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篇文章所指的戏剧,实际上是话剧,因为当年话剧刚刚传入,被贬称为文明戏。微词甚多。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父亲对文化发展的热切希望,以及对新事物的支持与关心。这种思想见解和行动,看来是贯穿着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继承发扬中国话剧的优良传统,激励话剧工作者团结奋进,推动中国话剧事业繁荣发展,2007年4月由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于是之等30名同志为"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其中有一位朝鲜族艺术家也获殊荣,他就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朝鲜族戏剧艺术事  相似文献   

3.
1958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以来,在我国的首都——北京的舞台上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以反映少数民族人民生活为题材的戏剧,如“金鹰”“步步跟着毛主席”“柯山红日”“刘三姐”“秦娘美”“文成公主”等好戏。其中有的是以少数民族人民为主人公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有的是以汉族人民为主人公来反映汉族与其他兄弟民族的关系的;也有的主要是反映少数民族内部的阶级矛盾的。其中有的是写历史题材或传记的,也有的是写现代生活的。从体裁上分,有话剧,新歌剧,有新戏曲,真是  相似文献   

4.
飞歌,飞歌, 翅膀上驮的什么? 解放前驮苦难, 一翅泪,一翅血。——黔东南清水江一带苗族人民爱唱悠远、高扬的“飞歌”。解放后驮幸福, 一翅爱情,一翅喜悦。后来“旗手”打猎, 歌儿不再飞跃。山火了望台——一个侗族了望员的心声林谚:火灾是森林的大敌。盯着它,盯着它——看哪里起火, 着哪里冒烟! 一旦起了火舌好凶啊——舔过一坡又一坡, 吞掉绿色一片一片。藏在苗家心底, 受尽“封、资”诬蔑。如今重新展翅, 清江苗岭腾跃。驮着爱情,驮着喜悦, 更驮着“四化”大业。飞歌、飞歌,唱吧, 不达目的不歇……  相似文献   

5.
走进布依族山寨,好象来到了歌的海洋,到处飘荡着婉转悠扬的歌声。布依族人民很爱唱歌,善于“以歌代言”。劳动生产、日常生活、逢年过节、请客吃饭、婚丧嫁娶都离不开歌声的陪伴。尤其是办喜事的时候,一唱就是几天几夜。至于青年男女之间,唱歌更是他们倾吐爱情必  相似文献   

6.
“谷韵吉首,无微不至。”2013年秋天,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搭上了又一趟时尚列车——举办首届微信大赛。大赛的目的是激发市民城市荣誉感,推动吉首城市品牌建设,鼓励广大市民爱吉首、拍吉首、写吉首、推介吉首、传播吉首。吉首市委书记秦国文则对其进行了一番更为“文气”与“大气”的阐释:无微不至,是一种态度,深入会产生裂变;见微知萌,是一次展示,开放能带来蝶变;听微决疑,是一种能力,学习可引发质变;积微成著,是一种必然,坚持将催生巨变!  相似文献   

7.
我在电影《农奴》中,曾扮演过哑巴强巴,因此内地的同志都以为我是搞电影工作的。其实,这只是临时“客串”,我主要是搞戏剧工作,也就是搞藏语话剧工作。话剧这个艺术品种,在藏族地区过去是没有的。这是党和敬爱的周总理把这颗种子播在西藏,播在我们藏族人民之中,并且用心血浇灌了它。  相似文献   

8.
中国戏剧包括戏曲和话剧两种形式,戏曲是具有中国传统意义的一种模式,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话剧一开始在国内并不成型,后在20世纪由西方引入中国并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两种形式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戏剧,中国戏剧具有鲜活的民族性和独特性,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艺术瑰宝。悠久的历史和发展注定中国戏剧应该具有民族性,而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也吸收了本民族的优良传统[1],提炼出属于戏剧文化的元素,成为人们的共同标识,也应该让它成为中国戏剧创作的灵感和价值体现。但是在现在中国戏剧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正视,不断弘扬戏剧中的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体会中国戏剧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藏族爱喝茶,吃饭伴以茶,待客光端茶,喜庆节日聘礼赠馈甚至宗教活动,都离不开茶。其喝茶方式和习俗与内地大不相同。独特的藏族茶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国是茶的故乡,先秦时即以之为药品和饮料,西汉士大夫已将饮茶作为一种高雅的享受,隋唐时饮茶更形成风尚。藏族何时开始饮茶,难以追寻。从中国最早栽培而且大量出产茶叶的四川与藏区接近的情况推测,藏族饮茶的历史应该是很悠久的。《唐国史补》卷下载,唐德宗时,常鲁公出使吐着,闲时在帐房中煮茶。吐着资普有意问他:“此为何物?”鲁公答:“涤烦疗渴,所谓茶也”…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剧包括戏曲和话剧两种形式,戏曲是具有中国传统意义的一种模式,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话剧一开始在国内并不成型,后在20世纪由西方引入中国并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两种形式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戏剧,中国戏剧具有鲜活的民族性和独特性,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艺术瑰宝。悠久的历史和发展注定中国戏剧应该具有民族性,而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也吸收了本民族的优良传统~([1]),提炼出属于戏剧文化的元素,成为人们的共同标识,也应该让它成为中国戏剧创作的灵感和价值体现。但是在现在中国戏剧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正视,不断弘扬戏剧中的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体会中国戏剧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雨拉 《民族论坛》2006,(7):28-28
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人与大自然战斗间隙里的一种排遣,是人类最本质的情感的自然流露:赞美就是赞美,憧憬就是憧憬,爱就是爱,恨就是恨,人们所有的喜怒哀乐都不藏着、掖着,全都用大嗓门的声音释放、归还给大自然——陕北酸曲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声音之一。“酸”是陕北人对“暧昧”的称呼,他们将带有挑逗和暧昧意味的自创曲调叫酸曲,它是一种自然状态下产生的歌唱,所以,对于目的性明确的采集、发掘工作来说,进行起来十分艰难。我们在采风中发现,每当我们提出要采集“酸曲”的时候,人们就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打量我们;好不容易找到可以唱酸曲的人…  相似文献   

