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安徽共有11 92名进士,进士群体的区域分布在省内府际和府内县际两个层次都呈现出鲜明的非均衡状态。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太平府是清代安徽科举发达的地区,其中尤以安庆、徽州两府为著。各府进士中心县的形成与存在,加剧了进士县际分布的不均衡,较之省内府际分布状态,府内县际分布的不均衡更为普遍和严重。清代后期与前中期相较,非均衡状态存有弱化趋向。  相似文献   

2.
宋代洛阳的特点与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洛阳的特点与魅力程民生从公元934年后唐灭亡起,洛阳结束了作为京师的历史。但是,洛阳的地位并没有一落千丈,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淡化政治,走向新的发展道路。宋朝建立后,定都于东京开封,以洛阳为陪都─-西京河南府。下辖河南、永安、偃师、巩、登封、密...  相似文献   

3.
明代云南科举初兴,共有进士256人,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来看,明后期云南进士人数和地域分布范围较前期都有明显增加和扩大,在下设府内部各州县情况也类似。明前期云南进士仅有60余人,集中于滇中的云南、大理、临安等府的部分州县、卫所。明后期进士分布范围由中心向边远地区扩散,但滇南、滇西、滇北的广大地区仍无进士分布。明代云南进士的地域分布在前后期呈现出的这种变化与该地区民族情况、学校及汉族移民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云南各府州县在明前后期进士人数的统计,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明代云南进士地域分布的变化,展现出明代云南汉文化逐步兴起的图景。  相似文献   

4.
洛阳城市发展过程中,明洪武年间安远将军陆龄督众将原金元土城墙修筑成砖墙,奠定了明清洛阳城的基础,其大致范围基本为今天洛阳老城所继承。据新发现的陆龄墓志和相关史料显示,陆龄(公元1330—1388年),字仲远,扬州府人,曾为朱远璋亲随,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任职河南卫守戍洛阳,洪武六年主持修缮洛阳城,次年应命边境平乱,后又回到河南府,直到洪武十七年调升浙江都指挥使。  相似文献   

5.
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明清时期,江南进士在全国数量最多,比例高达近15%;而且其科试名次极为显赫,明代状元近四分之一和清代状元半数以上出自江南,榜眼、探花更不在少数,三鼎甲往往为江南人囊括。江南进士在全国的突出比重是不断变化的,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江南进士在地域分布上,府与府、县与县之间极不均衡,尤其集中在苏州、松江、常州、杭州等府的附郭各县的一些世代仕宦的簪缨望族,显示了个别地区和少数家族在科考中具有非同一般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河南地区的人口资料,最早的见于汉书《地理志》。公元二年(即西汉平帝二年)有03个郡国的户口资料。据明朝顾祖禹辑著《读史方舆志要》的考证资料,可知河南地区汉时为七郡、一国,兹分述如下: 一、弘农郡:武帝元鼎四年分河南郡置弘农郡,领弘农等县十一。明朝河南府以西至陕州,又南阳府西境,及西安府之商州皆是其地。弘农县在今灵宝县境。有118,091户,  相似文献   

7.
明代潮州府进士155人,在广东省府际之间居第二。明代潮州府进士在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就时间分布而言,大体可分为起步期、缓慢发展期、鼎盛期、曲折发展期等四个阶段;就空间而言,可以分为三个梯队,梯次之间差异较大。这种不平衡性,主要是国家文教政策、各地经济和文化教育水平的差异等多方面的因素所致。明代潮州府进士有出色的表现,涌现出了一批全国性的重量级人物。明代潮州府进士成绩表明,潮州不仅是岭南重要的科举中心、人才中心,而且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明代潮州的科举成就,不仅确立了其岭南文化重镇的地位,而且为今天潮汕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唐故河南府洛阳县尉孙府君(备)墓铭并序》,署名为“再从兄朝散大夫守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瑝撰”,“弟孤子储书”。志石现藏河南新安县千唐志斋。此志载录于《千唐志斋藏志》,图版编号1077,该书编者于图版说明中定为“会昌元年(841年)八月”;又《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31册81页和《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13册172  相似文献   

9.
唐《孙备墓志》镌立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孙备墓志》镌立年考辨鲁才全《唐故河南府洛阳县尉孙府君(备)墓铭并序》,署名为“再从兄朝散大夫守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撰”,“弟孤子储书”。志石现藏河南新安县千唐志斋。此志载录于《千唐志斋藏志》,图版编号1077,该书编者于图版说明中定为“会昌元...  相似文献   

10.
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唐的诗人中,刘禹锡(772~842)算得上很有性格的一位。刘禹锡是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的父亲刘绪因躲避安史之乱,带领全家迁居到嘉兴(今浙江嘉兴),他小时候在那里度过。刘禹锡22岁(793年)考中进士。在中举前后,他登上了五岳中最为险峻的西岳华山。挺立在高山之巅,俯视群峰,他想到,人的一生要有所作为,而不应把生命消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