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革命导师列宁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中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自由。其中他从哲学的高度对自由这个概念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中具有显著的地位。在哲学发展史上,最早触及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的是洛克。后来斯宾诺莎较为深入地论证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为自由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刻地阐发的则是黑格尔。恩格斯说:“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叙地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黑格尔不仅正确地表述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而且他还把自由对必然的认识视为一个过程。但是,  相似文献   

2.
道德哲学涉及的不是小事,而是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康德的"绝对命令"明确地揭示了意志自由在道德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行为,这就抓住了伦理学的根本--人的自由.然而,康德的"绝对命令"思想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一是把理性人的复杂的道德行为简单化了,当理性人的行为规范发生冲突时,他应该如何行动?二是康德对此虽然也有论证,但他的论证既不舍情理,也难以令人信服,究其原因是没有绝对的道德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科学的自由观?马克思主义为何观察自由?我们应当如何认识自由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回答这些问题,是当前理论界的一个重要任务.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自由的基础在自由理论发展的历史中,德国古典哲学克服了法国唯物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在辩证地理解自由及其与必然的关系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马克思主义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自由观的形成准备了条件.黑格尔认为必然是自由的前提,把自由和必然抽象地对立起来是错误的.“这种不包含必然性的自由,或者一种没有自由的单纯必然性,只是一些抽象而不真实的观点.”他说:“自由本质上是具体的”,  相似文献   

4.
自由无疑是人类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就我国社会整体的一般发展趋势来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人员流动,职业转换的频繁,每一个个体将变得更为自由,而我国的市场经济要建设成功,就必然要求高度自由流动的、高度专业化的个体,并发展出适合当代中国的现实语境中的自由理念。无论什么时候,人们谈到某人、或某些主体的自由,自由总是指主体不受某种束缚去做或不做某事。或成为不成为什么的自由。罗尔斯指出:“对自由的一般描述可以采取下列公式:这人或那人(或群体)是自由(不自由),于这种或那种限制(或某些限制)去做(或…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是思辨的历史哲学大师.他构筑了一个哲学的世界史体系.这是一个"精神"的世界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他以"人是否意识到自己是自由的?"、"在什么程度上人意识到自己是自由的"为主线,探讨了世界史的发展历程.他的历史哲学的意义不在于所构筑的世界体系本身,而在于他强调人的认识主体的作用,强调人的认识能力是可以随着变化了的形势而不断提升的.他的这一思想对以后的历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将人置于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指明人以实践的方式,实现、确证自身存在.生成历史的人,体验因差异而产生的个体存在感,并由所归属的族群、生产社团、政治联结中获得群体的归属感,最终作为人"类"成员,获得对生命本体的认识,进而在认同自身与他者后产生安全感.游走在个体、群体、类三个存在形态划定的历史边界里的人,在与他者的"共在"中,完成自身的存在.被抛入世界中而存在着的人,由于出场时的被动和被先天决定的共在生活境域,对意味着摆脱"非我"束缚的"自由"格外执著.在意志语境之外的自由,尤其在现实的社会-行为的角度上,自由总是与"他者"不可避免地联结着.人的"共在"状态下,自由,总是在个体与类、自在与共在之间,有着不可割断的内部张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政治自由,人们一般都理解为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权利。我认为,政治自由包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权利,但不仅仅表现为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权利。 自由,就其本来意义来说,就是自我决定、自己作主。人的本性决定了人总是追求自由的,总是希望摆脱种种限制而达到自我决定、自己作主。因此,自由是人的最高价值目标之一。但是,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处在与他人的相互联系之中。因此,一个人追求自由的活动如果没有任何限制,由他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自由,那就必然要与他人追求自由的活动发生冲突,或者侵犯了他人的追求自由的权利,或者自己追求自由的权利受到了他人的侵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存在主义从不关心认识论问题,尤其不讨论有关自然界的认识论问题.这对某些存在主义哲学家来说也许是真实的,但至少对萨特来说并非如此.实际上,萨特并不反对认识,他反对的只是认识第一和以认识衡量存在的认识至上论.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用了一整章(第二卷第三章)的篇幅集中论述了对于自然世界的认识,并在第四卷中指出,认识既是与美学创造和体育运动等活动并列的作为(faire)的形式之一,又是拥有(avoir)所能采取的形式之一.概言之,认识是自为对自在的原始存在关系的两大类型之一(另一个类型是行动).如果不谈认识,对人的存在的研究就必然是残缺不全的.进一步,如果我们将认识的概念泛化,那么它就不仅包括对自然的认识,同时也包括萨特所说的对于个人或集团的意向性实践的理解(compreehension)以及对于社会历史全部领域中的一切时间化的整体化的诸环节的知解(intellection),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社会历史领域中的特殊认识形式.由此可见,萨特以至存在主义学派不仅确有其认识理论,而且在哲学认识论方面还颇多独特建树.本文主旨是分析萨特对自然世界的认识理论,而对于其社会历史领域的认识理论则仅限于述及某些相关要点.  相似文献   

