 ,对于建立现代企业文化有重要的启示 :现代企业必须培养其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 ,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意识和崇尚道德的价值追求 ,恪守诚实守信的经商原则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冯立鳌 《探求》2010,(2):56-59,80
思想文化历来是文化系统中最深层和最有决定力的内容。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在内容上大致由政治文化、伦理文化、谋略文化及科技文化等部分构成。这是一个良莠混杂的系统,它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效。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应当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革命性的"扬弃"。  相似文献   

15.
老舍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其生命的不同时期,老舍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不同的.就其主要倾向而言,经历了文化接收、文化批判、文化检讨和文化建设四个时段.梳理老舍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认识老舍的创作和文化心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路杰  王洪岳 《阅江学刊》2012,(6):115-122,134
中国本土现代主义诗歌的诞生与发展主要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但这并不能割裂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诗学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背景、古典诗歌大传统、古代审美趣味和古诗形式的影响等四个方面。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是20世纪初中西文化和诗学交流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诗歌自身发展变革的结果,有着充分的历史和现实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那瑛 《学术交流》2007,4(7):116-121
中国是以空间来建构社会的,世俗秩序是生命空间的仿制,是"天上人间"的同构。中国古代的空间观念源于对天地运行和物理形态的感知与思索,以"北极星"为中心的组织严密的天体秩序和四方隔绝的地理位置启迪了中国人,"天圆地方"、"天尊地卑"成为对生命空间的抽象概括。空间秩序成为社会结构的模板,"天人合一"成为社会建构的"元叙事"。空间的垂直度体现为天、人、地的排列,"天"成为掌管"人"和"地"的至上权威,反映在社会设置上就是等级制度的建立:皇帝、官僚、百姓形成了垂直的社会等级结构。空间的水平度体现为"尚中"观念的确立———皇权为最高权威,"中国"成为华夏乃至世界的中心。以"尚中"与"差序"为核心理念,中国人建构了从物质空间到理念空间、从政治空间到文化空间、从私人空间到社会空间高度一体化的空间秩序,实现了社会的高度整合。中华文明的孕育、产生与发展都与中国古代的空间观密不可分,对空间观与社会秩序二者关系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厘清中国社会的原初形态,从而借助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元素来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虽然没有标准,但最经典的一定是最世界的。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志宏 《创新》2010,4(4):126-128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从最初的孝亲意识逐渐演化为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乃至化为国家的治国方略,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塑造封建社会理想人格、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移孝为忠、崇尚老年本位、维护封建统治等一些非理性、非人性的因素。当前,要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孝道,就必须采用辩证的态度对孝文化进行分析,使孝道回归家庭伦理范围,并且与时俱进地赋予孝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0.
燕连福 《求是学刊》2008,35(4):20-24
一种和谐文化.不应是一种话语的独白,而应是不同话语的对话.迥异于西方传统文化"自然向人的生成"之独白思维,中国传统文化恰恰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相互文饰而包含着丰富的对话思想.具体来说,中国古代"文化"概念源于对身体的文饰,这种文饰意味着对话,而由身体出发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儒道阴阳互补思想则是对对话意蕴的最佳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意蕴为我们构建和谐文化、促进人类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