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严重缺失。本文在分析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提出以家庭为中心,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社会支持主体在内的社会支持网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支持提供者和社会支持内容相结合的研究框架,通过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少数民族儿童的问卷调查和部分相关人员的访谈,从一个比较的视角对农村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研究。调查显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由非正式支持构成,即血缘支持和私人支持所构成。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亲情缺失、教育缺位、行为失范与安全隐患,都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稀疏与单一的表现,应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丰富内涵,构建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络,提供多角度的社会支持,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除了强化家庭功能,外出父母多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情感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外,还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儿童为中心”的社会投资战略已成为发达国家社会政策的新趋向。因城镇化巨大的虹吸效应,农村传统差序格局下以血缘、地缘为主的先赋性儿童照料资源日趋消解,农村留守家庭劳动力再生产能力不足,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政策进入公共政策领域。然而,从社会投资的视角来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政策尚缺乏“支持家庭”“多元共治”等理念,“事后补缺型”的制度设计难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和家庭的发展性需求,可能会通过降低未来人力资本增加贫困代际传递的风险。要实现“社会救助”向“社会投资”的理念转变,应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发展能力为根本,从导致亲子分离的制度根源入手,利用服务供给、时间补偿等“支持家庭”手段,构建政府、家庭、社会等“多中心协同治理”的社会支持体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普惠性的公共资源,以切断先赋性弱势与“留守事件”的链接机制。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的德育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作者从对德育内涵和其实效性研究入手,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实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提高90后大学生德育水平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298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社会支持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个别维度得分和检出率偏高;社会支持状况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而且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预测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不断涌现,成为庞大农民工人群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武汉市调查显示,物质支持与情感支持多源于家人,而社会交往支持与信息支持状况恰与其自身特征相关,显示出支持状况较好。同时经检验,支持内容分别受到健康状况、收入、受教育程度、工作领域等因素影响。因此,针对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需要通过不断强化非正式支持,增强正式支持,并努力寻求专业支持,从而为他们构建一个稳固而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出现的一种引人关注的社会现象。文章通过对四川省W县的调查,发现由于缺少父母的照顾与关爱,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面临着特殊的成长障碍,分析了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借助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与非留守儿童相比,他们得到的社会支持资源比较少,他们获得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父母、老师、同学和监护人。社会支持作为一种保护性因子,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影响,加强社区、学校、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互动,可以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座谈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宝鸡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宝鸡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存在体育课开展不足、体育器材设施匮乏、开展项目单一、课外体育锻炼时间较少等问题,政府应加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培训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理念和健康意识,加强校级合作和学校体育的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以武汉市的调研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由社会交往、生活服务、就业与创业及民族工作等四个部分组成.我们要从发展城市民族经济,发展城市文化,培育和发展族群关系网络,建立新型城市民族关系和理顺城市民族工作体系等五个方面来建构其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所出现的留守妇女这一群体,创新地从社会支持这一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有关数据和资料的描述性分析,分别从二维(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和三维(情感支持、物质支持和实际困难的支持)的角度分析了河南省柘城县L镇的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状况,描述了她们这一群体社会支持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所出现的留守妇女这一群体,创新地从社会支持这一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有关数据和资料的描述性分析,分别从二维(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和三维(情感支持、物质支持和实际困难的支持)的角度分析了河南省柘城县L镇的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状况,描述了她们这一群体社会支持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机制构建中纳入社会性别需求和儿童权利视角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做法.研究认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及政策要与目标群体的现实和战略性需求相吻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中应该纳入社会性别需求和儿童权利思想,以儿童需求和儿童权利为本,构建能够有效回应和满足需求并尊重权利的关爱服务体系和机制.从社会性别、儿童自身需求和权利视角切入研究,可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及其机制的理论构建和实际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个研究,调查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现状,并探究"留守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一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实施"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验,发现留守儿童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维度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客观支持维度上差异不显著。研究二选取两组留守儿童,并实施"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前测。第一组参加"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第二组不参加。12个月后,对参加留守儿童、对照留守儿童实施后测,并对同年级非留守儿童施测,对各项指标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参加组留守儿童的客观支持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而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参加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没有显著不同。"留守儿童之家"提升了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中西部7省的调查数据,探究社会支持体系对留守儿童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留守儿童感知到的各项社会支持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2)社会支持能够显著提升留守儿童学习投入,教师情感支持影响最深,同伴支持次之,家庭支持再次之,教师认知支持影响最小,且同伴支持对专注投入影响最高;(3)教师情感支持与父母支持、同伴支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认知支持与父母支持、同伴支持影响相互独立。针对数据分析结论,提出加强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建构,注重不同主体间的联结协作等建议,以促进留守儿童增加学习投入,进而提高其学业成就,缩小其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外出务工成为部分少数民族群众通过空间转换,改变自身经济状况及个体发展的有效选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如何在新的环境中适应文化变迁和社会环境,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网则是一个重要的实现路径。在深入阐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网的类型及面临现实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构建一套综合性对策方案。如何帮助他们构建社会支持网,需要将政府、社会、个人三者统一起来,形成巨大的合力,共同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网的稳固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Aitken拖延问卷(中学生版)对321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能显著预测学业拖延;主观幸福感在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人文贫困最突出的国家,人文贫困指数排在巴西、印度之前,居世界之首,尤其是农村的人文贫困。黑龙江省地处祖国边疆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偏僻,部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仍有相当部分农民处于贫困之中。黑龙江农村的贫困不仅仅是物质贫困,同时也包括比物质贫困内涵更丰富的人文贫困。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助人活动,其高度的人文关怀本质、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以及社会支持理论取向,是建构中国本土特色反人文贫困综合社会支持网络,彻底解决中国农村人文贫困问题的有效介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