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2014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五。这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这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陆续成立一批社会工作枢纽型组织,在链接资源、统筹协调社工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组织是如何建立的?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发挥了何种作用?与政府有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随调研组一行赴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嘉兴五地对5个社会工作枢纽型组织(分别为B、S、Z、C、J)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据人民网报道,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是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之年,做好组织工作具有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代慈善组织中的国家与社会——以苏州育婴堂、普济堂、广仁堂和丰备义仓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清代苏州的四种慈善组织——育婴堂、普济堂、广仁堂和丰备义仓为例,梳理其在清代前期和后期的管理方式及收入来源,并进行对比,发现:清代前期苏州的慈善组织中存在着一种"官民合作"模式,民办慈善组织往往能够得到官府的支持和资助,官办救助机构也同样能得到来自民间的捐助。而在这种"官民合作"模式中,官府无疑处于强势的地位,民办的慈善组织接受官方资助后,便开始染上浓厚的官营色彩;而官办的救助组织虽然得到民间的大力捐助,但管理权仍然牢牢掌握在官府手中。在太平天国战争之后,苏州的地方绅士在慈善组织中的作用有所增强,地位有所提高,但这些慈善组织依然离不开官府的支持和资助,管理上也同样受到官府的监督和干预,并没有溢出"官民合作"的范畴。这就说明,晚清时期的"社会"并没有真正独立于"国家",强国家、弱社会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所以,慈善组织并不能被视作近代中国所谓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7.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经验、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卢湾区五里桥街道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新理念和新途径,正被日益广泛地实践于社会公共服务的多个领域,逐渐成为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购买服务有利于推进政府自身职能转移、推动资源高效整合利用以及支持社会组织又好又快的发展。但目前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观念问题、购买范围问题、制度配套问题等,有必要从政府层面、社会组织层面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层面不断探索和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