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清代实物定额租制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封建地租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经济实现,是封建社会剩余劳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清代地租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生产关系、社会结构的认识。本文将着重考察实物定额租制在清代的传布及其呈现出的诸种形态。一实物定额租制,是从实物分成租制发展来的,分成租制在早期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愈到后来,它压抑佃农生产积极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清代前期、直隶(今河北)地区的农业租佃关系中,实物地租由分租形式向额租形式的明显转化,定额租制日渐居于主导地位以及货币地租的缓慢滋长,突出地成为这一时期直隶封建地租演变发展的基本内容。本文试图依次考察清代直隶农业经济领域内的几种主要地租形式。 甲、实物分成租 实物分成租,是佃农按照年土地收入中的固定比例向地主交纳地租的一种剥削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清代社会经济史的人们,尤其是研究清代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人们,对于清代农村租佃关系中的货币地租格外重视。因为,货币地租的普遍出现,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清代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货币地租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它既是封建地租的最后形态,又是封建地租的解体形态,马克思曾经指出:地租一旦采取货币形态,“虽然直接生产者和以前一样,至少要亲自生产他的生活资料的最大部分,但是现在他的产品已经有一部分必须转化为商品,当作商品来生产。因此,整个生产方式的性质就或多或少要起变化”。正因为如此,有的学者则把清代地租形态的变化与货币地租的发展,称作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三大历史前提之一。换言之,没有清代的货币地租,便不可能有中国的农业资本主义萌芽。  相似文献   

4.
清代佃农的中农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行 《中国学术》2000,(2):44-61
在清代,定额租制取代分成租制在全国范围内占居主导地位。在定额租制发展的前提下,永佃制和押租制随之发展。租佃制度的创新,导致了地主与佃农之间产权关系的变动。学术界对清代的永佃制与押租制都作过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5.
清代实物定额租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清代实物定额租制的流行范围,它的基本形态及其各种变态等问题,我在《清代前期实物定额租制的发展变化》中已有所论述,本文将着重剖析这一制度在清代的一些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以进一步揭示它的封建剥削性质。  相似文献   

6.
邢丙彦 《社会科学》2004,(11):99-104
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市档案馆藏民国时期松江地区地主收租组织“典于记”松江与青浦租册的收租记录,探讨了1918-1936年间“典于记”的地租形态趋势变化与货币折祖及其与佃户的地租负担问题。“典于记”的地租形态以实物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极少,货币折租的比重亦不大。该时期,“典于记”的地租形态经历了一个从实物地祖向货币折租转变又到以实物地租为主的趋势变化。同时,“典于记”的货币折租尚不具有向货币地租转变的明显趋势。通过比较“典于记”1929年-1934年松江地租的货币折租价与松江米市的米价后可知:“典于记”的货币折租价基本上低于米市上的米价,因而很难说货币折租是加重了佃户的地租负担。  相似文献   

7.
张小坡 《兰州学刊》2008,(9):130-132
清代江南官学主要采用了出租学田收取租息的经营方式,地租形态不一而足,既有实物定额租制,也有货币定额租制,两者在学田的地租形态中都占有一定比重,部分学田甚至同时收取实物地租与货币地租。学田租额多少,一般视田地面积、位置及土地肥瘠程度而定。官学学田的租佃关系比较复杂,出现了支付顶价取得田面权,再将田面转租给其他佃户而成为业主的“一田两主”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官学的性质有关,对官学的管理者教谕、训导来说,其本职工作是维持官学的正常运作,经营学田有着种种不便之处,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学田时常被谋求更大利润的租户转租顶卖,被豪强势要霸占或遭胥吏侵蚀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广义和狭义的国有土地概念来解释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有土地。认为广义的国有土地是指国家主权所控制的土地——即领土;狭义的国有土地是指国家主权与土地所有权结合在一起,国家以土地所有者身份直接经营管理土地,或租给农民耕种而收取地租,形成租赋合一的情况。中国封建社会国有土地的削弱除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外,还有人口的增加;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及农民强烈要求土地等几个原因。文章还分别对宋明官田、清代军屯、漕屯及部分国有旗地、官庄等国有土地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金分割率作为一种数学比例关系,具有普遍的存在性和优化作用。受黄金分割率的特性和已有研究的广泛应用的启发,我们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提出关于封建社会条件下真实地租率的黄金分割率猜想并进行了试探性的论证:在我国既定封建分配制度条件下地主和佃农双方对全部农产品的稳定的分配比例大致处于黄金分割率或约数0.618或0.382附近。杨家沟调查报告的较长时期的微观证据支持本文的猜想,即黄金分割率在封建社会的地主与佃农的收入分配比例中可能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自战国以来,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形态,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一政体之下,表现为地主制经济,是多数论者所同意的。不过,在阐述中国地主制的特点时,大家论证问题的角度不一,所以对这一命题所作出的概括,往往大相迳庭。有些学者主要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一前提出发,因而对中国地主制的特点表述为下列各点。第一,战国以后,“谁有钱,谁可以无限制地购买”土地,“土地占有者是地主”。第二,在地主制经济结构中,“租佃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佃农“除了对地主缴纳规定的地租外,不再负有其他义务,法律上他不隶属于地主,在缔结租约时,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第三,农民没有对地主服劳役的义务,“因而地租只能以劳动生产物或者以货币代表的生产物的价值来支付,不能以劳动的自然形态来支付”。①持有这种意见的学者还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在封建社会里,领主、地主的需求是靠农民提供的各种形式的地租来满足的。地租经历了三种形态的变化,即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其中最能代表封建社会本质特征的是实物地租,即农民所创造的剩余产品。因此,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以使用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剩余产品使用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分期问题长逾70年,至今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笔者持中国古代无奴隶社会历史时代的观点,以夏商二代为前封建社会时代,西周是正规意义上的领主制封建社会开始,其下限迄于秦始皇统一中国而颁布“今天下黔首自实田”诏令。前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土地所有制处于由古代农业公社成员的集体所有制向土地国有制过渡的阶段,统治集团普遍采用征役收税的形式向广大公社成员实行地租剥削。然而,这种实际上是封建地租剥削的形态尚处于原始状态,有其实而未有其名,故称为前封建时代。武王伐纣,灭商兴周,其统治范围空前宽广。为巩固其对…  相似文献   

