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和学术研究中,通常对旅游经济指标的重视程度较高,但缺乏以旅游者为本的思想,对旅游业发展中的社会公平问题关注明显不够。本文探讨旅游社会公平的内涵及表现维度,提出包括旅游资源享有公平、居民出游机会公平、旅游公共服务均等化、旅游利益分配公平和旅游权利保障体系在内的五维度理论体系。在构建旅游社会公平评价指标体系时,从这五个维度分别对相应指标予以诠释和评价,评价方法采用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的组合方法确定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公平应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评价的公平三个方面。关于教育起点的公平,衡量标准可以定位在"让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关于教育过程的公平,衡量标准可以定位在"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关于教育评价的公平,衡量标准可以定位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有利于教育与教育成果的评估,有利于揭示教育成果与教育价值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自利性假设为基础的标准代理理论认为,相对业绩评价是消除管理层薪酬合约中系统性风险、改进激励效果的最优策略。然而,实证研究并未获得相对业绩评价广泛应用的充足证据,由此导致了“相对业绩评价之谜”。通过修正代理人自利性假设,构建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相对业绩评价模型,发现在公平偏好的影响下最优薪酬合约是选择相对业绩评价以实现最优风险分担、提供激励,与选择团队业绩评价以降低不平等贴水之间权衡的结果;当代理人公平偏好较强时,相对业绩评价不再如标准代理理论所预测的是促进代理人激励的最优制度安排。这一研究结论不仅为相对业绩评价在实践中的较少应用提供了行为经济学视角的理论解释,同时对于如何设计有效的管理层薪酬合约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律价值已经成为我国法学的基本范畴。社会保障法价值是指社会保障法在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过程中满足社会成员各种需要的功能和属性。对社会保障法价值评价有内在标准和外在标准。社会保障法的价值取向应是保障社会安全、实现社会公平、达到效益最大化。研究社会保障法的价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评价论问题在社会认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社会评价问题是进一步深化社会认识论研究、追寻社会认识科学化途径的一个必要环节。为此,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生围绕社会评价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两次研讨,现将研讨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研究社会评价论问题的意义欧阳康教授指出,对社会的评价之所以必要,一般说来在于人与社会之间的特殊互动关系。一方面,人  相似文献   

6.
论学术腐败的表现及其危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术腐败是指学界一些集体和个人为谋求个人和小团体私利 ,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活动中采取的种种非理性和不规范的行为表现。目前学术腐败主要表现在官学一体化、学术研究的功利化与商业化运作、学术评价活动的非理性化、文人相轻与学术的不公平、泡沫学术和泡沫教育等方面。学术腐败现象的蔓延不利于学风建设 ,弱化了我国学术水平的提高及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 ,既危害社会 ,也危害个人。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中国社会法律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纠纷不断聚集、价值冲突不断明显 ,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是当代中国法律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律价值准则的筛选和评价 ,应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出发。所以当代中国法律的价值评价标准应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用此价值评价标准来解析当代中国社会关于个人与社会、稳定与发展、公平与效率三对主要价值矛盾 ,其结论应是 :在个人与社会之间 ,要大力提高个人的主体地位 ,并防止个人主义的蔓延 ;在稳定与发展之间 ,要以发展为主 ,以稳定为保护 ;在公平与效率之间 ,要以效率为首选价值目标 ,以过程公平为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以结果公平作为对效率的保护和维持  相似文献   

8.
平等与自由、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是评价和衡量社会公正的三个重要维度。平等与自由相统一是社会公正的核心,公平与效率相协调是社会公正的关键,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是社会公正的保障。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可以较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和衡量社会的公正性,可以防止在社会公正认识问题上的偏颇或缺失。努力实现平等与自由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相协调、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符合社会公正建设的内在规律,是社会公正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评价论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评价论问题在社会认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社会评价问题是进一步深化社会认识论研究、追寻社会认识科学化途径的一个必要环节。为此,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生围绕社会评价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两次研讨,现将研讨中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教育评价有善恶之分.评价异化导致本体意义的缺失,"价值中立"导致对社会正义的忽视,"对象性思维"导致对个体生命的轻视,这些都是在当前的教育评价现实中存在的恶的要素.可以从体现社会公平和道德关怀入手进行教育评价领域的祛恶扬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