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简单从技术层面来理解,而更需要从文化层面来考量。就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良性运行而言,制度伦理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作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都缘于制度伦理的缺失。在实践中,需要通过加强制度伦理建设来引领社会管理创新,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忽视农村的全面建设;分析和总结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个案,对其他地区具有借鉴作用.“枫桥经验”、“四个覆盖”工作模式和“法务前沿工程”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启示意义:一是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二是树立服务型政府管理理念;三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四是提高农村法制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社会管理创新”重大命题的提出,为死刑制度改革提供了历史机遇.死刑不仅是一种刑罚方法,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手段.从符合“善治”目标,避免死刑消极效果,正确看待死刑化解社会矛盾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出发,在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中,死刑制度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学界应当抓住社会管理创新契机,遵循司法限制到立法减少的路径,积极、渐进推进中国死刑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首都北京的社会建设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初步探索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与时代特色的大城市社会建设新模式——“北京模式”.其核心是进行了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社会管理体系、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体系和社会运行体系等“五大体系”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建设,积累了诸多社会建设的经验,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一体化,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初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社会管理体制在改革和创新中迈进全国前列,社会动员与和谐社会建设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5.
创新社会沟通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政府利用政务微博这一新型媒介工具促进社会沟通的成效不佳,究其原因,既有主观意识问题,也有网络公共性受限等因素.新媒体时代,政府及公务人员要借助政务微博实现有效的社会沟通,需要从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信息质量、缩小“数字鸿沟”等方面做出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从基层创新社会管理是社区面临的重大课题.在社区需求膨胀和政府推动下我国创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基层管理体制——社区制.然而,从社区建设的目标来审视,社区仍然存在多元管理主体发挥作用不够、管理方式以强制为主等问题,创新成为必然.“三社”意味着要发挥社区平台、社会组织载体及社会工作者生力军的作用.“联动”意味着要在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的同时,释放社区管理的空间给社会,使其成为公民社会的滋生地;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使其成为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的摇篮;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强化社会福利制度的发送体系.经由“三社联动”要从社区管理走向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7.
2009年底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法律援助作为一项司法救济制度,与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关系密切。以法律援助为载体,积极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发挥法律援助在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从整体视野来宏观地把握“两型社会”建设内涵的哲学依据,有助于拓宽“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路.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理论启示我们,人口因素必须与自然环境相适合,在我国必须把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根本前提;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切近基础;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执政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立法机关要适时创新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政府必须转变行政职能和社会管理方式,这是强化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关键;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必须围绕其主题而展开新一轮思想解放,为此更新观念和创新理论,这是强化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灵魂;人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主体,也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主体,因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强化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本质或核心.  相似文献   

9.
中国语境下的社会管理具有显明的柔性管理特质,是一种基于社会协同的多元治理或合作共治。社会管理创新以加强社会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为核心内容,以协作参与为基本方式,实质是通过社会政策与制度安排来协调各种利益冲突,回应和满足各种权利诉求,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维护社会的和谐秩序。社会管理创新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实现包容性发展的逻辑选择。但是,我国社会管理创新面临诸多制度性梗阻:政府管理体制欠科学,政府主导作用受限;社会组织遭遇制度瓶颈,社会协同乏力;公众参与制度阙如,参与成效甚微等。因此,必须加快政府转型,实现职能归位;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增进社会协同功能;优化制度环境,引导公众有序参与;重构政府与社会的互信耦合;将社会管理彻底纳入法治化轨道,实现社会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会工作及其组织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为此本刊特邀三名专家开展“农村社会工作与组织建设”笔谈。张云英认为农村社会组织在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必须形成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组织协同共治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以夯实农村民主管理的坚实基础,重建农村社区公共生活,推动农村公民社会发展。陈成文认为,现实农村社会善治必须强化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社会工作职业化。他在分析了农村社会管理的难点及社会组织在人口、社会治安、利益诉求以及特殊人群管理方面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农村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提高农村社会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准、优化农村社会工作者的成长环境等若干设想。李斌针对新农合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报销”导向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功能混乱,认为要使新农合制度更具有效率,必须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骨干、以村级医疗为基础的三级医疗辐射网络,在市场机制和政府扶助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使村级医疗更便民、乡镇卫生院更利民,县医院更能解困。  相似文献   