13.
试论近代中国的地租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罗秋 《晋阳学刊》2004,25(6):73-75
在国际国内大的环境下,近代中国的地租受着多种因素,诸如自然环境、收租人、收租时期、收租种类等的影响。地租的变化,说明到了近代,封建土地制度对农户的限制已开始减轻,佃农们拥有了相对多的自由。通过对地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探究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160件明清福建地区一般租佃契及43件乾隆刑科题本案例的计量分析,阐述了明清福建地区普遍存在的一般租佃关系的发展变化。文章认为,明清时期,福建地区的一般租佃制继承了宋元时期的基本特征,但也有较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定额租代替分成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地租形态,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货币租,稳定的佃权崭露头角,业佃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封建经济制度的发展,到宋以后占主导地位的已经是封建租佃制了。这种封建租佃制在宋代学田制中表现了如下的一些特点:许多学田被地主豪绅租占,然后再转租出去,“二地主”明显地出现了;在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两浙地区,盛行一种小地块租佃制,不仅在学田上如此,在其他封建土地所有制上也如此;以实物和货币这两种形态的定额地租处于支配地位。仅就以上几点给以叙述,借以说明宋代祖佃制关系的发展。错谬之处,请同志们教正。  相似文献   

16.
清代法律思想史通览──《中国法律思想通史·清代卷》序言粟劲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自唐安史之乱,鼎盛的中国封建社会就开始走向衰落.宋朝以来,虽然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和统治,长江一带的经济仍然获得了继续发展,朱元璋凭借农民起义的力量,赶走了元...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经济关系是封建社会里最主要的经济关系 ,由于西欧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权和货币权关系截然相反 ,致使两者城乡经济关系大相径庭 :西欧以商品经济关系为主 ,租赋贡纳关系为辅 ;中国则以租赋贡纳关系为主 ,商品交换关系为辅。从而决定了西欧和中国封建社会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清代农田的单位面积产量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清代历史,尤其是研究清代经济史,亟需了解当时的农业地租的剥削形态、剥削量和地租率等问题。为此,务必探讨当时的农田单产量。这就涉及田积、土质、度量衡制度和粮色品种等复杂因素,且要结合江浙、川湖、闽广和华北等地区的具体情况细加稽考。仅有笼统的数据和泛泛之词,是无助于研究的深入的。  相似文献   

19.
一在我国,由于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制,就消灭了絕对地租存在的条件。但是,級差地租仍然存在。馬克思在分析級差地租的时候,是把它作为资本主义的地机形态来分析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馬克思认为级差地租仅仅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經济范疇。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就曾經論証过农民經济中的級差地租。他写道:  相似文献   

20.
三、农村人口的流失和雇佣劳动的产生农村人口的流失主要指小农,但也包括一部分富裕农民在内。小农主要指自耕农和佃农,他们占人口的大多数。封建社会农村人口的社会构成状况是我们考察一切经济矛盾的重要依据。关于人口数量。清代激增,这没有疑问。至于明代,《明史·食货志》记洪武二十六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