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认识源泉问题的讨论,有这些议论:有的说,这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B、C、;有的说,争论的双方在基本的理论观点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分歧,如此等等。其实,认识源泉问题,是认识论的一个前提,一个基本理论,是哲学史上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斗争的焦点。因此,今天开展的关于认识源泉问题的讨论,只是几千年来哲学家们对这一问题争论的继续。一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荐举制度在运行层面设置了诸多严苛的规定,即便如此,像求荐公行、鬻卖举状、铨吏因缘为奸等问题仍大量存在。这引起了宋代臣僚们的广泛关注,从其连篇累牍的议论中也可见一斑,因此,对宋代荐举之弊加深认识,其意义也就显得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常听到人们议论某些理论文章:道理说得不错,但是实际做不到。人们为什么发出这样的议论,原因无他,只是人们合理地把理论看成是应该能够转化成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而这一点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可是,为什么不少理论文章却又使人产生在实际生活中行不通的感慨呢?  相似文献   

4.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的文学形式,它的产生是由于按曲歌唱而“依声填词”的需要。在我国文学史上,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特有的音乐美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赢得了人们的衷心喜爱。今天,为了更好地批判继承这份珍贵的文学遗产,我们进一步廓清词的源流与发展问题,则是十分必要的。既然如此,那么,词究竟是何时产生的,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历来学者们已发挥了不少议论;直至目前为止,文学史研究者们的说法尚不一致;甚或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民党时期的利用外资问题,经济史学界议论并不多见。即使有所论及,其范围多是某一阶段或某一局部的问题。迄今,尚未看到较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论著,本文的撰述,旨在于弥补这一空缺。  相似文献   

6.
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崔尔庄(今属沧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阅微》)是纪昀晚年追录旧闻之作,写于1789年至1793年之间。1800年,盛时彦将其合刊为一编,冠以此名。本文拟就《阅微》中的“议论”问题,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阅微》运用“议论”比较多,怎样认识这些“议论”,成了作品评价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些论者对此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有人就说《阅微》“叙事虽有技巧,却还是议论多于形象,与其说它是小说,勿宁说它是一部封建道德的教科书”。这就将它完全摈于文学作品之外。可见,有必要探讨一下《阅微》运用“议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鲍照诗歌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南北朝诗人中,鲍照的成就是相当突出的,这在近年来的文学史著作中差不多已为大家所公认。可是,过去的评论家们对他的估价却往往很不充分。这种现象的出现自然也不足怪。因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阶级对文艺作品的看法,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不但如此,人们在评价不同的作家和作品时,也常常有各自不同的偏爱,同时,评论家们谈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也会导致评价方面的不同。鲍照的诗作所以会引起人们一些不同的议论,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歪曲、反对和否定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当代西方资产阶级暂学家向马克思主义发起的严重挑战之一。研究和驳斥这些哲学家们的种种议论,固然不失为对这挑战的回击,但是以严肃的科学态度从“正面”阐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神、属性和功能,同样是回应这挑战不可缺少的一项艰巨工作。本文便试图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予以新的解说。  相似文献   

