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恶作剧者是美国印第安创世神话中的一个鲜明又奇特的形象。詹姆斯·韦尔奇的《血中冬季》是清晰地建立在部族传统的恶作剧者原型之上的小说。从恶作剧者的放荡不羁形象、动物变形者和印第安长者三个方面,分析了恶作剧者在小说人物刻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本土裔作家杰拉德·维兹诺坚持传扬本土裔部族传统文学与文化,他从多个角度不断对由白人殖民者所发明并被主流文化所误用的所谓"印第安"身份进行解构与重构,打破人们对印第安人固有的偏见和错误印象,提出"后印第安"的概念,以之重新建构本土裔民族身份,并将之付诸自己的多种文学实践,通过体裁多样、数量庞大的作品,力图真实客观地描写当前美国印第安人的生存现状和思想状况。在其文学与文化实践中,多部作品相互呼应,构建起了一个"后印第安"文学世界,其中展现出的各种创新思想与技法极大地丰富了整个美国印第安文学宝库,也为我们解决某些存在争议的历史、民族、身份、政治等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3.
美国本土文学在其最初的发展阶段一直试图与美国白人主流文化相融合。然而,近年来,美国本土文学展现出强烈的印第安意识。通过《你典当的我来赎回》这个由3个过程——无归属、寻找自我、回归印第安世界——构架而成的故事,亚力克西表现了无归属的印第安人如何依托印第安传统文化,找回自己本来具有的身份,从而赋予现实生活以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在《自由的恶作剧者》中,印第安作家杰拉德·维兹诺刻画了一群不循规蹈矩的恶作剧者家族群像,他们在部落保留地和都市之间穿梭。维兹诺认为,美国政府从立法上设立保留地的行为不仅限制了印第安人的物理行动,而且是封闭他们的精神桎梏;恶作剧者消弭了地理边界,打破了文化之界限,重构真实的民族身份,赢得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5.
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方法,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相关术语充分挖掘美国印第安裔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的小说《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的伦理价值,系统论述小说体现的伦理思想:重点解读了14岁的印第安少年阿诺德在贫穷和绝望中无望挣扎的社会以及家庭伦理环境;梳理了小说中少年们的伦理困惑,在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博弈中逐渐成熟;分析了阿诺德在家园与梦想的两难困境中的伦理选择;最终阿诺德确定了自己伦理身份,实现印第安种族身份与白人主流文化身份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6.
美国本土裔作家琳达·霍根的代表作《卑劣的灵魂》从美国白人与印第安人两个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出发,揭露了美国白人的环境非正义行为给印第安人带来的环境和精神上的双重危机。通过讲述各种环境种族主义行为及其印第安人与此反抗的各种措施,霍根积极地为印第安群体发声,呼吁并寻求环境和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引发社会反主流思潮后,原来受压制的少数族裔文学开始受到关注.自从1969年美国本土作家莫马迪(N.Scott Momaday)的《黎明之屋》(House Made of Dawn)获普利策文学奖后,印第安文学开始复兴.莱斯利·马蒙·西尔科是众多印第安裔作家中令人瞩目的一位.本文试从分析西尔科的代表作《仪式》(Ceremony)入手,认识传统印第安母系社会以及一个印第安女性与自然有着紧密联系的神话世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在经济复苏背后,美国印第安社会依然存在低收入、高失业率、持续贫困问题。透过美国印第安农村人口的经济现状,分析了影响印第安经济现状的几大客观因素:地理、人口与受教育状况、就业结构与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美联邦福利制度的转向。最后,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认为导致印第安农村人口持久贫困的根源存在于主流社会的排斥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9.
美国印第安诗歌经历了一个主流文学排斥、歧视、忽视、接纳、支持的漫长历史过程。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红种人权力运动"和"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的影响和推动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多位印第安诗歌史上杰出的诗人,乔伊·哈娇便是其中一位。在其诗歌创作中,哈娇拒绝主流文化的同化,在书写中回归印第安传统,融合印第安文化中独有的"说故事"和"灵视"等印第安传统和宇宙观,在部族文化的同时,重新追求部族及个人的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国族裔文学研究的兴起,美国印第安文学也渐渐走近国内批评学者的关注视野.不同于国内研究大热的其他印第安作家,女作家琳达·霍根的作品至今还没有特别系统的研究综述分析,对霍根作品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了可以反映本土裔美国文学批评在20世纪的整个发展动态.霍根的作品独跳跃自身特定的部落文化传统,通过对部落历史再次进行文学创作,不断思考部落文化传统认知体系和西方主流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4.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9.
良友版《中国新文学大系》丛书出版的背后,有一些文学史细节被遮蔽。其中诗集卷因图书审查委员会的反对不得不“临阵换将”,由郭沫若改为朱自清,这确系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的文化围剿政策之体现。朱自清编选的范围来源一方面依靠他在清华大学授课的讲义《新文学纲要》,另一方面得益于《新诗年选》、《分类白话诗选》两种诗选提供的“启示”。朱自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新诗集卷编选完成,选了五十九位诗人的四百首诗歌。  相似文献   

20.
社会范畴化虽然是人类认知的基本路径,但是却塑造了人的群体资格,进而成为了人完成社会认同化过程而建构认同的基本前提.社会赋予人以多元的群体资格,而人则形成多元的社会认同.多元的范畴资格对应着人们内在的“认同库”,各种社会力量则成为“认同场”上激发一重或多重认同的主要因素.在此过程中,回族的国家认同得到了彰显与强化.捕捉民国时期回族国家认同的表征形式,进而分析其建构、重构过程,刻画出其借助大众传媒而“传播扩散”模式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