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与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生活质量不仅包含了福利的经济内函 ,还包含了像健康、教育、贫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质量等影响人们生活条件的诸多非经济要素。文章从收入状况、居民消费、社会安全、教育状况、健康状况、资源与环境、城市环境和社会服务八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现行生活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不仅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而且无法剔除指标间的重叠信息 ,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恰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可以提高其结果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来自江苏的1532个样本逻辑回归发现,绝对收入水平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不显著,相对收入水平、收入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收入满意度则受绝对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影响。因此,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仍要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断提高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同时更应通过收入分配政策,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提高居民的收入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选择现阶段与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指标,构建了研究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选用2004年31个省市的截面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31个省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因子分析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了现阶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全国相比,收入水平明显偏低,而且差距逐渐拉大。收入结构中工薪收入仍然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其次为转移性收入、经营净收入略有增长,财产性收入增长幅度不大。针对这一现状,山西省政府应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工资收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鼓励自主创业、拓宽投资渠道、加强体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因此,改善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结构,提高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山西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江苏居民生活质量情况,以及不同区域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探讨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对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居民进行入户自填式GQOLI-74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1 806份,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江苏省居民总的生活质量得分为68.2分,苏中?苏南?苏北地区平均得分分别为69.0?69.6?66.3分(P < 0.05);城镇居民平均得分(70.0分)高于农村居民(67.1分,P < 0.05);男性?女性居民平均得分分别为68.6?67.7分(P > 0.05);居民文化程度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正相关(P < 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的因素主要有躯体不适感?自尊?婚姻与家庭?运动与感觉功能;负相关的因素有负性情感? 结论:不同地区?城乡之间?不同文化水平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间无差异,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江苏省居民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休闲活动状况、公共生活以及社会比较是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2008年CFPS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调查数据显示,休闲活动对于主观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是某些休闲活动对主观生活质量的作用其实反映了社会经济地位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公共生活作为影响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以后的研究中不应该被忽略;社会比较对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具有十分显著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民人居生活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人居生活质量(QOL)的主要影响要素应包括:产业及经济水平、交通可达性、居住条件、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五大类,据此可构建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评价体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明确了各影响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并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体系层次中各指标在本层次中的权重以及对总目标的权重,计算结果表明,城市内交通可达性已成为影响人居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因而,要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城市管理者应该首先改善居民出行的可达性,尤其要提高居民通勤和购物出行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居民政治生活的实际状况,依据生活质量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对我国居民政治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提出了由民主参与、法治进程和政府绩效3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我国居民政治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政策、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论述了对我国居民政治生活进行评价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贸易条件恶化而收入贸易条件改善的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一份研究表明,根据计算自1993年到2002年中国贸易条件恶化13%;但同时,出口量的高速增长,使得收入贸易条件大幅改善。文章认为:由于我国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仍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支持贸易增长的环境代价偏高;同时贸易利益分配中存在的缺陷限制了出口增长对我国国民福利的带动;贸易条件恶化而收入贸易条件改善也是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原因之一。因此,就国民福利而言,贸易条件恶化与收入贸易条件改善并存的后果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包括客观生活质量和主观生活质量。客观生活质量具体表现为居住状况、工作状况和权益保护、消费状况、婚姻家庭生活、社会交往、闲暇生活、健康状况7个方面,主观生活质量用生活满意度来测量。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城市农民工的居住环境较差、收入偏低且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婚姻家庭生活质量不高、社会交往主要局限于初级社会关系网络、闲暇生活单调、身体健康状况普遍较好。城市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以生活内容诸项排列,从高到底依次为:婚姻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闲暇生活满意度、就医状况满意度、居住满意度、收入满意度。尽管城市农民工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满意度有一定差别,但总体上感到比较满意。导致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较低的原因有很多,社会排斥是其中之一。城市农民工由农村进入城市后,遭遇了城市对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方面的排斥。