9.
“自由”和“必然”是哲学领域里的一对重要范畴,揭示的是人的自觉活动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问题,很多哲学家对其作了研究,但大多只是感性的探讨,没有形成广被认可的理性认识,而恩格斯则在《反杜林论》里具体而深刻地论述了“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了经典的指导。在走向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人的“自由”和“必然”之间矛盾凸显,使现代生活中的“人”成为“自由”和“必然”的统一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自由”和“必然”也成为现代生活领域里的重要范畴。我们应该在科学技术以及道德和法律的问题上承认、认识并利用、突破“必然”,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自由”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何为道德:道德的动机和道德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动机问题可以表达如下:一个行动道德上是错误的事实本身,何以能够给人们提供避免采取该行动的充分理由?回答这个问题包含对两个问题的回答。第一是道德的重要性问题,即我们为什么应该在乎道德要求。第二是道德的优先性问题,即当道德的理由(或价值)和其他的理由(或价值)发生冲突时,道德的理由何以具有优先性。非自利契约论认为,一个人如果看不到道德理由的力量,这不仅表明了他对其他人的态度,而且这种态度还会影响到其他人对他的看法以及和他的关系,乃至影响到他的整个生活,这就是道德的重要性。可能和道德发生冲突的其他价值(如友情)本身就包含了道德的要求,因此,当冲突发生时,道德理由始终压倒其他的价值或理由。  相似文献   

11.
我们身边常有这样一些人,言语或行为上总是咄咄逼人,带有强烈的攻击性.其实这种攻击性行为背后隐藏着内心的强烈自卑. 为什么当一个人的自卑感很强烈时,他可能一反羞怯退让的态度而变得咄咄逼人呢?  相似文献   

12.
论共同行动中的共识与默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们的共同行动来看,共识与默契都是合作行动的主观基础.在默契的基础上可以产生共同行动,但是,默契是容易丧失的,在共同行动的持续展开过程中,当默契的功能式微时,如果没有共识的出场去填补默契的位置,就可能导致共同行动的解体.共识的形成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而默契的达成往往并不从属于时间的量度,所以更适用于人们面对危机情境时采取共同行动.共识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在人们之间平等承认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表达然后再谋求一致的过程,而默契则表现为处在共同语境中的人们对于行动的最优理解,当准备参与共同行动的人们对需要采取的行动达成了理解上的一致性时,事实上也就是一种共有的最优理解了.  相似文献   

