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介卿是近代哈尔滨著名报人,《滨江时报》是他创办的一份民营商业报纸。在他的经营领导下,该报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颇有影响的民办报纸。范介卿和《滨江时报》在中国近代东北"城头变换大王旗"的背景下,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坚持办报长达十六年半之久,为旧中国民营报业历史上商人办报留下了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2.
"孤岛时期",上海租界内的民营电台与日本方面的抗争以及对于广播电台自主性的争夺贯穿始终,在上海的各方势力对上海广播事业话语权的争夺也甚为激烈,这反映了当时各方势力对于广播这一宣传利器的重视,广播事业话语权变化的实质是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报业在经历了一百几十年坎坷曲折的历史之后,今天已经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时代。在新的时代环境及发生于其间的社会变革面前,中国报业正经受着严峻的历史考验。尤其是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报业上升发展的势头已成为过去,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营企业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兴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在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里 ,很多都是为生计所迫才走上经商办实业的道路。由于受到长期的封建体制与后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 ,民营企业家是一个受到普遍贬抑的阶层 ,没有得到与其贡献相配的社会地位与公众认同 ,无商不奸、唯利是图、投机倒把等等曾一度成了民营企业家的本质属性 ,完全忽视了民营企业家作为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经济发展推动者的正面角色。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萌生、发展、壮大直至形成气候的 ,期间 ,中国民营企业家 ,尤其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家能坚持到今天 ,除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之外 ,长期企业家生涯中形成的深厚的历史与社会责任感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综观近年有关上海及上海文学的研究,往往泛泛地将其纳入中西现代化的百年进程中进行考察,忽略了上海在建国后十七年特别是建国初被社会主义文化"改造"的历史及其复杂性。《上海的早晨》通过描写新中国成立初劳资之间争夺城市空间的斗争,表达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获得独立的特定历史阶段对物质和资本的复杂感受。本文从改造的主题、新人的形象、空间的叙述三方面重读这部作品,指出作者革命理性与都市感性的交织与笔下这段革命与浮华变奏的历史构成了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上海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民营科技企业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谓“一枝独秀”,其所得的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是上海其它类型的中小企业无与伦比的。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对促进上海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其所取得的成就与其在上海的社会经济地位还很不相称,发展状况也不能满足上海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1上海民营科技企业的总体发展规模偏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够突出上海民营科技企业的总体发展规模偏小,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够突出。据国家科委统计表明:1997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已超过10万…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报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报业产业化经营将成为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形式。但由于长期处在计划经济的操控下,我国报业产业化经营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体制制约发展,改革进程缓慢;观念滞后,缺乏产业意识;经营单一,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人才结构欠佳,经营管理人才奇缺;经营管理方法落后,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等等。因此,解决上述问题既需要体制改革、经营观念转变,又需要人才引进和培养、管理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不断出台,民营资本进入电视业受到国家空前鼓励,文化产业“十二五”倍增计划更是推进银行支持民营电视发展.但民营电视在与同业争夺银行资金中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定位模糊以及自身经营缺陷也不利于吸纳银行资金.为此,民营电视公司要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尤其要持续创新内容制作,拓展播出渠道,优化产业运营,转变管理方式;同时,商业银行要提升对民营电视公司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报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报业产业化经营将成为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形式.但由于长期处在计划经济的操控下,我国报业产业化经营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体制制约发展,改革进程缓慢;观念滞后,缺乏产业意识;经营单一,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人才结构欠佳,经营管理人才奇缺;经营管理方法落后,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等等.因此,解决上述问题既需要体制改革、经营观念转变,又需要人才引进和培养、管理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0.
民营中小企业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和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的特殊性,使民营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少问题,特别是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转型的压力,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本文结合茂名市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阐释了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及问题,并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提升途径进行了初探,对中国民营中小企业未来发展寄予了希望。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上海发展方向问题 把上海建成为工业基地、外贸基地和科技基地。这个提法,我看是符合上海的历史特点和经济特点的。 解放前,上海就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根据1947年统计,全国有大小工厂14,078家,其中7,738家在上海,占54.9多。到1948年,工厂数已增至12,570家。由于工业集中上海,  相似文献   