要提高城市农民工的生活质量,须改革户籍制度,降低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门槛;建立覆盖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一体的用工制度;积极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提高城市农民工的闲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民生状况没有随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步改善,降低了居民幸福感,需要增加财政投入和适当融资,提高民生资金和设施的利用效率,为此应重视居民意愿,让公众从时效、便利、成本和公正等方面对政府进行日常化的民生服务满意度评价,并将结果纳入官员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民生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洛阳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最为代表的是以文化消费为载体的精神需求呈急剧增长态势,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以居民生活调查资料为依据,就洛阳文化消费现状进行分析,采取有限措施,进一步促进洛阳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灾区居民的长期生活质量监测是评价灾区重建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对灾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以“社会交换”和“认知—情感—意向”关系等理论为基础,从居民生活质量感知视角出发,探讨了其对灾区重建政策满意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基于汶川县和北川县五个城镇389位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对理论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居民生活质量感知各维度均对重建政策满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幸福感在居民生活质量感知各维度与重建政策满意的作用关系中均起着中介作用;重建方式只在工作收入、娱乐消费和家庭生活3个居民生活质量感知维度上与幸福感之间起着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政府的灾区可持续发展政策关注居民生活质量发展利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青岛市分市、区统计数据研究青岛西海岸居民生活质量的改进措施,重点考察原黄岛区、原胶南市以及青岛市其他相关市区的居民消费水平、就业增长、工资水平、教育状况、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居民通讯状况、生活便利性等密切关平民生的几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的“短板”因素。未采应缩小原胶南市与原黄岛区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原黄岛区就业岗位增加,增加原黄岛区小学、中学的学校数量,增加原胶南市医疗机构数量、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以及提高原胶南市居民生活的便利性。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海南建省办特区后,海口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人均消费的大幅度增长是以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为基础的;2.食物的质量也大为提高;3.衣着成衣化、时装化,日用品趋向新样和中高档化;4.居住条件和环境得到不断的改善;5.储蓄和金融投资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评价是社会养老保障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对他们生活质量的分析及量化评估,可以为制定改善和提高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对策提供资料,使社会养老保障系统真正有的放矢地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在多项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基础之上,为了达到数据简化、客观赋权、区域间比较的功能,尝试使用因子分析法分别从评估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六个维度即经济状况与消费水平、居住条件与家庭设施、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闲暇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评价对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中8个城市社区的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并将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中的若干代表性指标重新聚合为新的因子.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的运用,最后探讨了保证综合评价结果真正科学合理地说明实际生活质量状况,因子分析方法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优质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机制主要体现在:(1)事前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完全信息,使服务购买者根据预期平均收益进行决策;(2)医疗机构等级分类体系和等级评价规则,使服务购买者掌握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信息;(3)医疗市场价格管制、医疗保障制度和居民不断上升的收入,使不同质量医疗服务的相对供给成本不足以抵消质量加成收益,最终导致服务购买者集中与更高质量梯级的医疗机构缔约。应通过建立诊疗与治疗分离的医疗机构体系,改革医疗机构等级评价规则等,解决医疗市场资源配置扭曲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南京市4所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调查,为提高硕士研究生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南京4所高校的630名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样本,根据生活质量量表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分析调查。结果:硕士研究生的性别、年级、家庭经济收入、专业及婚恋等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家庭经济收入对生活质量为正向预测(β=0.198,β=0.562);婚姻状况、性别、医学对生活质量为负向预测(β=-0.425,β=-0.237,β=-0.052)。结论:目前在校研究生的生活质量中等,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生活质量应该考虑到硕士研究生的性别、专业、年级、家庭经济收入、婚恋状况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从收入分配和贫困缓解的视角实证研究了湖北省金融发展与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金融发展对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影响不显著,即使控制了产权、政治质量等制度指标和人均GDP增长等经济指标,金融总量的增加扩大了湖北省的城乡收入差距;金融质量的提高,即金融机构配置给非国有部门的信贷越多,越有助于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和贫困率的下降。而金融发展在短期并未缓解湖北省的贫困率。长期内,金融总量对收入差距和贫困的影响与短期效应一致;金融质量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和贫困的缓解;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包容性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都不显著。制度变量并未像以往的研究者认为的那样对湖北省的包容性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产权的明晰固然有利于包容性增长,但是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显著;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加会改善贫困,但是导致了湖北省收入差距扩大;教育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湖北省的包容性增长;而对外开放没有降低贫困率,也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苏省北部地区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量表)和自制调查问卷,对苏北四市农村地区1 889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苏北农村地区老年人EQ-VAS平均得分为(71.3±16.7)分,老年人对其行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焦虑或抑郁的评价较高,满意率分别为75.2%、83.2%和78.2%;而对疼痛或不舒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相对较低,满意率分别为56.2%和72.9%。年龄、经济收入、婚姻状况、患慢性病情况、居住方式等均可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结论:苏北农村地区低收入、独居的空巢老年人需要更多关怀,政府应加强农村老年居民慢性病健康管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养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