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太平洋战争时期英国策划马来亚联盟的动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平洋战争时期,英国做出了一个对战后马来亚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决策分解海峡殖民地,将马六甲、槟榔屿与马来联邦、马来属邦合并成马来亚联盟,剥夺原来马来统治者名义上的主权,将马来亚地区彻底变成殖民地.英国正式发表的政策文件声称,建立马来亚联盟的意图是将马来半岛地区融为一体,增强其防卫能力,提高行政效率,为将来马来亚自治做好准备.许多学者赞成英国官方的说法.档案材料显示,促进自治,增进安全,都是英国当局用以对付国内外舆论、应付国际压力的借口,英国的真正意图是要重新占领马来亚,恢复殖民统治,利用马来亚重要的经济和战略资源为英帝国服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分析了英帝国在殖民时期,对其在东南亚最富庶的一块占领地——马来亚的统治手段,其中有些是殖民者的一贯伎俩,如政治与经济的独裁和垄断,以及民族的分化;另一些则是统治马来亚所特有的,如驻扎官制度的实行。由此可以窥见英国当时能够控制众多殖民地的秘密。  相似文献   

3.
"印马对抗"是1963年印尼反对英国建立"大马来西亚"而引发的区域冲突,对美国与印尼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认为英国的"马来西亚"计划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的反共事业,但又不希望美印(尼)关系受干扰。为缓和区域紧张局势,同时为保障对印尼援助计划的顺利实施,肯尼迪政府曾向英国和马来西亚施压。肯尼迪总统遇刺成为美国处理印马争端政策的转折点。继任的约翰逊总统在尝试多方斡旋失败后,迅速转向公开支持马来西亚,导致美印(尼)友好关系在1964至1965年期间陷入破裂。美国的立场选择是引起两国关系恶化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因素是印尼日益激进的革命外交与美国反共遏制战略之间出现严重冲突。  相似文献   

4.
马来亚(包括新加坡)是工业不发达的地区。过去长期的英国统治,使对外贸易带有严重的殖民地性质。战后,在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影响下,马来亚联合邦于1957年8月31日犾得“独立”,其后新加坡亦于1959年6月5日成为“自治邦”。新的政权执行了反对社会主义、投靠帝国主义的对外政策,殖民地经济的性质没有改变,它的对外贸易也服从于帝国主义的需要。本文将以第二次大战后的资料,着重探讨帝国主义竞争、掠夺下的马来亚对外贸易的一些情况。由于联合邦和新加坡在经济上关系密切,特合并论述,并以“马来亚”一词来表示。  相似文献   

5.
1945年《艾登备忘录》曾确立的英国对藏政策遭到古德和黎吉生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建议英国采取更强硬的政策,直接支持“西藏独立”,而英国外交部却乘机意图降低西藏对印度的战略重要性,变更既定的西藏政策,废除《艾登备忘录》中不利于中英关系发展的内容,从而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然而此举遭到印度事务部和印度政府的抵制,由此英国政府内部对西藏政策的争论和矛盾急速升温。中国国民党六大准备“赋予西藏高度的自治权”,英国内部的纷争才得以合流。英国外交部、印度事务部和印度政府之间的矛盾是由于英国处理西藏事务的不同机构利益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马来亚殖民经济中的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阶级的辩护士往往把马来亚经济的成功归结于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果,这显然是荒谬的。笔者认为,殖民地时期马来亚经济的成功应主要归功于马来亚华人。华人的贡献有三:奠定了马来亚农业、橡胶种植业和锡矿业的基础;与欧洲人展开竞争,为马来亚积累了民族资本;创建了马来亚的加工业和航运业。对马来亚殖民开发中华人作用的探讨,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正确认识亚太地区的经济形势和促进我国与该地区诸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14,(7):42-43
英桑战争 1896年8月27日,英国和桑给巴尔开战,战争持续了大约40分钟,堪称史上最短的战争。引发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亲英的苏丹哈马德·本·杜威尼辞世后,哈立德·本·巴伽什发动军事政变上台,并自立为苏丹国王,英国当局则倾向让哈茂德·本·穆罕穆德接管苏丹,配合其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8.
1874 年前,英国对马来半岛地区基本采取间接控制的“不干涉”政策。1874 年英国海峡殖民地政府与马来半岛的霹雳王国签订的“邦咯条约”,在对霹雳内部事务的处理、驻扎官制度的原则以及割地、划界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由此,英国不仅干涉霹雳苏丹的王位纷争,而且通过实行驻扎官制度,公然干涉霹雳王国的内部事务,将其作为殖民保护地,并如法炮制,将长期困扰海峡殖民地稳定的马来半岛西海岸诸土邦逐个吞并  相似文献   