9.
议论就是运用逻辑推理和证明来阐述作者观点的一种文章表达方式。它在说理文中是一种主要表现方法,在文学作品中和其它各种表现手段一样,也经常运用。不论是说理文议论还是文学作品中的议论,作为一种表现方法,都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评论,从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的。但作为主要成份的说理文议论和作为常用成份的文学作品中的议论在性质、作用、要求等方面有许多差异的地方,本文就这方面作一些比较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一九五四年《红楼梦》讨论以来.在评论《红楼梦》的文章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分歧,从而逐步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理论倾向。“四人帮”垮台后,王朝闻同志《论凤姐》的一些章节的发表,和张毕来同志的近四十万字的大著《漫说红楼》的出版,更是以客观事实,显示这两种理论倾向的存在和继续发展。究竟,这两种理论倾向各自的表现如何?哪一种倾向比较地存在着问题?问题的实质和影响怎样?为了使评《红》工作有所前进,把这些问题公开提出来议论议论,看来已经是很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11.
每当我和同行们议论起教育工作中的成就和得失时,我不得不想起这样一段话: “评价教育质量的高低,不应仅看一张答卷,一次卷面成绩,而应着重看学生经过自己独立的积极的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不仅是通过记忆和重现,通过模仿来解决重复性的问题的能力,而是通过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来解决具有新颖性或者是从未遇见过的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 王船山是我国十七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其思想精深浩翰,影响深远。本文就其土地及赋役论,作一粗略的探讨。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土地、赋役问题一直是构成社会矛盾的中心问题,也是历史上思想家们争相议论并感到困惑而难以解决的课题。王船山继承了前人的一些主张,考察了中国土地斌役问题的源流,批判了企图使历史倒退的遵循“先王之制”的思想,较为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赵小华  何晓园 《学术研究》2007,2(8):145-149
唐诗善写情、景,以丰神情韵见长,但也不乏议论。唐诗中的议论往往与写景、叙事、言志和抒情等表现手法交织在一起,达到了情与理、思与致的天然融合,构成了唐诗在运用议论手法上的最主要特征。唐诗中议论的大量、恰当使用,体现出唐人高度的主体意识,这尤其集中表现在唐代诗人吟唱人生理想、反思现实状况、体味深刻哲理的诗歌中。唐诗中的议论既是对前代诗歌议论传统的继承,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当世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价格改革特别是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过猛的情况下,如何对职工进行工资补偿,已经成为当前群众议论的一个热点,政府决策的一个难点。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历史的、现实的考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了干部图什么?和同志们议论起这个问题时,不禁想起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国福。 王国福生前是北京郊县一个生产队的革命领导小组组长。他在队里当了十七年干部,带领贫下中农把一个贫苦落后的穷地方,建成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长年累月地为社员们操劳,却从不把个人的事放在心上。全村三十一户贫下中农都住上  相似文献   

16.
结婚成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尝,其中最不是滋味的要算夹在妻子与家人之间。 母亲早逝,长嫂似娘,加上妻子心直口快,常叮嘱弟妹要多与别人比学习,莫与别人比吃穿。谁知说着无意,听者有心,日久生疑。弟弟读书几乎全赖我们资助,可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封信,竟是埋怨嫂子不贤惠,还搬出了长辈们的一些议论。这飞来的“一棒”,把妻子给打懵了,觉得“好心不得好报,嫂子难当。”虽然后来弟弟认了错,妻子却仍不原谅他,还埋怨长辈们“另眼看人”。我只得在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史学界曾就民族英雄问题展开过饶有趣味的争论,著名史学家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翁独健、白寿彝,邓广铭、岑家梧、何兹全等教授,都曾就这个问题发表过意见,迄今为止,这场争论仍未结束。史学大师们的议论,自然精辟独到,妙语连珠,但也决非题无剩义,没有可以商兑之处。兹就管见所及,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 人类有没有自由?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怎样?自由与改造世界的实践关系如何?古往今来,哲学家们有各种各样的议论。他们的回答,不是全部地错了,就是只有片面的真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全面而科学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一)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除个别例外,不知道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不是完全否认必然,片面夸大自由;就是完全否认自由,片面强调必然。唯心主义哲学家属于前者,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家则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十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为什么要建立一门学科叫做人学,什么是人学,人学应包括什么内容,人学的科学体系应该怎样,已经议论得很多了,而且已有一些学者写出了人学的专著,但作为一门科学,人学应包括人的发展规律,而已发表的论著对此却谈得很少。我认为这是人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一块空白。我最近做了一点尝试,现在谈一谈,想引起有兴趣的学者们的关注,借以推动大家共同讨论,看能不能有所突破。首先一个问题是:是否存在人的发展规律?唯物史观已经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人类社会就是由人构成的,还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以诗、书、画、印章四者相辅相宜、互为一体形成她独特的艺术特点,这种显著的艺术特征引人注目地开放在世界艺坛之上,被人称为‘优秀的东方艺术’,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骄傲,然而现在一些学中国画的青年中,对于画道所应具有的修养‘画者能诗’的要求却大有欠缺,画画时配诗往往觉得无能为力,当谈到中国画向来以诗结合,我们现在有必要具备这方面修养时,青年们都很遗憾地表示不谙此道了,还有的干脆说时代不同了,文学与美术分家了,我们画自己的画就够了。对于这种认识和知识修养的不当,看来主要是存在于美术教育不周方面,因而提出来和大家议论议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