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日益严重,养老服务产品供不应求。为了解决农村养老服务产品的短缺问题,寻求政府与市场、非营利组织等力量的合作供给模式,在对养老服务产品分类的基础上,应该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产品的合作供给网络,合作供给中要确立合作的理念,保证供给能力,明确责任归属,防范供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发展农村教育出发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在"三农"问题的解决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以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利用现有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特别是要在各省市建立"农民工输入、输出基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应着重解决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但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已经成为制约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通过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改革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和科学的决策机制,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 所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指由不具有商品实体特征,具有服务性质和开放性特点的,以农民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对经济较为发达、农村文化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的江苏而言,要建设文化大省,  相似文献   

5.
开发海洋经济,首先要解决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与保障开发地居民生活福利这个理念问题,并且要正确把握不同于陆地经济的海洋经济发展的规律.与此同时,浙江若要建成海洋经济强省,就要着力发展海洋服务业.这是使社会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契机,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准,包括解决沿海渔农民转业转产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东方大港,竞争东北亚枢纽港地位的需要.海洋服务是全面开放式的服务,发展海洋服务产业需要基地,而舟山市有良好条件成为浙江国际海洋服务基地的核心.这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需要努力争取.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小城镇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目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新背景下,要发展小城镇就必须解决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保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等一系列问题.就新形势下小城镇的功能定位,分析小城镇的发展障碍,提出新背景下更快更好建设小城镇的相关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质量不高,效率也比较低下,存在这些问题,其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不合理,政府供给中的行为缺失和农民自身提供公共产品的集体行动困境。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实现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实行城乡一体化的供给体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实行供给主体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完善农民的需求和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对改革农村产品供给的制度约束和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8.
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城乡间失衡等几个主要问题。取消农业税后,由于乡镇财政缺口加大、现行的“一事一议”制度缺陷甚多、免税引发的“要地热”激起村民矛盾,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更趋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就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制度和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信普遍服务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电话普及率由1980年的0.43%上升到2004年底的50.8%.但中国电信普遍服务一直存在着投入大、产出小、维护困难的被动局面,成为运营商长期以来的沉重包袱,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人口居住高度分散、现行各种通信技术体制不适合解决普遍服务以及竞争的压力迫使运营商不愿主动承担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建设义务.发达国家在实施电信普遍服务上是比较成功的,他们的成功做法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要推进中国电信普遍服务的全面发展必须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与技术的政策措施,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村电信普遍服务滞后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 社会主义农村商业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收购农付产品和供应工业品的经济活动,调节好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促进流通与生产的结合,为工农业产品提供广阔的交换市场,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全面高涨创造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农民外出务工与劳务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劳务经济,有组织地组织农民外出务工是现阶段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由于长期以来二元结构的制约,加上农民工自身素质的低下,用工的不规范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一切制约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加快劳务经济发展,首先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其次要将培训和输出相结合,建立劳务输出网络,实现劳务输出的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使农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城里就业,实现农民"非农化"是我国劳务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后期中原商品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后期中原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在农业生产中,经济作物的品种不断增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手工业生产领域,棉纺织业、矿冶业等发展迅速,许多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但从总体看,其发展表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城镇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大批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进入城市,城镇经济日渐发达,各地城乡集市贸易蓬勃发展,国内其他省区的商贾亦纷纷前来中原,从事经营活动,促进了中原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的作用下,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一些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在不断改变,在自然经济形态下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正在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之一。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只有确立城镇化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强小城镇建设,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4.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不是要单纯地振兴工业,理所当然地包括现代农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首要目标是大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心任务是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重点和难点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充分就业;根本出路在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农村劳动力“剩余”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数量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进行了估算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得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未必是“剩余”,“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未必就“转移”的结论,提出引导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就业视角下的农村公共投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实现城乡统筹就业,核心环节是如何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与农村、农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农村公共投资对提升农村人力资本、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发挥着关键作用。针对当前农村公共投资存在的供给能力不足、结构失调和公共服务质量低效等突出问题,今后应重点发展完善农村教育、改革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体系以及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劳务输出是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积极开发劳动力资源、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种重大战略决策。甘南自治州卓尼县的剩余劳动力较多,收入增长困难,当地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强县富民的重要措施,但在劳务输出迅速发展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提高劳务输出工作。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直接向一元结构转变模式的不适用性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性 ,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大因素 :土地问题 (土地流转制度及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和户籍制度问题 ,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引发收费的大幅上调,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状况下,高校收费大幅上调会拉大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使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状态难以得到改善,这将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为此,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高校收费大幅上涨会使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进一步突出,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特殊国情使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轨迹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演变道路,而是经历了一条独特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道路:一是1840—1948年从传统农业解体到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漫长演变阶段;二是1949—1977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分割和强化阶段;三是1978—1991年农村改革和农村工业化迅速发展所伴随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开始解体并逐步转向三元经济社会结构,即农业部门、乡镇企业部门、城镇正规部门;四是1992年之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所伴随的四元经济社会结构。面对新的四元结构,中国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就是城乡一体化、城市内部一体化、农村内部一体化,即经济社会一体化、趋同化和现代化,这就要求不断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集聚化、农民工市民化、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