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姚开泰教授 1 93 1年生于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 ,他的几个哥哥因缺医少药过早离世 ,故从小就感受到中国的贫穷落后 ,以“科学救国”一直是他成长的信念。 1 94 9年 ,他离开家乡、告别父母 ,考取了上海第一医学院 ,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余年的医学科学研究。1 956年他从山东大学医学院调来湖南医学院 ,在著名的肿瘤专家潘世教授的带领下 ,确立以鼻咽癌病因发病机理研究作为主要方向 ,开展了人类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细胞生物学研究、鼻咽癌的实验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恶性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等项工作。长期以来 ,癌症一直是当今世界…  相似文献   

2.
著名民间文艺家、我院过伟研究员搜集积累资料 15年 ,写作 4年 ,所著《中国女神》 ,探索全国 5 6个民族10 0 0多位女神 ,5 1万字 ,内文插图 14 0幅 ,文前照片 32幅 ,这是他的第 5 0部书 ,2 0 0 0年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后 ,获国内外学者好评。上海社会科学院姜彬教授评“视野开阔 ,搜罗详尽 ,特别少数民族女神的探索 ,补了以前女神研究的空缺。”辽宁大学乌丙安教授评“集中国女神之大成。”辽宁大学女学者江帆教授评“气势恢宏 ,很难想像这样庞大且颇具难度的研究课题由一人独立完成。”新疆大学王堡教授评“资料翔实 ,有理有趣 ,构建精当 …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时代的一种表徵” ,金耀基在《两个文化的对垒》一文中曾举佛兰斯纳(A .Flexner)的这句名言指出 ,“大学应本于自身所追寻的信仰和价值 ,成为社会风尚的定力和文化的指针 ;然而 ,今日香港的高等教育却遭受贬抑的命运”。金校长指出 ,过去近 2 0年间 ,香港的大学受到政府很好的支持 ,然而今日因经济危机的冲击 ,资源减少 ,大学教育亦受到贬抑。香港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 ,需要各界更进一步的支持。一 大学整合事件 :政治化的吊诡2 0 0 2年 1 0月 1 7日 ,笔者回到母校访问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教授 ,金校长多年来鲜少接受访问 ,此次…  相似文献   

4.
由全国汉民族学会和澳门社会科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 ,于2 0 0 1年 1 0月 1 3 - 1 4日在澳门召开。来自祖国大陆北京、上海、吉林、辽宁、陕西、新疆、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市、自治区的学者 ,与澳门、香港、台湾 ,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学者 40余名欢聚一堂 ,就“澳门文化、汉文化、中华文化与 2 1世纪” ,展开深入、坦率的研讨。我校学者王尧教授、祁庆富教授、徐亦亭编审 ,分别以“汉藏文化的双向交流”、“宋代宣和远洋航行与天妃崇拜”、“中西交汇的澳门海洋文化”为题 ,作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5.
费孝通小城镇研究的方法与理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费孝通教授的小城镇研究方法,主要是实地考察与类型比较法。费孝通教授认为,中国城市化应走小城镇模式;小城镇的发展是乡村工业带动的结果;“离土不离乡”和“离乡不背井”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具体途径。他提出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与“珠江模式”等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以香港为中心的华南经济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区等经济区域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6.
1997年5月29日,武汉大学博士生会在武汉大学人文科学馆,就“一国两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以及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地位、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从法律、经济、政治的角度,进行了一次主题讨论会。武汉大学法学院香港法专家张学仁教授、武汉大学经济学院香港问题专家严清华教授应邀出席并参加了本次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1.关于“一国两制”与《基本法》“一国”是核心、前提,是主权问题,“两制”既有明确的地域限制,也有明确的主体和非主体之分;“一国两制”国家形式,不是联邦制或邦联制,而是有某些复合制特点的单一制国家。张学仁教授结合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贯立场及政策,指出“一国两制”是以尊重  相似文献   

7.
《诗辨新探》是先师郭晋稀先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精心撰写的一部专著。郭先生在《红旗手》(《甘肃文艺》) 1 961年第 1期上开始发表他的《文心雕龙选译》 ,是国内最早进行《文心雕龙》今译工作的学者。 1 963年 ,他的《文心雕龙译注十八篇》出版 ,次年香港建文书局加以翻印 ,后香港中流出版社有限公司等又加翻印 ,流布港、台及国外。 1 982年郭先生出版了《文心雕龙注译》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又应岳麓书社之约 ,撰《白话文心雕龙》。所以 ,他以研究《文心雕龙》而知名于海内外。意大利汉学家珊德拉教授对郭先生说 ,她研究《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8.
李国章生世显赫,但他却完全是靠著自己的努力,作了一名医术高超的医生、一名有责任感的医学院院长、一名个性鲜明的大学校长。医术高明.医德更高.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授业解惑,做了校长仍不封刀在香港的中学毕业後,李国章便到英国剑桥大学修读医科,毕业在当地行医、深造後,又赴美国哈佛大学担任外科学系教授。互982年回到香港,到中文大学医学院工作。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再加上他那“视病人为朋友”的行医准则,使他很快成为一位名医。李国章专攻肝、瞻、胰及上腹腔外科手术,出过10多本医学专著及2O0多份论文。在…  相似文献   

9.
魏正申教授在《辽宁大学学报》 2 0 0 2年第 1期上以《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一文中 ,释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 ,颇示己志”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之“志” ,是“以诗文传世”之“志” ,并把立德、立功、立言 ,以及立善与陶渊明的诗文创作等同起来。这样认识陶渊明的文学活动 ,是与陶渊明以诗文来显示、阐释他的独特的崇尚自然的文化性格相违背的 ,陶渊明归田后之“志”决不是“以诗文传世”。  相似文献   

