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社会变迁为背景,概括了三十年宪法学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并以规范与文献分析的方法,梳理了宪法学研究三十年的主要进展与知识体系演变的特点,展望了未来中国宪法学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宪法学说史的学术背景与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宪法学产生于20世纪初,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在10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宪法学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之间形成了一种混合的制度体系与学术体系.尽管在旧中国宪法发展中脱离宪法理性的制度与文本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但就整体学术脉络而言,不同时代学者们所提供的宪法学知识保持着不同形式的学术关联性,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1]特别是,宪法学作为研究宪法现象的知识体系,提倡知识与学术的历史传承,使宪法学说成为连接知识与经验、现实与历史的纽带.  相似文献   

3.
一、法律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国宪法学说 在宪法学的研究中,宪法学说是一个非常基础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宪法学说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一国的宪法学说往往反映了该国的宪法发展状况与宪法学的研究状况,因而,衡量一国的宪法学的发展程度,往往以该国的宪法学说的发展与成熟程度为标志.纵观西方宪政发达国家,在其成熟的宪政制度和深邃的宪政理论背后,无不以其发达而又绚烂缤纷的宪法学说为理念基础:如美国制宪初期的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的学说之争,德国公法研究学中拉邦德的国体宪法学、耶利内克的实证主义国法学以及施密特的政治宪法学之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百科全书派与卢梭的宪法理论之争,日本明治宪法时代的穗积八束的国体宪法学与美浓部达吉的立宪学派之争.这些学说,观点迥异但又自证其成,为本国宪法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理论源泉,也为本国宪政实践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宪法和法律在根本属性上的区别决定了在宪法学研究中不能简单地复制部门法研究中的实证分析方法。尤其是早期现代的背景下,宪法学研究必然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实定的宪法条文上。以学科的“科学性”相标榜,进而把宪法学研究限定为一种解释学或教义学,乃是缺乏勇气的表现。现代国家首先是一种民治政体,现代宪法首先是人民的宪法,而不是专家的宪法。近年来国内围绕宪法学研究的争议,本质上是由于对“何谓宪法”这一基本问题的分歧所致。在广义的宪法概念看来,宪法实际上是一种结构性力量,远远超出规范分析意义上狭义的宪法法。在现代共和国家,人民借助宪法同时实现控权和赋权,建立宪制。  相似文献   

5.
在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的论争当中,浮现出了规范宪法的概念和政治宪法的概念。规范宪法指基本权利规范体系。与之相对,政治宪法指最高权力的分配规范,或者称之为主权的具体结构。而作为一个应对中国宪法问题的具体概念,它是由三个要素共同构成的:第一是当前最高权力的内部结构,是承载党与人民这一对关系的宪法安排;第二是这一结构的未来理想形式;第三是向未来理想形式的演变是内在于既有的权力结构之中的,因此,这种演变也就成为一项宪法上的应当之事。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政治宪法是历史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宪法评注是"根据宪法"的评注,宪法学说是"关于宪法"的学说。宪法评注的成就虽然令人瞩目,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的宪法评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的宪法学说。宪法学说既尊重宪法文本,也强调对于宪法文本的超越,它以当代中国的宪政实践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发展从当代中国宪政实践出发的宪法学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新学术》2007,(2)
本文基于法学乃事实与规范的互动之学的理念,首先对宪法案例研究在宪法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然后就中国究竟在什么样的意义上存在着宪法案例进行了分析,并试着分析对中国的宪法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在中国宪法学的发展和中国的宪政实践中的特殊地位。另外,本文还结合当前国内宪法学在案例研究方面的实践,尤其是一些比较显著的成就,分析了在中国进行宪法案例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是我国宪法的本质要求。本文探讨了它对我国宪法制度的发展 ,分析了它对 2 1世纪中国宪法学理论的创新和中国民主宪政的发展所具有的划时代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芦部宪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当代宪法学界的执牛耳者———芦部信喜先生所建立的宪法学体系,在理论构成上具有相当丰富而又相对自足的内容,体现了对日本现行宪法的体系性思考,在日本拥有“芦部宪法学”的专称,甚至被誉为“日本宪法学的金字塔顶”。它的出现,乃是已有数代传承的日本宪法学说史发展脉络的自然延伸,而这一脉络又与德国国法学—宪法学的发展脉络具有一种对应沿承的结构类似性。由此理解“芦部宪法学”的理论要点,把握其法教义学的学问品格,就可以在一个方面上确切了解:传统宪法解释学是怎样进一步发展成为“规范性宪法学”的。  相似文献   

