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思 《领导文萃》2009,(18):108-111
张居正大概是明朝最能干的大臣了。他深知官场上的种种弊端和权谋,圆熟地游刃其间,居然凭一己之力完成了明朝的中兴大业。如此高明的先生讲述大官怕小吏的官场故事,必定大有深意,不可不听。  相似文献   

2.
<正>在封建社会官场中,大官有圈子,中官有圈子,小官亦有圈子,可谓有官必有圈子,圈子与圈子之间相互交叉,构成了封建时代独特的官场圈子文化。这些圈子文化是如何构成的呢?笔者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发现封建社会官场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拉帮结派,形成官僚既得利益圈子,即连宗、拜把子和拜门。  相似文献   

3.
正有报社主编向刘墉约稿,刘墉提出要求,写稿可以,但约法三章:一是主题由自己来定,二是不经同意不得随意删减,三是样报要及时送达。对方满口答应。合作初期很愉快,但一个月后,对方首先违背了刘墉的第三条约法,报纸出版三天后才送到刘墉手里,后来一周后才送到。至于其他两条约法,对方也没有遵  相似文献   

4.
这跑官要官之风不知从何时刮起,一些官场之人便随波逐流跟着跑了起来。咱在官场中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在这股歪风的吹动下,也难保其节啊。刚涉足官场之时,咱可没想到官场是如此的复杂、深奥,自己的思想还是一张白纸,认为只要自己能够干好工作、努力提高素质就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可一到提职的节骨眼儿上,见有跑的有要的有送的,咱这心里可就没了底儿。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在不停地劝说咱:“还是要跑一跑、找一找,要不领导能知道你想进步吗?”“别光傻乎乎地干,不走一下上层路线能行吗?”“现在啥行不行的,领导用你,你就行,不用你,行也不行…  相似文献   

5.
模糊语言是人们为了克服语言表达的局限性而采用的一种语言手段,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模糊观念要比清晰观念更富有表现力”。相传乾隆皇帝同刘墉等大臣登上城楼观景,恰巧有一人家出殡,抬着花轿走过城楼下。乾隆就问刘墉:“刘爱卿,都说你聪明过人,现在我问问你,你说全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答:“生一人;死十二人。”乾隆疑惑不解,刘墉就解释说:“国家再大,一年内生的也只有一个属相,死的是十二种属相。”乾隆的问题是无法用确切的数字回答的,刘墉却用模糊语言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宋朝王安石之子王元泽很小的时候,有客人将一獐一鹿…  相似文献   

6.
在官场,要不要保持自我?要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我?官场和自我存在本质上的冲突吗?官场,是一条越走越失去自我的路吗? 陶渊明在官场进进出出,有12年之久。29岁谋得一个小官职,叫江州祭酒,发现无用武之地,很快就辞了。  相似文献   

7.
吴明华 《决策》2010,(9):34-36
从闯入官场到被逐出官场,姜宗福"潜伏"官场的经历演活了一则官场寓言。"官场潜规则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领导签字,横着签意思是‘可以搁着不办’,竖着签则要‘一办到底’;如果"同意"后面是一个实心句号.  相似文献   

8.
正刘统勋(公元1699—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祖籍山东诸城,是大名鼎鼎的刘墉的父亲,于康熙五十六年中举人,雍正二年中进士,时年26岁。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历任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等,乾隆三十八年去世,享年75岁。在朝居官长达49年,世所罕见。逝后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回顾刘统勋的官场生涯及从政之路,对今人从政问道很有借鉴  相似文献   

9.
“官本位制”依然笼罩着中国大地.入仕为官是多数青年人的追求,大学里的管理学专业长时间就是热门专业,能考取这种专业就等于一只脚踏入了官场,读几本理论书籍进入社会后就心高气傲,没有个一官半职就认为社会没有重用他,整日里怨气冲天,官职太低也认为社会欠他的太多,其实真的给他们大官做,他们中的多数也只能是误事、误国,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08,(15):23-23
"堵大门、上大路、赶大会、找大官"是以往一些地方群众上访常见的现象。为解决上访群众见领导难,见"一把手"更难的问题,3月26日,湖北省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在黄石市西塞山区和黄冈市蕲春县正式启动。湖北也由  相似文献   