13.
齐美尔的思想实际上直接联系到他对"社会学"的根本观念界定。一方面,对人和社会的理解必须经由经验认识来实现;另一方面,这种经验认识并不意味着对人的最终目的的放弃。因此,他的理论从具体的社会学分析上升到一种关于生命历程的哲学,并返回来设置了社会学内容:个体生命与抽象生命之间的关系就如社会行动与社会形式之间的关系一样。但对这个复杂路径的分析只有通过齐美尔关于艺术对象的哲学化的社会学分析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自由,它与必然是什么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已解决了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多年来我们很少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了,使人们对它陌生起来。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鼓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制造思想混乱,致使有的人在必然王国面前一筹莫展,无能为力;有的人则无视客观必然性,追求绝对自由,为所欲为。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干了不少蠢事,给我国革命与建设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我们有必要重新学习革命导师关于自由与必然的论述,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端正思想路线,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于自由与必然这对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最科学地论述。在哲学史上,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唯意志论者以为,自由是摆脱必然的绝对自由,是心灵的任意创造,这是一种唯我论。机械论者虽然承认客观必然性,但却否认人的意志自由,认为人只能受必然的支配,做必然的奴隶,而不可能做必然的主人,这是一种宿命论。总之,他们都把自由与必然对立起来,形而上学地看待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黑格尔第一个把自由与必然联系起来,认为“自由是对必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道德哲学中,“可供取舍可能性原则”通常被视为道德责任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且这种观点已经成为一个教条。绝大多数当代道德哲学家都认为,只有当一个人本来就能够采取其他行动时,他才能为自己所采取的那个行动负有道德责任。法兰克福对这个教条提出了挑战,并为此构造了著名的“法兰克福式反例”。通过这种反例,法兰克福表明,可供取舍的可能性并不是道德责任的一个必要条件,道德责任的概念与采取其他行动的能力是可分离的,道德责任并不要求可供取舍的可能性。虽然反例实现的反驳是有限的,它没有直接证明“可供取舍可能性原则”为假,但这并不妨碍它成功地驳倒了一向被视为道德责任教条的“可供取舍可能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有三个问题使自由理论和制度理论似乎必然存在相互否定的关系,这就是,有意志自由的人能被制度调控吗?追求自由的人需要制度调控吗?制度的数量与自由的程度是否成反比关系?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由于人没有绝对意志自由,只有相对意志自由,所以人能被制度调控,但这种调控是相对调控而不是绝对调控;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追求自由的人永远都需要制度的调控,只不过这个制度仅指公正合理的必要制度,而不包括或不公正、或不合理或不必要的不正当制度;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是:制度多并不注定意味自由少。在争取社会自由的过程中,不必担忧和拒斥必要的新制度,而只需防范或及时取消多余的新制度。  相似文献   

17.
自由的科学规定及逻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是人的实践本性的内在规定。人的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多样性,产生着人与对象世界的多维性关系,决定着人的自由的多重规定和人关于自由概念的岐义性。同时,人的实践活动又具有相依性和整体性,因而又必然使人的多种自由的发展服从一个总体的目的,趋向于一种统一的规定,并形成多层次、多侧面的内在逻辑结构。 (一) 马克思主义自由论从认识论角度去把握自由的规定,并把自由定义为对必然的认识和改造。这无疑是正确的,它揭示了人通过实践的中介与对象世界建构的认识关系,说明人只有通过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摆脱对象世界的外在性和神秘性,并使其纳入自身认识的视角,成  相似文献   

18.
翟洪涛 《河北学刊》2002,22(3):37-39
虽然作为人的类本质和理想本质的自由自觉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对象化最初产生了美,但是包括它在内的一切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对象化并不总是能够实现的,因为人并不总是自由自觉的。因此,根据自由自觉与否,对象化可分为五组;在每组对象化中,一般说来,前者产生美,后者不产生美;前四组对象化的自由涉及美的内容,最后一组对象化的自由涉及美的形式,是美之为美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观点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也暴露出来了。因为仅仅认识必然性人们所能得到的只是一种低水平的自由,即只能是利用自然界的现成物。人类要获得高水平的自由,就不能仅限于认识机械的必然性,还必然认识统计规律性、偶然性,以及由必然性与偶然性、由各种不同的必然性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种种可能性。自由必然包含选择的因素,必然性提供的是唯一性,只有可能性才为有选择的自由提供多样性发展的客观依据,所以自由是认识和实现一个可能的世界。这个可能的世界不仅是指客观世界,而且包括人本身。人本身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因自然、社会环境的不同,因经历和所受教育不同而有多种可能的发展。可能性渗进了主体的因素,面对各种可能性,人发挥自身选择的主体能动性,创造自己的新生活。把握这一点,对于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神学宿命论论证旨在表明神圣预见知识与人类自由意志不相容,但由于上帝预见知识的跨时间随附性,他可以在平行、对等的反事实形而上学意义上持有一个有别于实际预见知识的信念,神学宿命论论证不再可靠。随后,在形而上学维度,依据经验真理或知识随附于事件,将事实知识区别于模态知识;在认识论维度,澄清形而上学必然与认知确定之间的概念混淆,指出认知确定并不蕴含形而上学必然;在语义学维度,不使用可能世界语义学工具考察"必然"的另一种解读,以论证与人类自由相一致的一个条件句版本宿命论,这一版本的宿命论可以保证神圣预见知识之下的人类自由。此外,通过论证否证上帝预见信念的证据在任何可能世界都找不到,捍卫了尽管人类可以行使做出其他行动的自由,但上帝的预见知识是不可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