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社科纵横》2017,(10):25-27
高校一直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随着高校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新的载体、平台和巨大信息资源的同时,也为西方国家渗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可乘之机,严重冲击着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受到了严峻挑战。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不但要抢占意识形态互联网阵地,还要提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互联网阵地建设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加强对意识形态互联网信息来源的开发、整合与监管,培养深厚政治素质和较强业务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互联网宣传队伍,不断加强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而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形成有效的抵御和防控,确保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鸿沟主要表现在大数据利益相关者之间,并且产生了包括公平、共享、信任、参与和自由等伦理危机.总体而言,大数据时代的数字鸿沟主要是由于伦理制度规范滞后导致的,当然大数据技术的硬件与软件的不平衡发展有关,同时现实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及极端功利主义也是产生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实现对大数据时代数字鸿沟的有效伦理治理,必须不断完善相关的伦理制度规范并努力弘扬公平参与和协作精神、共享精神、契约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关乎国家的和谐稳定。在全球迎来数字化浪潮的今天,数字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一些传统的组织形式、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及传播形式,具有不容忽视的意识形态属性。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了信息的泛滥、算法的滥用,弱化了主流价值体系的社会影响力,从而使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数字化技术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可以通过技术赋能话语权,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持和理念拓展,推动数字技术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从而牢牢占据数字空间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是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效的内在要求,契合了培养"时代新人"与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战略目标。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内生动力系统合力的最优化,就要从动力生成的根源切入,厘清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内部的三大动力系统,即启动动力、运行动力与加速动力,追踪动力系统内部的运行状态,继而从力的再生、力的整合、力的协调与力的优化四个层面构建合理的动力更迭与动力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社会各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高校辅导员需要更新认知模式,运用大数据思维提升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6.
17.
大数据时代给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带来风险隐患。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买卖、过度收集并二次开发利用的现象。我国目前关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条款较为分散,对个人信息的概念界定不明、法律法规协同性差、法律适用范围狭窄、刑法关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款可操作性不强。应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完善规制个人信息保护的刑法制度,成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专门机构。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