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设计的理论基石,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了各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法律保护。未识别民族是民族识别工作的遗存:有的已经识别并归入其他少数民族但尚存争议;有的虽然进行了民族识别但民族身份的归属仍未确定;有的则没有进入识别程序。由于未识别民族没有获得国家(中央政府)的认定,相应权利自然不可能得到完整、有效保护,特别是涉及少数民族权益的法律规范及政策文件将未识别民族排除在外,成为法律政策上的盲点:一方面,未识别民族作为单一民族而独立存在的少数民族法律主体身份的缺失;另一方面,未识别民族可能作为少数民族及少少民族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很显然,这与民族平等的宪法原则相悖,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文化权利是包括汉族在内的我国各民族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所格外强调和重视的一项权利。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不仅要得到宪法和基本法的确认,更需要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形式意义上的权利,才能变成实质意义上的权利。从互助县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文化权利条款的情况看,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得到了基本的保障。30年的实践经验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法行之有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需要长期坚持执行。  相似文献   

3.
瓦乡文化是本真状态下的沅水流域文化,是湘西较为原始的地域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瓦乡人富有特色的生计习俗、建房习俗、婚嫁习俗等原生态文化已处于濒危状态。建设瓦乡文化生态保护区,提高瓦乡人的文化自信,是保护瓦乡文化的重要举措。首先,建立瓦乡文化生态保护区应坚持原真性和整体性保护原则,建立科学的原生态文化保护体系;其次,应深入挖掘瓦乡文化内涵,提升瓦乡人的文化品位,大力推进瓦乡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结合,提高瓦乡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经济效益。再次,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主体受益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加强对原生态文化的保护。最后,还需创新瓦乡文化的保护模式,通过营造瓦乡文化空间,创发瓦乡文化产业来促进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表现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开发利用和保护民族文化等诸多方面,国际、国内对该权利的法律保护已有一定基础,但在立法方面、文化权利意识方面、执法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是少数民族人权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在现代化背景下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更有其必要性与迫切性。以恩施州为例,我们发现,该州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为保护这些资源,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恩施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全方位措施:提高本民族成员认识,形成“文化自觉”;强化政府在保护民族文化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制度保护以及社会参与机制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6.
强调开发西部民族地区水电,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调查研究云南民族地区水电建设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分类分层”的保护原则、科学整体规划、加强相关立法工作、践行相关伦理责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少数人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其权利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与重视。该文通过对少数人概念的界定,分析了保护少数人权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保护少数人权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重要表征的节日文化,是展示民族特色、寄托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昭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窗口和载体,是各少数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最具魅力和个性特色的文化符号。以恩施州节日文化为个案,探讨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当代价值,发现节庆文化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与策略,对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宪法的视野出发,结合少数人权利存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论证"两方面来探析少数人权利保护的正当性,以期政府对少数人既能禁止干涉并采取宽容政策,也能提供积极保护措施。最终,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有效保护少数人权利之途径手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权利保护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总则和分则规定,论述了刑法对少数民族权利的整体保护和具体保护。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以文化权利为其法律基石,相关国际公约亦奠基于文化权利基础之上。基于基本人权的视角,作为客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样态、文化价值和人权意义等方面具有文化权利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权利保护主要包括:对自身文化享有权的保护;对文化身份权和文化尊严权的保护;对文化生存与发展权的保护和对文化活动参与权的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权利保护是国家文化主权特殊表现形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略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是少数民族人权的基本内容之一,有着特定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有多种多样的价值。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采取了各种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使少数民族文化权利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必须从制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加强与国际社会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亦日益缩小,因此而带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静态保护,但民族传统文化不会静态存在,民族文化的重构一直存在。现今,我们应该做的是主导这一文化重构过程,借助于旅游业,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任晓兰 《南都学坛》2008,28(4):114-115
城市化对少数民族以文物为主的物质文化和以体现价值观念为主的非物质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少数民族文化自身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其与民族社会城市化的遥相呼应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在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法律建设中,应注意到对其法律保护内容的全面性、渠道的多样性和定位的时代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文化生态环境的提出借用了自然科学概念,目的在于强调民族文化的生存状态及如何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生存,改善并优化民族文化的生存质量,促进并发挥民族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民族文化的社会生态环境与其生存发展空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当民族文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影响时,其生存发展空间必然受到制约.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失衡可能性的特点.目前,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中折射出的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需深度挖掘,这些生存智慧对于我们今天面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种种困境,探寻天、地、人的和谐之音仍将具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宪法权利的刑法保护——以言论自由为例的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言论自由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宪法权利必须实现刑法保护,刑法对宪法权利的保护存在直接保护与通过限制宪法权利滥用而进行间接保护两种方式。从以言论自由为例,对宪法权利如何实现刑法保护进行的解读中,可以得出结论:权利保护,乃是宪法与刑法的最大交集。  相似文献   

17.
当前,少数人语言对于维持和发展少数人群体特征的作用毋庸置疑,越来越多的国际法律文件和区域法律文件就保护并发展少数人的语言权利予以规定。这些规定是否已经落实,或者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障碍,都直接关系着少数人权利的实现、国家及区域的安全构建以及文化多样性的实现等诸多问题,有必要对少数人语言权利的具体保护实践开展研究。只有了解少数人语言在行政领域、传媒领域以及诉讼领域的具体使用和保护情况,才能结合已有的国际法律文件,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些保护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保护和开发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是一件需要审慎进行的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必然涉及到如何处理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的关系的问题,其中保护传统文化和文化创新的关系问题、整体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的问题、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各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工作的结合与调适问题、文化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与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并需要审慎地加以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整种自然与社会文化资源的过程,各项工作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和制约,其协调程度最终影响着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工作的进程和效果,我们需要在这几个问题的解决上付出大量艰巨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与民族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主要体现为经济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总是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相关。各个民族不同的经济文化特征与内容是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同时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环境。文章以新疆为例就如何做到生态环境与民族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保护民族大众文化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民族大众文化是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支点.然而,面对如此强势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文化同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突出表现是民族大众文化的衰落.若失去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无异于毁掉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将是保持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本途径,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支点就是民族大众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