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坨,又号金风亭长,小长芦钓师,家居秀水(今浙江嘉兴)梅会里,朱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望族,祖与父辈均尚诗书,家中藏书丰富,他自幼在书卷纷披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朱彝尊是词家又是诗人,他的词集附于《曝书亭集》内,原本共七卷,自定为《江湖载酒集》三卷、《静志居琴趣》一卷、《茶烟阁体物集》二卷、《蕃锦集》一卷。共有词一百九十七调,五百一十六首。加上《曝书亭词拾遗》和《曝书亭删余词》所补辑的词,以及《叶儿乐府》等,共收朱彝尊的词  相似文献   

2.
现知敦煌遗书中,《云谣集》抄录在斯1441、伯2838、伯3251三个卷子上。自《云谣集》敦煌写卷面世以来,此集在迻录、刻印、校勘、注释、考证等方面都产生了诸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但其研究仍留下不少问题。作为最早的词体文学,《云谣集》与其他敦煌所见之曲子词一道,奠定了后世词体的基本走向,为词体的起源和成熟提供了新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仲谋 《江海学刊》2012,(1):201-207
明代的词集评点,自清代以来多受讥评。其原因一方面是明代词集评点确有浮泛率意的缺点,另一方面则在于论者之以偏概全以及对于明代学术的成见。通过对明代二十余种评点词集的系统清理,尤其是对汤显祖评《花间集》,沈际飞批点《古香岑草堂诗余四集》以及卓人月、徐士俊评点《古今词统》等的重点研究,可以见出明代词学批评特有的话语方式、思维取向与审美追求,其以曲释词或词曲互证的批评方式尤具特色。正是这些有别于宋代和清代词学的思维特点与话语方式,决定了明代词集评点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琼州学院学报》2017,(4):33-38
《才调集》由五代后蜀文人韦毂编选而成,收入[唐]无名氏《杂诗十首》《杂词十三首》,其"韵高而桂魄争光,辞丽而春色斗美"的诗学思想贯穿全书,并引起了学界的研究热情。而"杂诗""杂词"作为小传统文学的存在,大多流于文献的考证,其包孕的艺术世界并未得到充分的阐释。"韵高"意在诗歌的音韵和谐,平仄起伏有序,也包含了情感的蕴藉渊厚;"辞丽"意在词采的华丽和情感的含蓄韵味。"韵高"与"辞丽"特征的结合保证了诗歌情感的真挚有力、语言的词采飞扬和韵律的婉转流畅三者的有机统一。"韵高""辞丽"可以透视诗歌情感的表现方式和感染效果,还原诗语后立体的爱情世界。  相似文献   

5.
董以宁是清代文学史程上一位名气不大但人生形态、文学形态均颇特殊的人物。在其各体裁的文学创作中 ,结为《蓉渡》一集的词创作最为擅场 ,其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然详究其实 ,董氏除在“艳词”创作多发越处、为前贤所不及之外 ,其以《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为代表的“悼母词”更为词史补填了空白 ,系“不可无一 ,不能有二”之佳篇什 ,而董氏之词史地位亦可由此二者结合而认知。  相似文献   

6.
钱大昕作为乾嘉时期的一代通儒,不仅在经学、史学方面成就斐然,而且兼擅诗、词方面的创作与评论。《嘉定钱大昕全集》收其《潜研堂诗集》与续集,但未见词作与词论。现从汪棣《春华阁词》所附诸家同作、题辞以及《昭代词选》《国朝词综》等选本中辑得钱氏词作四首,存目两首;另从邵玘《花韵馆词》的卷首题辞以及《練川五家词》所附的评点中,辑得钱氏词论若干条。钱大昕填词清朗疏快,不堆砌典实;论词则持平两宋,兼收众美,体现出通达开放的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7.
清以降词集序跋对婉约与豪放之宗的消解,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清代前期,其特征体现为导引与凸显;二是清代中期,其特征体现为承纳与拓展;三是清代后期,其特征体现为充实与深化;四是民国时期,其特征体现为流衍与完善。清以降词集序跋对偏于婉约与豪放宗尚之论予以了不遗余力的消解,将兼融并取婉约与豪放之体的主张不断张扬开来,从一个视点有力地提升了传统词学批评的层次与水平。  相似文献   

8.
《全唐五代词》整理的《云谣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文字问题,包括书写规则的认识,同音与通假的识别;(二)如何合理处理前人研究成果;(三)具体校订体例。  相似文献   

9.
戴伟华 《学术研究》2022,(2):142-149
世传张志和《渔歌》五首,实为一首,即"西塞山前白鹭飞"。最早著录张志和《渔歌》的为李德裕《玄真子渔歌记》,附录为"遗迹"文字格式,标示"烟波钓徒玄真子张志和"仅"西塞山前"一首。《续仙传》本来记载唱和"共五首",但至晚唐五代模仿《渔歌》的作品增多,《续仙传》传抄者在写本上随自己所见而改易,遂有涂抺修改的"二十五""二十余"的不同版本传世。《渔歌》唱和初式结句第五字有一固定字,这由《经国集》载诸人《渔歌》唱和所证明,说明《渔歌》五首是唱和产物。南宋陈振孙之前尚未把五首《渔歌》视为张志和一人之作。苏轼与黄庭坚的"渔父"创作也证明张志和只有"西塞山前"一首。《渔歌》词名见于李德裕文载录、日人和作,约在唐大历至元和年间,而《渔父》词名在晚唐五代出现。故《渔歌》者,中唐之名也;《渔父》者,晚唐五代之名也。  相似文献   

