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
明代潮州府进士155人,在广东省府际之间居第二。明代潮州府进士在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就时间分布而言,大体可分为起步期、缓慢发展期、鼎盛期、曲折发展期等四个阶段;就空间而言,可以分为三个梯队,梯次之间差异较大。这种不平衡性,主要是国家文教政策、各地经济和文化教育水平的差异等多方面的因素所致。明代潮州府进士有出色的表现,涌现出了一批全国性的重量级人物。明代潮州府进士成绩表明,潮州不仅是岭南重要的科举中心、人才中心,而且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明代潮州的科举成就,不仅确立了其岭南文化重镇的地位,而且为今天潮汕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清代荆州府共产生109名进士,在湖北省进士人数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时间上,荆州府进士占全省进士总人数的比例起伏不定,且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则呈现出分布不均、区域差异较大的特点。以上特点的产生与形成主要受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经济及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国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明代四川进士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陈国生关键词明代,四川,进士,地域分布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921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定的地理条件、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对人材的成长具有重大作用。程颖在《河南程氏遗书》卷三中强调"西北东南,人材不同"正是这个道理。自隋...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姓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分布规律。本文作者,通过对明清河南进士群体姓氏分布的统计分析,指出这一群体的姓氏分布不但遵循我国人口姓氏分布的一般规律,而且表现得更加突出。同时,对于这一群体中的鼎甲者也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薛以伟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6):44-48
依据史志文献,首次按登科先后次序对明代徐州(包括属县丰县、沛县)、邳州(包括属县睢宁)24名进士之姓名、籍贯、科第、仕宦、行迹、著述等进行考证,对进一步研究徐州地方科举文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豪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1)
河南禹州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但自南宋以后渐趋"沉默"。考察明代禹州的进士数量,可以了解当时禹州的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明代禹州共有进士36名,在河南各州县中居于前列。所有进士中,景泰以前仅有2名,正德和嘉靖年间进士数量则达到了高峰,此后则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张晓东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67-68
明代甘肃有双籍进士48名,是甘肃进士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于八朝13个地区,乡贯地涉及全国十二个省、直辖市、39个市县;双籍进士的分布不仅反映了明代移民迁出地和迁入地的一致性,而且显示明代甘肃军事的重要性和大量军事移民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陈长文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4):87-93
明代进士同年录产生于成化、弘治年间.通常为该科同年进士自行编刊.初刻后,往往还会重刻,甚至三刻以上,以纪实历.它作为古代的一种通讯工具,具有较强的社会功用,是封建社会推行和维护纲常名教的重要手段.与明代进士登科录一样,明代进士同年录也是研究明代科举制度及明史的重要原始文献,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但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郭培贵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82-93,160
明代各直、省乡试共应产生解元1 278人,大致占明代举人总数的1.25%。解元考中进士者602名,占确知解元总数的50%,高出明代举人考中进士平均比率26%;各直、省解元中进士率以浙江和南直为最高,达70%以上,而广西仅为21.8%。各直、省解元和解元进士空间分布的广泛程度与其科举的发达程度呈正比;南、北直隶俱有外省人考中解元和解元进士者,北直分别占其解元和解元进士总数的41%和36.2%。明代解元考中进士的平均官年为32.24岁,比一般进士的平均官年小0.53岁;而其实际平均中式年龄则应为33.9岁,对改善明代官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活力状况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27-134
明代云南科举初兴,共有进士256人,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来看,明后期云南进士人数和地域分布范围较前期都有明显增加和扩大,在下设府内部各州县情况也类似。明前期云南进士仅有60余人,集中于滇中的云南、大理、临安等府的部分州县、卫所。明后期进士分布范围由中心向边远地区扩散,但滇南、滇西、滇北的广大地区仍无进士分布。明代云南进士的地域分布在前后期呈现出的这种变化与该地区民族情况、学校及汉族移民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云南各府州县在明前后期进士人数的统计,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明代云南进士地域分布的变化,展现出明代云南汉文化逐步兴起的图景。 相似文献
11.
清代浙江进士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卫东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21(4):24-28
文章主要是将清代浙江进士的人数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域予以统计,并加以分析,认为清代浙江进士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这种层次性在整体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平原地区是其分布的密集地区,山地则是其分布的稀疏地区.另外,在每个府中的进士分布呈现出由府治所在的中心县城向周边各县辐射的网络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13.
杨晓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2):111-115
明代江南地区文化教育繁荣,学校体系相对于其他各地更为完备,教育效果也可以从江南地区的人文荟萃窥见一斑。而学校体系的完备、学校教育的繁盛与江南各县的知县在教育方面的成功的施政实践有着重要的关系。这其中既包括知县们正确的关于教育职责的自我认知,也包括知县们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理念、维持办学的措施、教育经费的筹措与保障等方面积极的施政实践。 相似文献
14.
乐万里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29-36
明代四川的作家在地理分布上形成了四个中心,并体现出一种崭新的发展变迁趋势。作家的地理分布重心逐渐东移南迁,从而呈现出一种各地区均衡发展的状况,地域之间的差距有了大大的缩小。相对于前代严重的不均衡状态来讲,这更是一种健康的发展格局,有着不可忽视的区域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88-96
清代江西1 887名进士的县域、姓氏分布都很不均衡。79个县域可聚类为进士巨县、进士大县、进士中县、进士小县,183个姓氏可聚类为进士巨姓、进士大姓、进士中姓、进士小姓。某县域某姓氏进士可聚类为巨姓进士、大姓进士、中姓进士、小姓进士。清代江西进士县域类型与其进士姓氏分布的关系非常密切。进士巨县和进士大县依赖大姓进士和巨姓进士而存在,但又离不开中姓进士和小姓进士的贡献。中姓进士对进士中县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仅有两个进士中县拥有大姓进士。全部进士小县既无大姓进士,也无巨姓进士。大姓进士和巨姓进士主要来自进士大姓和进士巨姓,略少于1/3来自进士中姓和进士小姓,说明这些姓氏的进士在少数县域存在明显的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16.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33-36
西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在有明一代,人才地理分布呈现不平衡的特点,以往的研究者缺乏从区域视角对这种分布差异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对明代西北地区科举进士以及正史列传人物数量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明代西北地区的人才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集聚特征,其中分卷制、解额、自然环境以及外来移民和学校数量是影响当时西北地区人才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月疏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6):52-55
棉桑作为明代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其中棉花种植十分普及,并有江花、北花和浙花三大种系,并以此形成了三大植棉区;桑的分布则是南长北衰,尤其是随着明中后期桑蚕业的发展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文章旨在通过探讨这两大经济作物的分布,来从侧面了解其对明代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谭德兴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明清时期,贵州经学发展较为繁荣,经学家与经学著述的地域分布有如下特点:其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经学发展极不平衡;其二,各地经学研究的侧重点与优势各不相同;其三,有些地区的经学自明至清呈逐渐壮大的发展趋势,而有些地区的经学却在某一个时段呈集中爆发的特点。这些特点的成因主要在于:各地域经学自身发展之积淀,时代学风之影响,与省外文化之互动,以及各地交通发展之影响。 相似文献
19.
鲁统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1):40-44
山东唐朝时期不但寺院林立,而且本地高僧和外来驻锡的高僧也很多。随着唐朝佛教宗派的兴盛,各主要宗派在山东地区也广为流传。可见,山东唐朝时期的佛教在全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