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文主义思潮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特征,它源于意大利,与同样诞生于意大利的美声声乐体系有着必然的紧密关系,对西方声乐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它引领了声乐作曲技术达到高峰并将声乐创作导向主调风格的独唱歌曲;又在人文主义者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狂热复古中催生了歌剧艺术;同时带动了对声乐演唱技术的规范性思考和系统性研究。美声声乐体系在这一复杂的综合过程中悄然而生。  相似文献   

2.
声乐表演中的形、神、情及其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神兼备、声情并茂是我国传统声乐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声乐表演理论上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刘栋梁 《云梦学刊》2012,33(5):135-137
歌唱是情感的艺术,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情声交融,声情并茂是歌唱者追求的理想目标。但也有不少歌者舍本逐末.一味追求声音的炫技或表演的花哨,以至于所唱之曲难有动人心扉之妙。从情与声的关系展开分析,就如何才能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帮助歌唱者树立良好歌唱理念。  相似文献   

4.
谈声乐表演和器乐表演中的呼吸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兵 《云梦学刊》2003,24(3):83-84
声乐表演艺术和器乐表演艺术,作为二度创造,把握好“呼吸”(即“气”)是关键,把握好了“呼吸”才能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从事声乐艺术的人群中,特别是声乐表演艺术,无论是演唱还是教学,人们都过多重视演唱的技能技巧,而往往忽视声乐表演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对表演者的影响。文章将通过影响声乐表演心理的因素和培养声乐表演心理控制与调节能力两个方面详尽阐述声乐表演心理控制和调节能力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从而能够引起广大声乐艺术工作者的对这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7.
随着群众基础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当前人们开始转向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声乐舞台表演则满足了群众对于艺术的精神追求。声乐舞台表演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听觉的感官体验,同时还可以获得更良好的视觉感受。因此优秀的声乐舞台表演对于表演者不仅提出了较高的声乐素养要求,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肢体语言能力。通过建立与听众之间的情感共鸣营造更丰富的舞台表现效果,可以让声乐表演者更好地运用肢体语言,从而使得表达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表演者通过何种肢体语言来表达歌曲的意义及意境,进而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9.
阐述了职业定位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对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声乐人才的具体职业定位,指出了目前高职院校在职业定位中出现的偏差。为了使声乐人才的职业定位更加科学准确,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职业定位的依据从校本教材的编写、教师角色的转变、舞台化教学形式的实现以及模块化教学方式的采用等方面采取措施,使声乐人才能感受职业的真实,体验职业角色,确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定位。  相似文献   

10.
古代歌唱家的声乐实践包括教学和表演两个方面。不管是从教学还是从表演来看,中国古代歌唱家的声乐技巧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古代文献关于中国古代声乐技巧的记载和论述来看,国古代声乐技巧涉及到发声、作品处理、语言、戏曲表演等各个方面。其中戏曲演唱是中国古代声乐技巧最完善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要想完整地演唱一首声乐作品,就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从作品的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去挖掘、揣摩、总结,全面设计演唱方案,规划声音,雕琢韵味,塑造意境,以情带声。演唱声乐作品仅有科学的发声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完美的艺术表现。本文将从分析声乐作品的音乐、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把握声乐作品韵味与风格、演唱中的声音和语言这四个方面来谈如何完整演唱声乐作品,如何在演唱中对声乐作品进行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12.
声乐技巧与歌曲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华 《南方论刊》2009,(5):93-94
声乐是一门科学的艺术,声音是“从哪里出来的,共鸣在哪里,气息是怎么回事?”这些是很多喜欢唱歌的朋友经常感到困惑的问题,本文即是将这些基本知识系统的回答诸位喜欢唱歌的朋友们,并就教于各位同行。  相似文献   

13.
美声唱法自传入我国以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是非常曲折的。笔者认为当今的声乐教学应该从混乱的理论中走出来,而达到科学系统的统一。理论要形之有效,方法要有的放矢。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达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语言明了,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道德教育多角色体验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学术论坛》2006,(12):195-199
大学生道德教育多角色体验法是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需要,在主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新体会、新成果。它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大学生道德教育多角色体验法就是通过有计划、系统地组织大学生体验道德关系中的多种角色,领悟相关角色的内涵和道德需要,实现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的转变和飞跃,从而促进他们参与道德实践的主动性,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周文姬 《理论界》2010,(6):141-142
美声唱法作为一种舶来艺术,在演唱中国作品时的形体动作在运用中会遇到削足适履,或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的尴尬境遇。如适当加入中国民族特色的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会对准确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动作的置入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不宜脱离作品内容及风格,任意为之。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音乐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偏失问题是不容回避的.音乐人才的表演能力匮乏,影响到其艺术表现力.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整体艺术美感的培养,强调声音技巧而忽略了形体表演.所以,声乐学生急需补上形体表演这一课.  相似文献   

17.
胡庆生 《理论界》2010,(5):136-137
歌剧就像花岗岩一样,被修砌在建筑物的外部,它是那么的雄伟壮观,是力量的象征;而艺术歌曲则好似大理石般镶嵌在宫殿内部,细腻、华丽、富有工艺性,将宫殿装点得奢华,它是高贵的象征。本文通过对歌剧与艺术歌曲的风格和演唱技巧进行具体的对比与分析,揭示了歌剧与艺术歌曲不同的表演风格及演唱技巧的不同,充分表现出歌剧与艺术歌曲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卫绪华 《理论界》2012,(5):46-47
表演是表演者思想或情感的表达,具有作品所要求的独创性和可复制性,属于作品的一种类型,即我国《著作权法》第3条规定的"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这不仅适应了著作权制度体系化的要求,而且符合艺术理论与生活常识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9.
"情痴说"是潘之恒戏曲表演论的基石,它是晚明戏曲理论中"主情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与晚明文人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情痴说"强调演员的情感体验,与西方戏剧表演论中体验派的理论接近.通过潘之恒的"情痴说",我们对中国古代伶工注重内心情感体验的认识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0.
王海洋 《江淮论坛》2002,(6):120-123
本文从心理美学有关自我体验和角色意识的理论入手,分析这两者的矛盾在古代戏曲创作中的状况.以部分戏曲作品为例归纳了其存在的三种主要形式一、角色意识占主导;二、角色意识和自我体验交互参半;三、自我体验占绝对上风.最后对一流曲家创作中自我体验对角色意识的超越原因作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