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华杰 《城市》2016,(1):44-49
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产业的深度融合, 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笔者总结了杭州 "十二五" 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了市场与政府在杭州新兴产业发展上的各自作用及表现, 介绍了集群培育、 企业孵化和生态培育等三种发展模式和路径, 剖析了杭州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的不足, 提出通过政策供给, 实施资本、技术、 平台、 人才、 制度等领域的合作, 提升完善市场与政府的协同推动机制, 加快形成具有优势的主导新兴产业, 努力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李亚  薛丽 《公关世界》2016,(21):20-23
2016年10月29日,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6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暨第7届西湖公共关系论坛"在杭州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后G20城市国际化与公共关系使命.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柳斌杰,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杭州市政协主席、杭州市公共关系协会名誉会长叶明,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赵光育,杭州市人大副主任、杭州市公共关系协会顾问徐祖萼,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杭州市公共关系协会顾问陈红英以及业内的专家、学者、社会组织代表等参加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3.
包红 《职业》2012,(5):91-92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创造了"名校+名企"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以顶层设计、高端发展作为专业建设理念,着眼于行会驻校、订单合作以及引企入校,在技能竞赛、课程改革、文化建设和社会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成绩显著,为省、市职业教育树立了新的标杆。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人才开发中心1月26日至27日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杭州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这是浙江省内招聘规模最大、参会单位最多、提供专业最广、需求人数最多的一次应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杭州娃哈哈、杭州汽轮机和杭州工交集团等400余家单位参会设台,立足杭州,面向全国高校招聘市场营销、计算机和机械电子等40余个专业的10000余名应届毕业生.高校毕业生要尽快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除符合就业政策、就业条件和就业需求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杭州市人才开发中心工作人员根据高校毕业生择业与就业的经验体会,总结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十个注意"的技巧,供正在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杭州市职工培训中心)积极响应市总工会"五送活动"之一的送技能活动,重点开展了以校企合作来推动和支持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为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技术和管理素质、促进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合作培训企业的肯定和广大职工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杭州市为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进行了较大规模投入,主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与利用。但由于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及经济基础等原因,杭州市周边农村地区的乡土建筑一直得不到有效保护。随着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铺开,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乡镇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的局面,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农村乡土建筑保护、非物质文化传承等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城乡统筹发展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赵东明  李京平 《职业》2013,(3):20-21
新近出版的《产业文化读本》一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的系列成果之一.它似知时节的好雨,经过理智的酝酿,散发着淡淡的墨香问世了.该书别具一格,它从文化的角度切入现代产业文化,介绍现代产业体系中不同行业的文化特色,对读者进行产业文化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为有这样的图书问世感到欣喜.  相似文献   

8.
林宏  岳凌云 《城市》2010,(2):44-48
近年来,杭州的创意产业发展很快,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创意品牌,建立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聚集了一批创造力很强的优秀创意人才。但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其他创意产业发达城市相比,杭州在政策环境、核心人才、人口素质和发展载体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优化的问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杭州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创意产业的高端与中心。  相似文献   

