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困扰中国青年人的十个伦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青年》杂志社记者段跃深入社会生活,广泛采访了从事不同职业的当代青年人,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心态,特别是对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念及伦理道德观念做了深刻的研究。现将段跃《困扰中国青年人的十个伦理问题》一文摘录如下,以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2.
资本逻辑推动与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内在耦合使泛娱乐化现象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思潮,并逾越其边界延伸到社会各领域。泛娱乐主义思潮以消费主义为价值内核,受西方多重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影响,隐含着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消极改变,导致一些青年人呈现理想信念淡漠化、文化审美庸俗化、价值追求功利化等问题。因此,理性审思泛娱乐思潮下青年价值观培育问题,着重从国家、媒体、青年自身层面寻找有效应对泛娱乐主义思潮侵袭的突围之策,对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当代青年的状况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为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脉搏,把跨世纪的青年一代真正培养成“四有”新人,我们对当代青年的精神生活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当代青年精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理想信念淡化、思想意识淡化和道德观念弱化等几个方面。造成当代青年精神生活问题的因素,可以说是错综复杂的,也是多层次、多方面、多类型的,有的是社会的因素,有的是家庭的因素,也有的是自身的问题。但作为对青年群体的研究,则不能不把其主要因素找出来,以利于我们从中寻找出规律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对策,使当代…  相似文献   

4.
青年学生是两岸文化迈向深度交流的生力军。针对两岸青年学生群体设计的"两岸青年学生对当代社会文化的看法"调查问卷结果发现,两岸青年学生对当代社会文化问题既有趋同认知,也存在着明显的集群差异。以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为样本,采用统计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方法,可以发现这种差异的形成既受到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影响,也受到两岸文化观念等群体意识差异的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岸是两个不同的文化意义系统,彼此内部具有不同的集群认知和群体记忆。在全球化语境下,两岸民众应共享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在宏观层面实现两岸文化的包容性融合,在微观层面结合青年人的心理和社会状态,在秉承传统文化、正视认知差异、增进两岸交流、加强理论研究、推动协议商签等方面建构起共同文化认知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乌托邦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维度,它既是批判现存状态的前提,也是未来美好社会的愿景.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时代,乌托邦精神处在尴尬之中.当代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雅各比、詹姆逊与大卫*哈维都指出,一方面我们处在赤裸裸的功利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犬儒主义之中,一切乌托邦都受到质疑,另一方面,我们又特别需要乌托邦把我们从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无能中解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恢复乌托邦精神,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新的文化条件下,重新理解乌托邦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由网络平台的信息引爆,当代青年的价值建构与文化选择,虽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但是,其所谓的独立精神,仅止步于叛逆性、个性化的彰显,往往依附于社会权威的知识话语体系,并未彰显出独立向上的理性思考特质,而在本质上趋于同质化。当代青年要走出精神同质化的困境,必须在回心的基础上,与批判对象拉开审美距离,重构其文化资本体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特征与表现.一方面,它为青年精神生活的理性构建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现代性社会化的后果使青年的精神生活世界变得多元而复杂,价值观与文化的多元化使青年感到迷茫并逐渐产生异化现象,传统与现代精神生活的断裂日益明显.现代性背景下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价值取向功利化、道德信仰虚无化、心理生活自私化和文化生活庸俗化等困境.探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层面和音年自身两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使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状态部分出现信仰世俗化、价值功利化、精神世界不断"宅"化等异化现象。社会的主流思想日益碎片化,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趋势,新媒体填充着青年一代,这使处于价值观确立期的当代青年学生的主体选择趋向盲目。进入新时代,唯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塑信仰,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主体自觉性,方能重构当代青年学生被撕碎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李恒 《东方论坛》2000,(2):96-96,F003
当代青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审视和研究当代青年道德价值观 ,对于全面了解青年群体、指导青年人生发展、从事青年道德建设 ,都极富意义。刘忠世主编的《当代青年道德价值观》一书 (青岛出版社出版 ) ,称得上是这样一部专门审视和研究当代青年道德价值观的颇有价值和意义的著作。这里特作评价如下 :一、该书非常重视一般与个别相结合 ,立足于社会转型与道德转型的分析与考察 ,评判当代青年的道德现状及其走向青年不是孤立的群体 ,青年置身于社会和时代。青年道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研究青年道德 ,要对当代青年道德有较为准确的把握 ,…  相似文献   

10.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人物性格特征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挪威的森林》以1968年"全共斗"运动为背景①,通过对大学生我与直子、绿子等一些青年的生活经历的描绘,反映了当代青年的失落、孤独的精神世界,提示了后工业社会中日本青年多元文化选择下的困惑小说的主题始终围绕着生与死、性与爱、传统与现代而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