9.
1857—1859年的印度反英大起义是由英国的经济掠夺、政治压迫、文化同化等政策引起的。在殖民征服和统治中受害最深的是穆斯林,因而穆斯林反对殖民侵略和殖民统治最坚决。起义的策划发动者和领导者大多数是穆斯林,起义的发动和斗争过程基本上是在伊斯兰圣战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起义主要采取的是伊斯兰圣战形式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外交中的非殖民原则源于19世纪的门罗主义。二战开始后,罗斯福提出了对殖民地的全面托管构想,但遭到英国的抵制。1943—1945年间,全面托管构想被修改为有限托管。1945年联合国宪章的通过标志着有限托管计划下的国际托管制度机制确立。与此同时,美国以"战略托管"和建立海外军事基地的方式实现战后利益的最大化。这一转变同时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向全球扩展和全球战略逐渐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战后初期,艾德礼政府在缅甸政策上并没有大的创新,仍然沿用了战时内阁的政策。缅甸总督史密斯由于在缅甸推行与昂山敌对的政策使得缅甸的局势恶化。艾德礼政府逐渐改变了缅甸政策并任命兰斯为新的总督。兰斯支持缅甸民族主义者的政治要求。在经过了一番迟疑后,英国政府最终同意了兰斯的建议。但是由于英国政府的迟疑不决,缅甸的局势恶化,缅甸民族主义者与英国的关系也更为疏远。这一政治局势与缅甸在英帝国战略上的次要性使得缅甸最终在英联邦外独立。  相似文献   

12.
“特伦特号”事件是美国内战期间联邦政府面对的一次重大外交危机.主持日常外交活动的美国国务卿威廉·亨利·西沃德采取了灵活机动的外交策略,说服林肯以及内阁成员接受了英国提出的释放南部同盟特使的要求,在和平解决“特伦特号”事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联邦政府取得内战的最终胜利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并对英国的海上优势和先前制定的国际法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后期是英国对藏政策的早期阶段。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英国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目的的“和平”渗透政策。由于喜马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英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其早期对藏渗透政策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4.
193 4年初 ,黄慕松受命赴藏代表中华民国政府成功地举行了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册封与致祭典礼 ,并抓住机会宣传中央的对藏政策 ,商讨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黄慕松使藏是南京国民政府恢复对藏行使主权的一个重要步骤 ,西藏地方政府对外公开宣布“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同意中央派员常驻拉萨。自此 ,英国也随即调整了对藏政策 ,中英在西藏的角逐趋于激烈  相似文献   

15.
战后英国工党政府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使英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某些变化,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较多地照顾到了下层民众的利益。工党政府倡导的民主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进步与公正方面,与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想并不相左。工党在改良资本主义的同时,基本贯彻了其民主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从改革的方向来看,其进步性质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新派武侠小说的生成有其时代的必然性。在当时中西方政治矛盾尖锐对立、而港英政府采取“无政策”的政策的背景中,香港的文学语境既是受到一定限制的,也是相对开放与自由的。这不仅要求作家具有较敏锐的政治视角,而且也为其创作思考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此时的南来文人满怀被放逐的失意,在文学中展开了对现代国家、民族的想象,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梁羽生与金庸因家变等因素亦产生类似的心态。种种原因加之一定的“触媒”作用,他们终在传统武侠小说的基础上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但这一小说流派在经历了繁荣期之后,却逐渐走向衰落,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大量外来移民涌入英国,改变了英国社会的族裔结构,也导致多年来严重的种族冲突,这直接促使英国政府逐步采取多元文化政策,致力于国内的种族平等。多元文化在实践中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元化的倾向。另外,多元文化带来的文化界限模糊现象,也让人们对之更为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1923年鲁尔危机发生时,英国对法政策经历了由妥协到遏制的转变,并揭示出这种转变的政治和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是英国出于维护欧洲均势的需要,不希望法国压垮德国,在鲁尔危机后期,德国在法国的压迫下近于崩溃,这种情况迫使英国改变了对法国的妥协政策,转而进行遏制;经济原因是法国控制鲁尔逐渐损害了英国煤炭工业利益,不利于英国工业发展和国内经济的恢复,这也促成英国对法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19.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对于英国的对华政策,以往我们大多用"强硬"一词概而括之。的确,英国在事件爆发初期仍表现出旧有殖民者的强硬态度,但是也就是从五卅运动开始,英国对华政策基础开始发生动摇。通过对英国外交档案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英国此时意识到在修改条约问题上必须对中国做出真正的让步,因此在五卅运动中后期,英国对华强硬政策开始发生微妙松动。   相似文献   

20.
“法案11”(Bill 11),又称“教育法规修订法案”,是加拿大BC省政府2015年颁布的重要教育政策文件。该法案的出台顺应了BC省课程改革和学生成就提升的教育发展诉求,是BC省教师教育转向政府治理的具体反映,是该省教师教育管理一体化、合作化、优质化和对话化的重要起点,其引领的教师教育后续改革涉及了教育问责框架、教师教育运作标准和教师专业发展等重要领域,对BC省的教师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