10.
普权 《社区》2003,(15):51-51
邵逸夫先生今年95岁了。他几十年艰苦奋斗,事业获得了极大成功,身兼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总裁、香港艺术节主席、香港红十字会会长、香港制片人协会会长、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新鸿基财务有限公司董事等职,被誉为香港最成功的十大企业家之一。1990年6月1日,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四颗小行星中的一颗,以邵逸夫的名字命名,并当场为他颁发了“邵逸夫星”命名证书。  相似文献   

11.
珞珈学人谱     
罗志刚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 946年生 ,湖北武汉人。 1 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1 984— 1 986年在南斯拉夫萨拉热窝大学进修。现任武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理事 ,从 1 993年起为享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罗志刚教授一直潜心从事现代欧洲国际关系教学和研究工作 ,“七五”、“八五”期间曾主持和参加多项省部级及国家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研究。近年来 ,他在争取国际合作项目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1 999— 2 0 0 0年 ,主持和完成了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英美特殊关系对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  相似文献   

12.
9月 2 4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教授应邀来我校 ,做“三农问题与当代农村社会发展”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由副校长曲福田教授主持 ,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 30 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温铁军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长期从事经济周期问题、城乡关系、农村合作组织等问题的研究工作。1 985年调入中央农村工作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以后 ,他在广泛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对中国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他在 1 995年提出以“三农”问题代替农业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福格尔教授在北大演讲2 0 0 4年6月2 1日,1 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威廉·福格尔(RobertW .Fogel)在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作了题为“经济增长性质的变革”的演讲。这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为庆祝成立1 0周年举办的“站在巨人的肩上———C  相似文献   

14.
香港唯一写农村题材的作家 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时,他出现在我面前,中等偏高的个子,闽粤人的脸型,黑黝黝的皮肤,说着港腔普通话。他握着我的手,感觉告诉我都是老茧。寒喧后,他走开了。 “这位先生是香港作家吗?”我问香港作家李远荣。 “是的。他是一位出色的香港作家,而且他是香港唯一写农村题材的作家。” “香港有农村?” “大屿山是距离香港本岛不远的海岛。它就是香港‘万国都会’的郊区。岛上土地肥沃,民风淳朴,居民大都是从广东东莞、潮州等地来的移民,生活习惯、道德观念都与大陆相同。吴应厦就以大屿山为背景,写了一本18万字的小说。” 说着,李远荣递给我一本印刷、装帧都非常精美的书,“这就是吴应厦的小说《女人啊,女人》。”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四年六、七月间,江青为了篡党夺权,大肆鼓吹法家“对群众是爱护的”,是农民“代言人”的谬论。江青这番反马克思主义的屁话,可能是说得太露骨了,因此在这年七、八月间北京召开的法家著作注释工作会议,尽管受到“四人帮”的严密控制,但参加会议的多数同志,都不同程度地抵制了江青这个反动观点。可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自居的我校某教授,却破门跳了出来,为江青的屁话打掩护。当然,教授先生对搞“理论”这一套要比他的主子高明些,他转了一个弯子就着眼在“共同点”上作文章。他说:法家和劳动人民“都反孔”,就“好象今天我们和第三世界国家,在反霸斗争上可以求同存异”一样。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2 0年代初 ,厦门大学曾办有“新闻部”本科教育。 1 92 6年 ,由于历史原因停办。 1 979年 1 2月 ,香港《大公报》老报人刘季伯倡议厦门大学复办新闻系 ,最好办新闻传播系。 1 982年 ,在刘季伯先生、新闻界前辈徐铸成先生、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原主任余也鲁教授等  相似文献   

17.
我在香港,接触各界人物时,很注意了解他们对于1997年的见解。 对于1997年,几乎人人都以为是“铁定”的。也就是说,到了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要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铁定”的事。谁都毫不怀疑,到了那历史性的时刻,五星红旗将在香港上空,迎着维多利亚的海风飘扬。不论是谁,都要面对1997这“铁定”的事。  相似文献   

18.
《文汇读书周报》与《学术月刊》联袂发起的“2 0 0 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新发现简牍文献的解读与研究”赫然在列(《新民晚报》2 0 0 4年1月2日)。这反映了学术界及公众对简牍研究的关注,也体现了简牍学研究领域的勃勃生机和重大影响。在接踵而出的简牍资料中,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具有独特的发现经历和学术魅力。1 994年春,也就是著名的郭店楚墓竹简于1 993年冬得到清理之后不久,香港古玩市场陆续出现一些楚简。香港中文大学张光裕教授把这个讯息告诉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的马承源先生,并电传了多批摹本。这些摹本涉及《诗经》、…  相似文献   

19.
1997年7月1日,一段特殊的历史已在香港结束,“香港过渡期”在这一天告一段落,香港主权回归于中国。从1982年秋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来华,揭开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谈判的序幕,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风风雨雨的15年中,香港的前途一直是中国、英国、香港三方面舆论关注的热点,这其中,英国公众是如何看待他们心目中“最后的殖民地”的回归、他们以什么心态来对待这段历史呢?本文从英国报刊杂志上所发表的一些文章追寻英国舆论变化的轨迹,从一个侧面表明:昔日的大英帝国雄风已去,“流水落花春去也!”  相似文献   

20.
由我校高教所所长黄家泉教授主持 ,邵国良教授、吴开俊、罗海丰等同志参与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与对策研究》 ,已被教育部全文选入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辑、人民教育出版社于 2 0 0 2年 8月出版的《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重点课题研究报告选编》(下简称《选编》)。该《选编》选入的 2 0篇研究报告 ,都是教育部为制定“十五”计划而立项资助的重点课题中具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选编》序言中介绍了这些课题的研究概况。他说 ,1 999年教育部提出了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 2 0 1 0年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