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共财政是我国“十五”时期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有关方面的内容以及正确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使之既科学,又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泉州作为国家级的金改区已经两年多了,在金融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财税政策方面还有较大的支持空间,应该加快支撑金融改革的财税体系建设,推动泉州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科技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行为主体,财税金融体系是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因财税与金融体系各自不同的运行规则和功能属性,构建支持科技企业的财税金融协同机制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长期战略、功能配置和提质增效的内在需求。当前财税与金融体系之间的联动性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和割裂,尤其是基于科技企业成长的要素投入链、创新流程链和产业发展链的协同整合度不够,构建科技企业的要素链、流程链、产业链的三维传导路径,能够提升财税金融体系分阶段协同支持、精准施策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发挥要素引导、风险分担和产出杠杆功能。  相似文献   

4.
国际环境对一国对外战略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新世纪初,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新变化,这必然要求我们及时调整对外战略。顺应国际环境变化,新世纪初中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应选择既现实合理又积极进取的“合作参与、有所作为”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各级财政部门加大投入,调整结构,强化管理,有力地推进了科技自主创新。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逐步建立,原有科技财税政策体系和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财政支出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从支持重点、投入方式、政府采购、绩效考评、体制完善等方面着力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国际规则和科研工作规律的科技自主创新财税政策体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美关系是影响广泛、作用深远的双边关系 ,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影响超出两国 ,辐射亚太 ,甚至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中美关系跌宕起伏 ,时而急转直下 ,时而峰回路转。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时代背景下 ,影响中美关系的各种因素作用强度消长变化。本文将结合历史经验和国际关系理论分析新世纪初制约以及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期对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有一个恰当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增加人力资本供给,改善人力资本结构,是我国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举措。财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理应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作用。因此,要重新认识财政收支关系,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做到物质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投资并重,实行有利于增强和调动企业开发人力资源能力和积极性的财税政策,建立人力资本产权收益分配机制,探索按人力资本价值进行分配的新型分配形式,同时对西部地区实施系列特殊的人力资源开发财税政策,并研究和制定广泛吸引国际人才的财税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卸除人力资本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从而最终构建有效开发、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全面保护的人力资源财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唐云锋  高剑平 《学术论坛》2006,25(1):109-112
公共财政的有效实施,必须以对公共财政本质与所需制度条件的准确认识为前提,公共财政的公共性本质特征使公共财政的体制具有了公共选择性、宪政与民主及法治的特征。要实施公共财政,必须加强以宪政民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以预算制度为核心的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和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共财政新体制的框架性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和支出的结构“错位” ,政府职能缺位和越位严重。构建新的公共财政体制 ,应在遵循市场、发展、效益原则的基础上 ,着力构建其职能、管理体制、政策框架。具体来说 ,在财权关系上要理清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在支出制度方面 ,要调整支出范围 ,改变支出方式 ,进行预算领域的制度改革和创新 ,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配套改革 ;同时 ,构建以税收为主体、以规范的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  相似文献   

10.
框架语义理论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框架语义理论首先由F illmore提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概念结构的两大原则之一。该理论认为,传统的语义理论对指称意义的强调、对概念结构的组织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通过引入概念显像与框架这一组关系,框架语义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概念的认识与分类方法,解决了传统理论无法解释或很难解释的一系列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与19世纪80年代中期的女性主义诗歌写作相比,21世纪初的中国女性诗歌淡化了性别对抗的色彩,诗歌的写作从漂浮的空中回到地面,诗歌的主体由女神、女巫、女先知还原到普通女人。诗人们以深厚的人文关怀展示了新一代女性的宽阔胸襟,通向精神的灵性书写正在展开。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期我国旅游发展新趋势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将是旅游业辉煌的时代,对于我国旅游业在全球背景下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现在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的把握,是我国确定旅游发展方向,制定旅游发展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文章简要回顾分析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历程与态势.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21世纪初我国旅游业在产品结构、市场特色、营销方式、管理模式、消费走向等方面表现出的10大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21世纪初拉美在世界经济中的不容忽视的地位以及21世纪初拉美国家否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所取决的几个重要条件,同时不论述了拉美经常爆发经济危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多边的层次探讨最近几年东盟对华政策的演变、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当前东盟对华政策的主要内容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全面接触、充分利用、加强制衡。今后,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与逐步强盛,东盟将继续奉行对华友好政策,但是,这种对华友好政策,绝对不是一边倒,而是在各个大国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头20年,国际力量对比将出现新变化:曲折中发展的世界多极化面临机遇;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调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推进;综合安全问题日趋突出,总体缓和稳定与局部紧张动荡并存。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世界经济迈向新经济时代。国际形势变化对中国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中国塑造国际环境的能力也在增强,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即开始构筑面向21世纪的安全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不仅努力加强自身防务,而且,增加军费,转变防务模式和战略思想,使日本军事战略具有了危险的进攻倾向;并努力通过日美安保体制的法制化、加强日美军事合作来巩固日美安保体制;重视安全外交,既把它作为维护本国、地区和世界安全的重要手段,又想借助美国争夺亚太地区安全的主导权。这些活动促进了日本国内政治的右倾化和亚太地区的军备竞赛,令日本周边国家和地区忧虑不安,牵制了它们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干涉主义:21世纪初国际秩序的主要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干涉主义是全球化形势下霸权主义新的表现形式 ,是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战略威慑、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征服和控制的政策工具 ,是打着“人权”旗号、披着“道义”外衣的强权政治 ,目标是建立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新干涉主义建立在美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霸权的基础之上 ,不接受国际关系准则的约束、国际秩序的制约和其他国际力量的制衡 ,是 2 1世纪初世界和平与国际秩序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8.
黄俊杰 《文史哲》2006,4(5):20-27
孟子学研究颇获海内外学者重视。以往的研究方法有:“内在研究”集中在性善论、身心关系论、知言养气论等三大议题之上,采取一种“即心言心”的进路,将孟子的“心”视为具有“自我立法”能力的、自给自足的、具有自主性的“道德主体”,肯定“心”之独立自主性,对孟子思想的历史与文化的脉络性掌握,常有未达之憾;“外在研究”注重在历史文化脉络中解读孟子学的内涵,将孟子思想置于政治与历史的具体情境之中考察,使孟子学中的诸多概念或理念,取得了鲜活的具体感,不再是抽象的概念,潜藏着某种未经明言的人性论预设:认为人是在具体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中创造历史、进行思考活动,人不是遗世而独立的山林逸士,将孟子“脉络化”于历史情境中的研究进路,推至极端,就有所蔽。未来的孟子学研究必须“内”“外”兼顾,得其全貌。三个可能的研究新方向是:孟子思想中的身心关系论与修养工夫论;东亚孟子学的发展及其思想的同调与异趣;全球化时代孟子思想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党的十六大制定的今后二十年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通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由来、内涵、标准及其有利条件的分析 ,可以肯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伟的 ,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条件下,为真实而科学地重视、挖掘、弘扬与阐释中国文化与学术所独具的特性和优点,并使之深入大众、实现学术的现代化和世界化,有赖于当代汉字学、训诂学的前驱作用,有赖于当代中国文字训诂学的革新和发展。为了实现其革新和发展,一要切实而深刻地还原,二要整体而贯通地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