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南园前五先生的生平,并对五人的诗歌作品分别作出评述.五人中以孙蕡名最著,成就最大。南园前五先生结社于元末明初,开岭南有明一代风雅之宗,对岭南诗歌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其流风余韵,一直影响到近代。  相似文献   

2.
从<宋诗类选>及<无锡县志>中辑出<全宋诗>失载之窦纲其诗,并通过宋人文集勾勒出其人大致生平;同时对<全宋诗>所收苏绅诗歌亦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3.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颇为重要的一位诗人,然学界对于姚合重视程度与其在唐代所具有的影响力并不相符.经过了早期的无人问津,到80年代生平考证的大量涌现,到90年代姚贾研究的逐渐升温,再到2000年以后诗歌艺术的观照,学者们在生平思想、诗歌艺术、作品考辨和版本研究、姚贾比较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形成了初步的研究体系.然而,目前的研究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还远远不够,这一领域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期待学者们去开拓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历来对于晚唐诗人杜荀鹤及其诗歌的评价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关于其生平,有两个问题常常为后人提及:其一,他是否是著名诗人杜牧之子;其二,他与朱全忠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此二者关系到杜荀鹤的出身以及人品问题,也成为后人争论的焦点.关于其诗歌,同样有肯定的意见,也有否定的声音.在前贤的基础上,通过仔细搜检可以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诗歌鬼才”李贺以其浓郁的伤感意绪和孤僻个性创造了一个瑰丽、奇诞的诗歌世界,对后世诗人影响很深。后人在借鉴李贺诗风的同时,也对其悲苦生平深表同情,对其生平传说的传播与接受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和态度,其中李商隐和杜牧的不同接受缘由很有代表性。李商隐对李贺生平传说的传播和接受,表现了他对李贺的爱戴以及对他早夭的痛惜之情;而杜牧则由于对李贺缺乏心理情感的认同,因而很难理解李贺的畸形和缺陷心态,也很难将自己的生世期许寄托在幻想中。因此,从二者传播与接受的差异性中,可以更好地了解李贺对后世的影响情形,以及后世对李贺及其诗歌的不同评价。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黄庭坚诗歌研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即:黄诗材料的整理、选译,黄庭坚生平、思想研究,黄庭坚诗歌艺术特色研究及黄庭坚诗论研究。日本学者的黄庭坚诗歌研究对我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审视自身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手段提供了反省之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元代名臣张养浩的生平及诗文创作成就进行了考论,认为张养浩的退隐是其知识分子人格与官场的冲突所致,其生平经历有超越传统知识分子儒道互补范式之处。其散文追随姚燧,取法韩愈,诗歌则兼学白居易之通俗与韩愈之险劲,在元代文坛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元代色目诗人雅琥生平资料散见于历代文人文集中,为稽考其生平,考察其诗歌创作情况,运用考证的方法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勾勒其生平概况,并利用分类的方法对其诗歌内容及艺术特征做了精当的概括。分析认为,雅琥诗歌在元代文坛上确实具有相当高的水平,研究他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同时探讨了雅琥诗歌何以儒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庾信作品的流传进行了梳理,然后综合前贤的研究成果,根据庾信诗歌的风格、内容或是否有同题之作,并结合作者的生平对庾信《山斋》、《忽见槟榔》、《咏镜》等十余首诗歌的创作时期进行了考辨,以求进一步梳理庾信诗歌创作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0.
韦庄为晚唐著名诗人,更属西蜀著名词人,其诗歌中所体现的理想是否实现,纵览其生平可知,年迈之韦庄在实现政治理想的同时,是否获得心理之满足?从其西蜀诗歌创作中可窥斑见豹,究竟是何种原因造成此种矛盾?本文试为之揭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