12.
石雅如  董欣 《青海社会科学》2001,(6):113-115,106
面对新世纪 ,青海经济要实现超常规发展 ,站在宣传、倡导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前沿的报业更应该超常规发展。从第一份现代报纸出现到改革开放前夕 ,青海报业随社会潮流的波动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迂回曲折的历程。改革开放 2 0年 ,青海报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是由于受地域、经济和人文环境等影响 ,与全国发达地区的报业发展相比 ,我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 ,随着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 ,在一些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拉得越来越大 ,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回顾发展历史 ,研究发展现状 ,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看,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公元一世纪后印度文化的传人,主要是印度佛教的传人,它对中国文化发生了很大影响;第H次是从17世纪明朝中叶以后西方文明的传人,开始主要是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传人的西方文明;第三次是“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这三次外来文化的传人中国,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时代的差异以及传人的方式和性质的不同,而在中国产生了不同的作用.这里只想就印度佛教传入的历史过程来看看外来文化与原有文化在接触之后所发生的一些现象,并透过这些现象看看我们能否从中得到某些…  相似文献   

14.
张梅 《兰州学刊》2000,(4):78-78
中国报业在经历了晚报复兴,扩版狂潮之后,迎来第二个快速发展时期,并进入了以中心城市为地域特征,以都市报纸异军突起为首要特点的报业发展新阶段。有人说,我国的都市报是在全国2000多种报纸激烈竞争和市场分割基本完毕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这种说法不无依据:十几年前,如要问谁是报业老人,人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指出《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当属中国报业之冠。而在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中,报摊已没有固定的“老大”的位置,倒是“新人”辈出,其中一些都市报渐渐稳占“龙头”地位。这一点也不奇怪,城市化和城市的现代化必然需要大众传媒快捷地、…  相似文献   

15.
由上海中山学社、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同盟会成立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7月29—31日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80多位学者向会议提交了69篇论文。会议主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关于同盟会;(二)关于孙中山与其他革命党人的思想;(三)关于同盟会、辛亥革命与周边国家革命运动的关系。张磊《中国同盟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认为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在民主革命年代起着“革命之中枢”的作用。蒋永敬《孙中山革命希望的新纪元———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从“中华民国”、“三民主…  相似文献   

16.
民初时期,随着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迅速崛起和外资传播业的刺激,以报业为主体的哈尔滨新闻传媒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其中,<滨江时报>以其影响大、创刊时间长而闻名.研究<滨江时报>的报道内容及特色,有利于了解民初东北民营新闻传播业在推动地方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澳门报业 ,在中国近现代的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 ,虽因日本军国主义的迫害和澳葡当局的干涉 ,澳门报业迅速跌入了低谷 ,然而 ,正是在中国抗日战争这段特殊时期里 ,由于澳门自身所特有的政治地位 ,使处于低谷时期的报业在中国抗战史和中国报业史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 ,活跃于中国报坛的基督教传教士所办报刊 ① ,无疑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工具 ,但它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和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近代报业文化的引入  十九世纪初期 ,当表露了西方近代报业文明的传教士报刊最早出现于东方之际 ,清帝国统治下的中国报业 ,仍然是封建官报的天下。自封建官报之后 ,又产生了民办的小报和《京报》。小报的出现 ,虽然突破了官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 ,揭开了中国民间办报历史的第一页 ,但是作为非法报纸 ,面对无休止的封建限禁 ,终难实现自身的完善。而对社会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9.
全面抗战爆发后,沿海大量民营工业迁入大后方,内迁企业通过改造、合作、出租出售、扩建及新办民营工业等方式,大后方民营工业获得了一个嵌入式发展的良机。但1942年后民营工业陷入衰退,究其原因,国民政府的政策导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笔者从民营工业的贷款情况、税收负担以及政府对民营工业的统制三个维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战时大后方民营工业嵌入式发展的成败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研究虽然开始于20世纪初,但真正的繁荣和发展却在抗战时期的重庆。这一时期,报业的竞争、新闻院校的集中、新闻研究学会活动的开展,掀起了现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的高潮,得出了许多重要的结论,形成了现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和新闻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