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生作为我国重点培养的拔尖、创新型人才群体,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尤为重要。在新形势下,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主体间性"理论出发,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分析了当前研究生的思想现状与问题症结,提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提出了研究生辅导员“领路者、服务者、协作者、探索者和管理者”五位一体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性作为一种崭新的哲学范式,已经成为当前国内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多个学科领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将主体间性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当前热点问题的关照和回应。文章对于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确立主体间性的必要性、现实性、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环体、介体等多个环节和因素.主体间性理论为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指明了方向.科学地运用主体间性理论,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实现大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性理论是20世纪哲学中出现的用以建构交往理论范式的核心范畴,它强调平等主体在理解基础上的交往、对话与和谐共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建构在主体间性理论基础上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交往是其重要特征,能否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正确领会和运用好交往特征的丰富内涵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由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诸多问题和局限性的客观要求,而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转向的理想模式。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思政课教师联系教学班"制度是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该制度包括五项基本内容,体现了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平等、贴近生活、沟通理解、体验巩固和品德共进等...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对“以人为本”内涵的阐述,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没能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现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教育的“双主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开始逐步从主体间性的视角来考察问题.从主体间性哲学和以此为基础建构的交往理论出发,探讨交往理论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和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主体间性是哲学界的新命题,是主体间关系的规定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理论是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是现代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转向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主体间性厘定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趋势,而在构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真正内涵。马克思把人的交往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不仅揭示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在人的实践基础上构成的交往活动,而且也指出了克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途径,帮助我们揭示出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之基,为确立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内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现状和实效性的主体认知。是高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从研究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结果来看。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现状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学校应转变工作观念。高度重视并统筹规划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还要积极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研究生党、团组织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开展积极向上的科技、文体活动等.以切实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存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原则.“研究生学术交流论坛”是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管理的品牌活动之一,遵循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教育思想,营造了高等学校研究生管理生动活泼的氛围.从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和业务培养角度出发,分析和挖掘其中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教育思想,对开展研究生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研究生思想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新特点,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一些新挑战、新要求,因此,必须具有适应新形势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修正和理论提升,对于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受到多元化价值观念的挑战,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存在不足,且未能很好地贴近学生的思想和需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在主体间性原则的基本精神下,努力做到尊重被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以对话理解建构交往式教育模式,并立足现实生活世界,不断增强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哲学研究从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开始以主体间性理论为着陆点。网络分解了传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同时也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创造了一个平等的空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迈入了新阶段。在网络社会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关系由网络人机关系、网络人际关系、网络自我关系构成。当然,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在网络空间的实现还不够充分,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努力提升自身的主体素养,也需要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氛围。  相似文献   

16.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坚持灌输。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灌输理论具有内在一致性,二者还是相互促进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灌输论要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蒋平 《百色学院学报》2012,25(1):130-134
主体间性是人在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品质,是主体性的三大品质之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对"主—客"二分单子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出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走进教育生活,回归生活世界,在教育主体的社会交往中开展。  相似文献   

18.
构建健全主体:主体间理论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是对“占有式”主体性的一种超越,以“平等、对话、沟通、理解和共识”为基本特征,它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对于变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塑造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客体关系理论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视野.因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特性与趋势,面对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教育者“主体弱化”而受教育者则“主体强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客体关系日益“平等化”,所以在网络语境下,应以人为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而其关键在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提高教育主体素质,引导教育客体自律.  相似文献   

20.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这一热点研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作者就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实效性提出质疑,并指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它既没有增加任何新的知识,也没有超越任何传统的、旧的知识;它不但没有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反倒使简单问题复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