12.
傍晚,衛星人民公社的社員們,照例經过一天紧張的工作之后,开始了輕松愉快的文娛生活。大家圍着村东地头临时扎的一个戏台,欣賞着“火头軍”这出戏。戏的內容不是描叙什么古代傳奇式的英雄人物,而是社員們自編自演的公社里的眞人眞事。“火头軍”又叫楊爱社,但他的原名却叫楊志勇。顧名思义,人家叫他爱社,給他起这个光荣的名字,是因为他处理一事一物都首先考虑公社的利益,热爱公社。但为什么又叫“火头軍”呢?这就另有原因了。原来楊志勇是公社一个生产队的队長,是一个二十挂零的苗族小  相似文献   

13.
聚居在天山南北的新疆1400多万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不仅感情上日益融洽,结下了深情厚谊,而且在思想认识上也不断深化,产生了新的飞跃。当前,新疆政治形势是稳定的,经济文化事业是发展的。其主要标志是: ——自1982年以来,连续8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坚持用马列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武装各族干部和群众,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区各族人民群众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的良好风气。民族团结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先  相似文献   

14.
在严禁“黄、赌、毒”的中国,只有一种“博弈”是合法的,这就是“赌石”。二千多年前卞和与楚王就有一场惊心动魄的赌石。卞和由于坚持说是玉而被楚王两次剁脚。但割开石头一看,终于使楚和氏璧成为传国玉玺。  相似文献   

15.
地下的奴隶     
我走进乌鲁木齐六道湾煤矿的住宅区,去访问爱矿工人、放炮手、维族老矿工热衣木·木沙,当他听完了我的话,伸出矿工特有的、带着煤亮的大手,把一盘马奶子葡萄和一盘甜糕推到我的面前,做了一个请吃的手势,然后习惯地用手背抿了抿他那两撇漂亮的羊角胡子,说:“哎——同志!我这点事,不值得一提,现在,在咱们这个社会里,哪一个工人不爱厂,爱矿?咱们是国家的主人了嘛!”  相似文献   

16.
声明     
刘齐 《民族论坛》2005,(7):64-64
只要是人,哪怕是最达观的人,或者最没心没肺的人,总有一些话是他所不爱听的。作家怕说江郎才尽,外交家不愿被称为卖国贼,保密员怕说嘴不严,残疾人反感拿身体缺陷说事。血统论盛行时,一声“狗崽子”,伤了多少“黑七类”子女的心。男人是人,故大家不爱听的,一般他也不爱听。但是,  相似文献   

17.
今年11月20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改革开放的思想先驱之一胡耀邦同志九十周年诞辰。全国各族人民都在纪念他,怀念他。胡耀邦同志在担任党的总书记期间,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成效显著的民族思想观,这就是“两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种新的民族思想观,对于民族团结,对于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对于创新、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思想观(“三个离不开”),对于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姚国华教授曾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到了楚人以及楚人后裔湖南人。他说湖南一地,保持着更多的楚人精神,楚人崇尚自然、具有不受拘束的生命活力与创造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内在力量”。他这样描述一位湖南女子:曾经有一位著名的革命者,而且是一位女性,她就是陶斯亮的母亲、陶铸的夫人——曾志,晚年她回忆自己的青年时代,一个十八九岁的大姑娘,看着县城城楼不顺眼,一把火就烧了它!这就是荆楚女子,“受到压力时,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甚至是不讲道理的”。而这种“爆发出来的力量”之猛烈,在民间传说的夸张纵容下几乎是无坚不摧——其中最…  相似文献   

19.
一、“角色”概述 “角色”一词原为戏剧用语,指演员所扮演的剧中人物,后被社会学、人类学及民间文艺学等广泛采用。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1895—1970)最先用角色来分析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他在《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中,对一百个俄国童话进行了研究,归纳了童话叙述中的不变因素和可变因素。他把不变的因素称为“功能”(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认为“功能”与“母题”同义),即人物的行动;可变的因素称为“角色”,即人物。他认为童话的特征是“经常把同一的行动分配给各式各样的人物”,“功能的数目极小,而人物的数目极大”。他总结了俄国童话叙述的四条原理和三十一个功能,还标出了与三十一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欢声     
解放前,木里闭关自守,以甲波(王国)自居,被称为“世界上最鲜为人知的地方之一”。 1924年,一位富有冒险精神的美国人——约瑟夫·爱弗·洛克,历经艰难来到木里考察,撰写了《中国黄教喇嘛木里王国》一文。文章写到:“在那里,黄金、中世纪富裕与酥油灯、松明火把形成鲜明的对比。”历史上,木里三大寺和18个经堂使用酥油灯,家庭则全用松明火把照明。四十年代,土司衙门一官员到了雅安。繁华的雅安城里那一到夜里就光芒四射的电灯,使他目瞪口呆、兴奋不已。他壮起胆子,平生第一次做了“三只手”。回到家里,他迫不及待把亲友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