10.
晚清湖湘派词人杨恩寿以戏曲家、诗人名于世,在词学领域也有一定建树,其《论词绝句》三十首及《词余丛话》部分内容体现了推尊词体、推崇姜张和浙西词派词风、严审词律等词学主张。杨恩寿有《坦园词录》七卷,学习姜夔张炎词风,词境多为清冷、寂苦、伤感,在用词、修辞上,多选用寂冷色调,词境伤感清苦。杨恩寿词虽为曲家之词、诗人之词,在晚清湖湘词派中,被称为“同光三家词”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词集评点是词学批评的基本手段,其优势表现为能够针对具体作品,结合词体特征和词学研究关心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阐发词学思想.词集评点的批评方法在明清两代普遍使用,评点形式既灵活,又相对独立,能够充分实现批评的目的.词集评点的批评功能从不同的层面得以实现.理论层面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感性的即兴点评体现出评点者的审美感悟,理性的评析展示出评点者的理论思考;文献层面的材料汇集、笺注考释则是词集评点突出的学术手段,突显出词学批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张志和《渔父》词五首是早期文人词的代表作品,被称为“渔父”词之祖,仿作、翻作不断,在唐宋时期形成一个传播链条。在传播过程中,渔父词突破了原有《渔父》词调的束缚,丰富了渔父词的内涵,渔父的形象也由单一欣赏型转向凝结创作主体情感的复合型。  相似文献   

13.
宫立 《云梦学刊》2015,(1):27-29
十卷本的《唐弢文集》几乎收录了唐弢的全部文章,但仍有遗漏,《一年来之上海文艺界》和《读词闲话》即是证明。前者是评述1933年上海文艺界的重要史料,后者是唯一的一篇关于旧体诗词的评论。  相似文献   

14.
南宋著名格律派词人吴文英之《梦窗词》,幽邃丽密,索解甚难,论者比之于唐诗中之李商隐。本文就其五首词之读解问题,与陈洵、杨铁夫、俞陛云、刘永济等近世词学名家商榷。  相似文献   

15.
相传为韩所作的《香奁集》 ,确属一部声情并茂的“声诗”选集 ;它的传世 ,为后人全面考察词体文学经历“声诗”阶段并逐渐演变为成熟的长短句的复杂过程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文本依据。本文通过对《香奁》诗和《云谣》《花间》词的综合考察 ,描述了晚唐五代合乐曲词的演进轨迹以及声诗对提高长短句的艺术品位产生的内在影响。《香奁》和《花间》的比较研究 ,不仅勾勒出唐五代声诗的体裁种类 ,更揭示了以《香奁》诗为代表的声诗作品 ,最终要被更加协律的长短句所代替 ,这也是晚唐五代倚声文学发展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6.
顷阅张伯驹、黄君坦两先生选编、黄畲先生笺注之《清词选》(中州书画社出版,1982年3月第一版),以《疆村丛书》内《词莂》所采词人为主,加以扩充,计共选录有清一代词人六十八家之词作一百六十一题一百七十八首。且附撰有作者小传,各词皆予注释,并摘录有关轶事、词话,加以笺评。其中于文廷式之词作,颇予重视。盖统计是编之中,各家词作入选之数多寡不等,除朱孝臧、蒋春霖两家最高各六题六首之外,入选五题五首者仅七人,(朱彝尊、纳兰性德、厉鹗、邓廷桢、龚自珍、王鹏运、文廷式。另四人陈维崧、张惠言各四题五首,郑文焯三题五首,周之琦二题五首。)而文廷式得列其中焉。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校编<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并对<花间集>、<尊前集>、<乐章集>、<山谷词>、<片玉词>、<姑溪词>、<赤城词>等词集予以校跋,将清儒校勘经史之法,灵活运用于词籍校勘,形成词籍校勘之学.辨讹误、校倒文、补阙漏、校词律、辑遗佚,其词籍校勘方法、原则及校记处理均有独到之处.而王国维词籍校勘之学不仅有深厚的学术渊源,也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戴伟华 《学术研究》2023,(2):143-151
正如《渔歌》在张志和等与日人唱和中互补完成格式规定,《忆江南》格式也是在白居易与刘禹锡唱和题名互证中完成。《忆江南》“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将文字词与音乐曲调作区别,关联“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之句乃“每首五句”之句,说明刘禹锡和白居易词已有文字规定格式,而“曲拍”只是指《忆江南》曲调,类似后世之词谱,无音乐功能,“曲拍为句”的实际意义指依词式填词,而非依曲调填词。刘禹锡所和白居易“春词”《忆江南》当为二首,而“山寺月中寻桂子”是“秋词”内容,不在和诗范围之内,刘诗没有遗逸。《忆江南》调名异题,说明初词依调填词方式与音乐的关联,后变为依词填词与音乐分离的词体创作状态;而调名随内容而易名,反映了词由调名与内容一致向内容与调名分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 例言一、《愚鼓词》系王船山先生词集之一,内分《前愚鼓乐》和《后愚鼓乐》两部分。《前愚鼓乐》为鹧鸪天词十首,《后愚鼓乐》为渔家傲词十六首,最后并附有和青原药地大师《十二时歌》一首。它是用道家乐歌形式阐述内丹丹法,借以抒怀之作。金陵刻本卷首题“夕堂戏墨卷八”。《船山遗书》金陵刻本和太平洋书局排印本及邓显鹤《船山著述目录》均列入“子类”。中华书局《王船山先生诗文集》作为附录列在末  相似文献   

20.
柳永词艺术成就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至柳永而大变的事实存在 ,与柳永终生对词的艺术创新追求密切相关。柳词艺术创新之成就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开创铺叙 ,以赋为词 ;(二 )升华点染 ,始用钩勒 ;(三 )使事用典 ,化俗为雅。柳词中的这些艺术成就 ,不仅是导致《乐章集》成为宋词艺术史上一座高峰的原因之所在 ,而且扭转了当时的词风 ,对后世词的雅化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