10.
盖永涛  韩伟 《阴山学刊》2005,18(3):123-128
2004年我国宪法学研究成果丰硕,呈现出方向更明确,力度更强,讨论范围更广的趋势,关注热点,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文章多起来。归纳起来有5个方面的内容:2004年宪法修改问题,政治文明与宪政问题,宪法司法化问题,宪法监督问题,国外宪法制度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宪政意识的变迁经历了从沉睡、萌芽到觉醒的发展轨迹。三十年来公民宪政意识变迁的基本特点是:公民宪政意识的觉醒受益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条件的综合作用;公民宪政意识与宪政制度之间的互动性突出;公民宪政意识的觉醒具有相对普遍性;现代信息科技在公民宪政意识发展中扮演着特殊重要的角色;公民宪政意识的发展方向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宪法文本与宪法规范,乃宪法学安身立命之基础.认真对待现行宪法文本,对于转型中国的宪法实践与宪法学研究,既是一项亟待累积的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前沿性工作.2011年3月26日,“《宪法》释义暨转型期宪法解释”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主办,浙江大学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和浙江大学“转型期法治的理论、制度与实证研究”项目委员会承办.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及其四次修正案肯定了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成功经验.这三十年宪法发展呈现出鲜明特征:它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更新宪法观念、自觉推动下大步向前的;它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大变迁,并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改革开放;以确认改革成果实现国家富强为目的,及时修订,重视宪法对社会变革的适应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公民权利不断得到保障,为宪法从"改革宪法"发展为"宪政宪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公共财政"的宪法内涵——基于宪法释义学的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财政体制改革目标.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虽然它目前只是一个调整财政支出范围与财政管理制度的政策性概念,但中国宪法文本及宪法惯例的发展已经使之成为重要的宪法学概念.因其体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分权体制的内在原则,以及基本人权之均等保护的财政改革理念,"公共财政"概念可资为我国修宪立法之重要参考,亦可在财政法律法规适用的过程中发挥其政策诠释与规制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庆祝吴家麟教授八十华诞,推动我国宪法学教育、研究事业的发展,由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厦门大学法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吴家麟教授八十华诞暨宪法学思想研讨会”于2005年5月28日在福建福州市召开。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韩大元、周叶中、莫纪宏、焦洪昌和童之伟等来自全国各地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上午,举行了吴家麟教授八十华诞的庆祝活动。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周叶中教授代表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向吴老赠送了礼品。吴老表示感谢并做“我与新中国宪法学”的演讲。韩大元教授以“吴家麟教授对新中国宪法学的贡献”为题做了报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宪法学分支学科制度建设需要有专业的学术精英、相应的知识积累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宪法学要回归到宪法文本的研究上来;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经验和实证调查分析,进行跨学科研究。但是,仅有研究上的分野和知识积累是不够的,宪法学分支学科必须加强学科制度建设,这包括稳定的研究机构和群体,严格的学术培养计划,有效的学术评价机制和长期的基金支持。建设宪法学分支学科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知识整合去解决与宪法相关的社会问题;改善现有的宪法学研究状况,开展学术竞争、学术批评,建立学术传统。  相似文献   

17.
陈玉山 《浙江社会科学》2012,(6):65-71,64,158
关于宪法序言是否包含着宪法的根本性规定,具有法律实证主义倾向的学者一般认为宪法序言只是政治性宣言,继而否定其中包含根本性规定;而政治宪法学则认为宪法序言中由政治权力的事实构成的政治决断具有根本性,其见解与立宪主义的精神相冲突。我国宪法学的传统学说虽认定宪法序言包含着根本性规定,但由于缺失体系化论证,其说服力有限。规范宪法学认为,在我国宪法中的公民基本权利规范、国家机构规范以及以国家根本任务为统领的公共利益规定中,作为宪法序言之核心内容的国家根本任务虽可被视为根本法,但其既非唯一,也非最高。  相似文献   

18.
宪法法部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法学界把宪法视为部门法的认识有许多弊端 ,主张将宪法仅定位于根本法 ,不再视为部门法 ;取消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宪法部门 ,重新划分一个新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宪法法部门” ,以规范宪法学的概念 ,理顺宪法与部门法的关系 ,更好地实施宪法 ,实现宪政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宪法政治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金明 《文史哲》2011,(6):160-16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七八年良好的宪政开端,随后二十余年的宪法沉寂和宪政消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宪法政治重生和成长,勾勒出六十多年来中国宪法政治建设和发展的"√"型轨迹和强劲走势。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宪法规范体系、公民权利体系、国家政权体系、地方制度体系等,以及反映和体现在其中的宪政精神与原则,铺筑了中国宪法政治走向未来的台阶。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2012,(5):250
韩秀义撰文《中国宪法实施的三个面相——在政治宪法学、宪法社会学与规范宪法学之间》指出,无论是在中国宪法研究中,还是在中国宪法实践中,中国宪法实施问题都居于核心地位:对于中国宪法研究而言,中国宪法实施问题既与中国宪法文本有关,也与中国社会对中国宪法文本的体认相连,更与中国的政体架构和意识形态密不可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