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辛以璐 《现代交际》2013,(10):70-70
作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舞者要对自己的作品有独特的认识。二度创作是在一度创作基础上进行的,舞者只有把握好二度创作与原创的关系,把握好再创作的尺度,才能令舞蹈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3.
何远 《现代妇女》2013,(12):338-338
声乐创作分为两个阶段,作曲家将声乐作品创作出来并记录在乐谱上,我们将之称为一度创作,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声乐属于听觉艺术。作曲家记录在乐谱上的只是一些静止的音乐符号,需要通过演唱者的二度创作被人们所感知,从而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4.
当下影视剧创作中,女性角色被创作者赋予了太多历史文化内涵,使女性角色本体难以承受。本文以张艺谋电影创作为例,分析这一创作困境.并探究解决这一困境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冀东民歌,深沉热烈、豪迈奔放,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原有冀东民歌的创作发展方向是继承借鉴、发展创新,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对冀东民歌的创作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多种文化的多元化,人们的娱乐方式也有了多种选择。冀东民歌的创作也要跟随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勇敢尝试以原有的音乐风格作为基础并加上新的音乐元素,对冀东民歌的创作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才是今后冀东民歌的创作与发展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6.
李颖 《现代交际》2010,(4):83-83,82
该文通过对画家费欣一生的艺术创作进行分析和探讨,试从画家的创作中探讨画家生活历程对其作品的影响,从中学习如何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以及借此认识日常生活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静 《现代交际》2011,(8):78-79
创作理念是随着社会的变化、社会观念的演进,以及人们对创作认识的深入而发生变化的,不管是传统理念还是发展的理念,它本身没有好和坏、先进和落后的区分。但是怎样和观众更贴切、怎样给观众更多的思考余地,以及怎么开阔创作的思野,诸如此类的问题毫无疑问地成为创作者不断研究的课题。我国的电视纪录片随着时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创作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谭谈 《老年人》2009,(2):32-33
生活,创作之源;故乡,生命之根。 我创作的源头,我生命的根系,在湘中那片黑色的土地。 又是开春的日子,又是新春佳节。  相似文献   

9.
我的汝瓷作品《凤凰涅椠》诞生后,好多同事都感叹不已,问我问什么要选取“凤凰”作为创作媒介,为此,我曾经写一些体会,但不足以表述我的创作初衷,现在,我就《凤凰涅椠》的创作再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以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却发现人文精神正在失落。当作家们在创作动机上追求现实利益、在创作视角上转向私人空间、在创作手法上追求标新立异时,青年女作家黎阳却固守着传统作家的精神家园,关注现实人生,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创新。  相似文献   

11.
周凤英 《职业》2015,(3):90-91
计算机领域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精彩的动画效果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动画设计教学,从引导学生掌握思考的方式和发掘学习的多种渠道出发,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夏墨 《中外书摘》2014,(11):4-5
杨绛的小说创作也没有停止,在出国之前她已经发表了《璐璐,不用愁!》,这让她一直对小说的创作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今年,虽说我开始进入耄耋之年,但我不仅没有感到老迈,反而有了更深的人生感悟和创作灵感。这半年来,我重拾放下已久的画笔,创作了100多幅画,送给亲朋好友和孙辈。  相似文献   

14.
小宝 《女性大世界》2006,(3):157-157
《独立日》是金海心的全新创作大蝶中,金海心和罗茜的创作组合,它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成为这个大碟中的亮点之一。罗茜是海心多年的朋友,所以,对海心的个性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15.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经过数千年的洗礼,已是灿烂辉煌。中国古代诗文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中国书法创作则追求志气平和、不激不厉,强调“书为心画”、“达其性情”,中国古代诗文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渗透,使二者的审美精神和理念呈“同源”之势。  相似文献   

16.
陈苗  张涛 《现代妇女》2013,(11):226-226,232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坐标图中,老舍和张爱玲各自有着不同的位置,乍一看来毫无关联,然而细读其小说文本,会发现他们之间最显著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分别以自己的小说构筑起各自的“悲剧世界”。本文试从创作主体际遇、创作对象构成等悲剧性构成的角度比较老舍和张爱玲的悲剧小说创作之异同。  相似文献   

17.
唐萌 《现代交际》2011,(7):77-77
清代诗人兼画家郑板桥的咪竹诗创作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历来鲜有对其咏竹诗的创作心理进行论述。本文从文艺心理学的相关视角,探析郑板桥咪竹诗创作动机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纵观综艺节目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由于综艺类节目可以让受众得到心情上的愉悦,一直倍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综艺节目创作主体语言灵活生动,气质雍容华贵,思想才思敏捷,显然在综合素质方面具备一定的特征。作为创作主体的他们,能够影响到一档节目的收视率。综艺节目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加速演变,曾经在综艺节目中创作主体的地位举足轻重,而现在却成了首先被舍去的一环,综艺节目创作主体开始远离舞台的中心,说的时长大大减少,开始退居幕后或者通过几句话外音表示自己的存在,这种现象学界和业界开始意识到综艺节目演变过程中出现一个新现象——去主持人化。  相似文献   

19.
珊丹 《老年世界》2013,(4):42-42
创作舞蹈的继承与发展 在创作舞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民间舞蹈继承与发展的新作,如:《鄂尔多斯舞》《哈库麦》《喜悦》等;还有一些是编导者根据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对生活动作的提炼与加工后创作出来的现代的民族舞蹈。这些舞蹈动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动作的艺术化,  相似文献   

20.
脉望 《公关世界》2016,(13):110-114
表现现实人生的人物画创作,是当代中国画领域最具时代风神的一个方面。人物画创作的社会影响,主要来自人物画家对现实生活、现实感情的关注。纵观中国的艺术家在不同的时代对于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理论和创作思维,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艺术从过去的政治宣传工具已逐渐成为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的个性化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