9.
张和平 《城市》2021,(9):36-42
杭州都市圈是我国较大的都市圈,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体育基础设施,"体育+旅游"产业模式有望成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级.笔者对杭州都市圈体育旅游产业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消费环境和旅游产业发展环境进行研究,为推动杭州都市圈体育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国际文化软实力合作与竞争并进,一方面,世界文化融合,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一方面,世界各国文化软实力激烈竞争。顺应合作与竞争的潮流,孔子学院应允成功建立并且快速发展,不单单推广汉语言教学,还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孔子学院是我国"走出去"的一项重要外交策略,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最好体现,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和发展力,为我国树立了良好积极地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1.
泓泉  殷轩 《职业时空》2005,(3):20-20
杭州市人才开发中心1月26日至27日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杭州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这是浙江省内招聘规模最大、参会单位最多、提供专业最广、需求人数最多的一次应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杭州娃哈哈、杭州汽轮机和杭州工交集团等400余家单位参会设台,立足杭州,面向全国高校招聘市场营销、计算机和机械电子等40余个专业的10000余名应届毕业生。高校毕业生要尽快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除符合就业政策、就业条件和就业需求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杭州市人才开发中心工作人员根据高校毕业生择业与就业的经验体会,总结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十个注意"的技巧,供正在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国际合作倡议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治、外交、文化等方面影响重大。中医药产业作为乐山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其创新型发展离不开国际化区域合作。以乐山地区为例,分析了目前乐山中医药产业及其国际化区域合作发展现状,并对"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背景下乐山地区中医药国际化区域合作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灵芝  舒玲玲 《职业》2011,(34):56-57
“来过的人心向往之;来了的人流连忘返;住在这里的人安居乐业。”如果说这是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对于杭州的溢美之词,那么“杭州是一座非常适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就是他对于杭州文创所寄予的美好希冀。而这并非一家之词,在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凤凰创意国际中央展厅,一场聚集了海峡两岸文创界知名人士的高峰论坛上,几乎所有人都对杭州的文创产业发展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4.
石向实 《科学发展》2009,(11):50-54
杭州的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杭州如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在城市发展中不断出现"突破规划"的情况,社会认知是导致城市发展"突破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城市的发展既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是市民社会心理的发展,还是人们对城市社会认知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心理相互作用的产物。建构和引导关于杭州的社会认知,对于落实杭州城市发展定位、树立杭州形象、促进杭州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灵芝  吴家宏 《职业》2015,(7):29-32
2013年,吴伟淼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普通大学生,被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宁"钦点"为"徒"。在"名师"的倾力指导下,他的个人工作室遽变成为杭州晓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吴伟淼的公司业务已经覆盖12所高校,第一年平台交易额突破100万元。这仅仅是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师友计划"(以下简称师友计划)的"孵化"成果之一,在杭州还有成百上千个"吴伟淼"。由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杭州市就业  相似文献   

16.
上海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在资源、市场、人才、运营模式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服务经济与平台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十二五"期间上海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发展应由行业内"零和"竞争逐步发展为行业内外的"功能互补、合作共赢"的竞合形态,充分巩固和深化产业发展优势,在市场细分领域打造企业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整合优质第三方电子支付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用竞争性合作策略打造产业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腾 《现代交际》2011,(11):131-132
杭州市在打造中国的“动漫之都”过程中动员了动漫产业各个链条的参与和投入。本文运用SWOT模型,通过研究其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来分析杭州动漫产业的竞争力的现状,同时给出针对性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刘旸  刘宗斌 《职业》2017,(33):23-24
技工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是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高级实现形式.创新技工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探索新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城教一体发展,已成为当下技工院校以教育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重要尝试,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和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作为全省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吹响了黔菜产业发展的集结号,为黔菜出山和黔菜产业的打造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万亮斌  沈柏民  周彦兵 《职业》2017,(15):24-26
本文以合作创新理念统领校企合作,系统分析与研究了校企合作创新体的功能定位、合作平台、共同要素和内涵特征,从校企合作创新体功能定位框架设计、合作平台框架设计、构建措施创新设计、校企合作路径设计、合作运行机制设计等5个方面探究了校企合作创新体建设模式.立足学校特色和优势资源,基于学校内涵发展与专业发展需求,通过合作主体选择创新、合作运行机制创新、合作育人机制创新等创新实践来构建校企合作创新体,即实施名企驻校、项目管理、企师引领,极大地激发了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的积极性,助推了校企共生共长;探索了校企合作创新体建设的发展路径,即开展从育人联盟、研发联盟到文化联盟三个合作层次的校企合作,使校企合作从单向变成多向、从浅层迈向深层、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平行轨道走向螺旋上升,形成了"三层次合作?双螺旋推进"校企合作发展路径,有效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内生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校企文化共融.校企合作创新体建设引发了教学组织方式、育人机制的颠覆性变革,增加了教学选择性,构建了"四段四步、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五多"教学体系和"六双"育人机制,使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对专业认同度显著提升,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