11.
社会管理创新的系统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创新对我国和谐社会创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回顾我国社会管理发展的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社会管理所面临的挑战,总结出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是构建起一套科学且具有可行性的管理系统模式.文章在已有的社会管理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12345N系统模式”以及在此系统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性工作在中国大陆一直是备受道德谴责、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灰色行业",并日益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性工作是否应该合法化的争论愈演愈烈。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跳出合法与非法的争论,依据中国大陆的实际情况,关于女性性工作者社会管理的创新,需要从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全面了解着手,保障人权与社会控制并举,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管理工作,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态势、管理体制、政策导向以及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是在“服务型”政府理念和执能转变的基础上,构建以人为本“三位一体”的服务型管理模式、网络化的民间评价机制和事务性、公益性二元组合制的基层管理体制。社会组织将在“法制保障”的环境下获得健康发展,真正发挥社会基层管理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正式将“社会管理”改为“社会治理”。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众多学者对社会管理创新诸多方面进行多角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加深了社会各阶层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解。他们对社会管理的内涵、研究领域等进行了界定,对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原因、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对从“一元管理”到“多元治理”的社会治理方式转变的发展脉络以及其反映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思想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5.
分配正义视野下的社会管理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对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的着力强调,是基于社会问题激荡的存在现实。尽管社会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利益分配不公以及由此导致的利益失衡是引发我国当前诸多社会问题的重要缘由。因此,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化解社会问题的实践中,需要自觉持有分配正义的价值视野,践行分配正义的价值原则,实现利益公平,从而形成充满活力而又和谐稳定的社会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人民法院是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机关之一,也应当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这是新时期法院工作的需要,是能动司法、公正司法的需要。人民法院通过创新社会管理能够更多化解社会纠纷,既实现了法律效果,也实现了社会效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但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不能乱动,要立足于审判工作,并且注意遵循司法的规律,不能逾越法律底线,应达到化解纠纷,实现公平正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而经济社会间的发展失衡就要求我们将转变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管理的创新步伐放在首要位置上。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存在较多弊端,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社会分化、虚拟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社会计算是一门基于若干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能够建立一整套以计算科学为工具的研究方法,并实现三个方面的社会管理创新方法,即基于技术的方法创新、基于思想意识的方法创新和实现经验积累与借鉴的方法创新。利用社会计算这一新的平台,可实现在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益尝试,达到沟通、倾听、辅助决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在主体、手段、实质、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将"社会管理"提升为"社会治理",要求我们重新认识社会现代化的内涵,将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表现在社会治理主体、手段、过程、基础与路径等各个方面:一是要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域的关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主体的现代化;二是要综合运用法、理、情的积极功能,基本实现国家治理手段的现代化;三是要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基本实现国家治理过程的现代化;四是要发挥科技与信息化作用,基本实现国家治理基础的现代化;五是要统筹治理创新与体制改革,基本实现国家治理路径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管理模式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社会管理模式的演进历程可以明晰社会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和社会管理格局的发展趋势,把握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模式的科学内涵。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看,社会管理模式出现过政府全能管制型、社会自治型、市场服务型三种历史形态,政府全能管制型模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新时期,宏观环境深刻变化,社会生态整体变迁,迫切需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对以往社会管理模式的传承和"扬弃"是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基本方向,新型社会管理模式应势而生。新型社会管理模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鲜明地体现了善治理论趋向。  相似文献   

20.
由于缺乏整体的制度设计,各地积极探索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停留在地方分割、低统筹层次上,制度"碎片化"趋势严重。"碎片化"社保制度存在种种弊端,这种"摸着石头过河"渐进式制度变迁显示出强烈的路径依赖特征。克服原有制度路径依赖,我们必要进行制度创新,发挥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全国统筹的、全民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发挥政府财政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