11.
官场潜规则与党的意志"中梗阻"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宛夫 《领导科学》2004,(22):14-15
官场自形成以来,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规则,生活在官场中的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只有遵循这些规则,才能在官场站稳脚跟,直至平步青云,否则,是注定要栽跟头的。官场规则有显规则和潜规则之分。显规则是写在文件、规范、制度里的,往往是为了正确的目标而设定的,是维护官场清明的保证。潜规则则是在官场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一股暗流,它裹挟着官员们按照自己的流向前进,一旦有人想逆它而行,就会有被吞噬的危险。官场潜规则对显规则形成了棚架和抵制作用,使得好的政策难以落实,并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官场腐败。今天,在我们的领导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博文集萃     
正失控的权力有学者提出中国官场三大定律:第一是地方越穷人们越想做官,第二是年轻时实权越大通常越难做大官,第三是好人未必就是好官。细细一品,倒令人想起历史学家吴思先生关于"潜规则"的论断。吴思在他的代表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中曾经这样表述:"真正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这种利害计算的结  相似文献   

13.
青丝 《决策探索》2010,(23):93-93
有一句官场名言“当官就像骑脚踏车,头要不停地点,脚要拼命地踩。”此语殊妙,可谓是将旧官场上的为官哲学进行了总体解剖。对居上位者点头,是为了阿谀取容,  相似文献   

14.
有一年端午节,乾隆和文武大臣登上北京正阳门城楼观街景。当时一群出殡的人,抬着棺材向城外走去,不一会几,又见娶媳妇的人抬着花轿向近处走来了。乾隆问刘墉:“刘爱卿,人人都说你聪明过人,我现在问你.全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  相似文献   

15.
正官场负能量是败坏党风和干部作风的始作俑者,可谓反腐败、深化改革的最大阻力。年轻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要始终做到立场不移、信念不改、本色不变,就要抵得住官场负能量的诱惑,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的事业的抉择。一、官场负能量的诱惑政治诱惑——仕途发展上,想比别人提拔更快一步一些干部认为,官场如赛场,如果起跑慢了,即使中途发力,也可能被别人甩在后面。在官场上,确实有一些干部不是靠能力、实力和人  相似文献   

16.
新视野     
<正>适应反腐带来的官场"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极大勇气和决心全面彻底地治理腐败顽疾,一系列反腐败措施已经趋于"常规化",官场的清新状态趋于稳定化。反腐败带来的官场"新常态",切切实实地向领导干部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权力行使要有明确的边界和规则了,监督无时无刻不在了,以  相似文献   

17.
卜键 《领导文萃》2021,(8):91-94
嘉庆元年十月初六,是颙琰登基后的第一个万寿节.次日午后,刚满三十六岁的嘉庆帝颙琰发布谕旨,一改通常的谦慎温煦,矛头直指吏部尚书刘墉.旨意峻厉,切责刘墉"以模棱之词塞责,不胜纶扉".刘墉在史上享有清誉,他调侃戏弄权臣和珅的轶事亦传播甚广,竟被皇帝如此责斥,其间有冤枉乎?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历代官场上,要想做个刚正不阿、坚持原则的好官,是相当困难的,时至今日,旧官场的种种恶习,并未完全寿终正寝,其卑污恣肆程度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后来居上。前阵子  相似文献   

19.
叶公超官场二十年,究竟受了多少气,谁也不清楚,只有他的部下和女人略知一二。在外交部工作的人,都知道只要叶公超被蒋介石训斥以后,回到部里必定训斥司长。这是专制统治下的悲哀:见了狮子是羊,见了羊是狮子。做官不如狗呵。八面玲珑的新月才子当年的国民党政府,可以说是精英内  相似文献   

20.
河之洲     
胡耀邦的一个建议伍绍祖与胡耀邦在“五七干校”时有过一段很密切的接触。《银潮》2006年第1期刊登了伍绍祖对胡耀邦的一段回忆。现摘编如下。他对我感情非常深,却不赞成我担任较高职务。他在党内担任较高职务时,有不少人向他推荐我,说要重用我,但他却不以为然。1982年,我在部队新成立的国防科工委当了副主任。有一次外事活动时他见到了我,突然对我说:“你也当了‘大官’了。”这句话只有我能听懂其中的含义。因为在干校时,有一次他对我说:“你不能当‘大官’,因为你没有当过县委书记。”他认为县委书记是每一位在党内当“大官”的同志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