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铁梅 《肇庆学院学报》2011,32(3):81-83,90
图书馆灾害管理有着十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图书馆面临的主要灾害有自然灾害、公共灾害、信息技术灾害、环境灾害、安全事故灾害、火灾、细菌及虫灾。图书馆灾害的管理要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建立健全灾害管理机制;灾害管理要贯彻到日常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是构成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一个基本要件。应急避难场所提供了灾害后,城市开展救援和城市居民进行自救的一个基本场所,因此,应急避难场所在当下城市灾害频繁发生的背景下显得意义十分重大。文章以广州为例,结合广州特大城市的基本特征,探讨大城市在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特定案例的实践状况开探求大城市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可资借鉴的普遍性经验与规律。  相似文献   

3.
论政府灾害管理职能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巨大损失已成为阻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灾害管理是由灾害预测、预报、预防、抗御、救援及恢复重建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政府作为灾害管理的核心领导机构必须制定长远的减灾战略与规划、可操作的救灾预案、减轻灾害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政策,建立灾情传输系统,健全灾害管理法制,强化政府灾害管理职能,以确保政府灾害管理有备无患,有序高效。  相似文献   

4.
在瞬间万变的现今社会,重大自然灾害的频发使世界各国政府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灾害危机管理模式在现代减灾防灾救灾过程中的有效性,促进了灾害危机管理从被动应对的、缺少社区和民众参与的管理模式转向主动应对的、重视社区民众参与的、以多科学途径为基础的整合的灾害危机管理。笔者试图以日、美等国家为例分析灾害危机管理的转变趋势和特点,并以此为依据,从四个方面试述其对我国灾害心理救助体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废墟,加之灾区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大量垃圾,对灾害救援和脆弱的灾区环境产生严重威胁。如何对灾害废墟进行科学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是西方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和实践领域一个广受关注的主题。本文考察了灾害废墟管理兴起的背景,对灾害废墟管理的内涵与性质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灾害废墟管理生命周期模型,归纳了灾害废墟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对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期望推动国内学术界和实践界对这一重要新领域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自然灾害废墟管理的研究逐渐兴起。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揭示当前自然灾害废墟管理研究的基本现状和主要研究内容。分析结果显示,研究者主要关注灾害废墟、废墟管理、灾害废墟管理规划、灾害废墟管理体系、灾害废墟管理策略和灾害废墟管理能力等6个方面的内容。总体来说,存在研究主题尚需拓展、参与机构不够广泛、缺乏跨学科的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Haddon模型的"四因素、三阶段"原理,构建了政府灾害应急管理分析简表。并以该模型对比分析我国政府灾害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应用Haddon模型提出政府在灾害管理的预警阶段、应急阶段和恢复阶段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风险社会的来临,灾害后果的复合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实施全灾害管理的社区机制显得愈益迫切和重要。社区全灾害管理的基本概念涵括全类型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主体管理等三要义,其机制构成关键则在于社区共享的管理目的及理念、多元主体的互动网络以及与社区匹配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等三个方面,可为我国大陆地区起步较晚和相对薄弱的社区灾害管理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铁路交通灾害致灾管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造成铁路交通灾害的人、车、环境、管理四大因素中的管理因素的专门分析,为铁路运输安全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提高铁路安全运输水平提供一条有效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有江 《社区》2001,(2):42-42
20世纪末,全球有多少国际大都市?21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中国将有哪些城市可登上国际大都市的“宝座”? 资料显示:20世纪末全世界大约有14个国际大都市,它们是:美国的芝加哥、纽约、休斯敦、波士顿、洛杉矶等5个,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德国的法兰克福,俄罗斯的莫斯科,韩国的汉城,日本的东京和横滨,中国的香港,新加坡的新加坡等。 从全球超大城市未来发展情况大致可以看出当今中国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未来的走向。2015至2020年世界超过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可望从16个增加至26个。其中北京、孟买  相似文献   

11.
信息灾难是在网络社会中赫然出现的一种灾难,意即因诸种信息失范行为或信息行为失范而导致的各种社会灾难,具体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因信息行为失范和其他原因而导致的社会信息系统灾难;二是指因信息行为失范及相关原因而导致的社会运行系统灾难。信息灾难易发生于社会的金融证券、交通运输、水利管理、医院管理和军事管理等领域。导致信息灾难的信息行为包括笨拙性信息行为、随意性信息行为、紊乱性信息行为、恶作剧信息行为、刑罪性信息行为和颠覆性信息行为等。在当今网络社会中,深入研究信息灾难的有关理论,切实加强信息灾难的社会治理,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选择了联邦制、单一制两类政体四个国家(地区)——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财政救灾情况分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考察,一是救灾资金的准备情况,二是联邦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救灾情况,三是政府对于受灾对象的救济项目和标准情况。分析表明,有关财政救灾的制度规定在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却有极大的相似性,这一点当为建设我国的财政救灾制度高度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灾害是人类无从避免而又必须面对的突发现象。它使人类诸多道德矛盾在瞬间交织爆发,也因而成为进行伦理学研究的最佳场域。灾害伦理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有:灾害成因的伦理解释;灾害降临的伦理应对;灾害救助的伦理维度;灾害抚慰的伦理实施等。  相似文献   

14.
人类对灾害的态度经历了畏惧、奋起抗争、防范与抗争相结合的变化过程。灾害对人类生命造成了威胁,因此,面对灾害,人们的道德态度应以保全生命为道德底线,积极实施自救和他救,勇敢面对灾害。灾害时期,正常的道德关系被破坏,原有的道德规范失调,灾害救助的道德冲突愈加突出,对灾害救助提出了更大的道德选择难题。灾害救助的道德共识是共同承担、共同抗灾,人们应勇于承担灾害救助的道德责任,发扬仁爱互助的精神。在灾害救助中应遵循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守秩序的基本社会公德,尽快将灾区生活秩序导向正轨。人们在长期的灾害救助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灾害救助的道德管理机制、道德运行机制和道德评价机制,这为灾害救助的道德实践提供了可能性,是人类与灾害抗争的道德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路灾害类型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开展建设活动是人类维持生存、争取发展的手段,公路建设作为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开发建设活动,必将产生一系列的灾害,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发展导致了公路灾害的频繁发生.为了拓展和优化人类生存空间,对公路灾害的类型与危害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防减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灾害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具有一定的防灾减灾知识和应对灾害能力为目的,以便能正确认识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灾害教育可以从政府与社会两个方面来展开进行,政府方面应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发挥宏观规划、政策引导、组织协调、有效监督作用,保障灾害教育实效性。学校、社会组织、社区、家庭等社会单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具体实施灾害教育,并与政府有机配合,从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灾害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代救灾制度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救灾制度源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就其本质而言,还没有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存在许多的弊端,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该文通过对我国当代救灾制度的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救灾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主要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参与抗灾救灾。在防灾减灾的过程中完成灾难新闻报道,彰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从事灾难新闻报道应当具有与救灾相适应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建构,具有相应的防灾减灾策略,才能既客观、公正、真实和全面向公众告知真实的灾情,又强化应对灾难的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在求得防灾减灾实效的过程中提升新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的灾害特点 ,以及防灾减灾管理的现状 ,除尽快建设完善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外 ,还应 :1)在搞好经济建设工作的同时 ,必须注重减灾 ;2 )重视城市灾害防御 ;3)要提高灾害应急能力 ;4 )加强防灾减灾立法工作 ,提高综合抗灾减灾能力 ;5 )加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防灾问题日益突出。合理的防灾资源储备是提高城市综合防灾水平的关键。城市防灾资源体系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城市生命线资源、技术资源以及思想和组织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