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法理学乃至法学研究不断转型升级的学术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的发展史。二者之间存在着正向函变关系:一方面,法治实践在价值理念、制度建设、运作理路等方面的变革创新,为法理学研究提供了动力基础;另一方面,法理学研究通过在理论基础、研究主题、研究聚焦等维度的转型升级,为不断变迁的法治实践做出了理论因应。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我国的社会生活和法治建设已然进入新时代,而法理学研究也正在逐步迈向“法理”的理论自觉时代,并在内在品性、外部特质、思维属性等方面逐渐呈现出法理化、回应性、思辨性特征。总之,与法治建设同频共振,这无疑既是法理学得以发展的规律性启示,也自然是发展“中国的”法理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法理学是一门解释的艺术,用解释学的方法研究法理学有助于建立起更加科学的西方法理学学科体系。英国学者阿伦·布洛克将西方思想分为超自然的、科学的、人文主义的三种模式,对应而生的就是西方法理学的三种解释划分进路:超自然的解释、科学的解释和人文主义的解释。“法律与空间”研究是西方法理学的解释转向背景下兴起的法律运动,以法律地理学的叙事风格影响到我国法学界。法律地理学从法理视角为解决“大国法治”中的地域差距、城乡差别等制约公平正义实现的因素,实现不同空间区域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和方案,其对“大国法治”的解释力值得期待。西方法理学的研究需要年轻学者的加入,年轻学者要有紧迫的时代责任感和强烈的家国情怀,将西方法理学的研究与法治中国的实践结合起来,吸取西方法理学中的精华部分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法治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3.
王船山礼学思想在学术界多有关注,但其遵礼实践的逻辑展开在学术界缺乏探讨。船山遵礼之道的逻辑开显表现为如下几个层次:即作为遵礼之礼的"礼"彰显为人道而为人之独;作为遵礼之理的"理"贯通于气、礼之间,并与人息息相关;"礼"与"理"贯通:彰显了遵礼的必要理由而最终得以逻辑展开。船山遵礼之理的逻辑展开,实质上彰显了礼、气、理之间的相互贯通与度越,背后实质上凸显了船山遵礼实践的必要理由。  相似文献   

4.
舒国滢 《学术界》2001,(1):101-110
论文把"法理学"与"法哲学"两个外文汉译名称的引入作为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事件对待,并对目前学界并用两概念的因由和后果作了简要的考察.通过对"法哲学"与"法理学"概念形成的辨析,文章认为,两者在学术传统、学科归属、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四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所以人们在断言"法理学是法哲学"或"法哲学是法理学"时,应当明白谈论的是什么语境中的"法哲学"或"法理学".文章指出,中国的法理学大体上属于法学家的法哲学,但长期以来,法理学家们对实在法的制度和规则本身并不十分感兴趣,不是从实在法的内容本身出发来思考问题,而是把自己的理论兴趣转向对实在法的隐性背景的解释.这种"注释法学"所造成的损害是严重的它不仅没有使法理学完成与其他学问(如政治学)的分离,而且败坏了法理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及大学基础(主干)课程的声名和学问的品格.  相似文献   

5.
情、理、法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意蕴 ,在不同社会人际关系的互动和社会秩序整合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从人的自然属性意义上说 ,情是本能的情欲 ,理是人独有的用以控制和调节人的欲望和行为的一种能力 ,法是人为了生存而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 ;从中国古代宗法伦理社会角度说 ,情是基于血缘的亲情及推演 ,理是血缘人伦之礼 ,法的积极含义等同于礼 ,消极的一面是刑 ;在现代法理社会中 ,法是基于人的主体性 ,实现人的尊严和幸福的规则体系 ,理则是人对自身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合理的设计和选择的理性 ,情则是作为人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情感体验和人性提升。可以说 ,情、理、法决定人的基本生活样式 ,三者作为人的共同属性始终是构成伦理体系的三个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6.
行政合理性原则在国内一直地位模糊,主要原因来自理论层面。行政自由裁量行为与羁束行为的传统划分以及形式法制主义观念,使该原则之"理"与"法"的内在联系未受重视,甚至不经意地被割裂。从法理学角度辨析,两者乃具有内在同一性,并且这种同一性恰是合理性原则的要义所在,也是其作为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真正基点。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文化世界是人与自然一体建构的,是一个文化本体的世界状态图式,加之"道"与"德"的一体建构,其理性的文化性是不言而喻的。老子合二而一的文化理性决定了其"自然"辩证法是"文化理性的"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包容的和关于修为的实践—伦理辩证思想,构成了老子关于遵循"自然"之理的、"文化理性的"实践—伦理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学知识效应生发于法治中国的建设实践之中。在知识论语境下,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学知识效应的发生机理、实践进路和法治现代化功能,是对法治中国实践成就如何由经验形态知识到原理形态知识转变的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学知识效应涉及法治中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促动知识转化的主体、知识生成的逻辑、政理和法理的联系、新概念到新范式的升级、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塑造、社会主义法学体系的构建和中国法治话语的生成等一系列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有效沟通法治中国的实践成就与法学知识体系、破解法学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促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先秦文化以自然为核心,研究自然的规律以及由自然内部引申出万物的条理和秩序;以自然论人生,"天人一理"讲感通;由天道而归于立人道,而天道之仁,即表现于自然,自然之理与做人之理同一。法则自然成为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研究先秦文化中的自然观,对于今天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个体之域与公共领域——以成己与成物过程为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之域或私人之域涉及与个人相关的各个方面,后者既非直接呈现或展开于社会之中,也不能完全为社会所控制和支配.与之相对的公共之域,则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相互作用之上,具有开放性、外在性、公开性等特点.就成已(成就自我)与成物(广义的变革世界)过程而言,个体之域的确认,蕴含着对人的独特个性的关注.作为具体的存在,人总是参与不同的实践生活,并在社会实践的多方面展开中,形成了多重的存在形态(包括"身份"和角色),公共领域的社会成员与个体领域中的个人,也可以视为广义上的不同"身份"或角色.作为同一存在的不同形态,这些不同的角色或身份具有本体论上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同时也使身份之后的存在领域难以相互分离.而是更多地呈现为彼此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西方法理学对中国法理学的影响十分深刻。由于语言对学术传播的决定性影响 ,在西方三种法理学中 ,英美法理学对当代中国法理学的影响最大。在论题、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 ,英美法理学对当代中国法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 ,由于文化和学术传统的不同 ,英美法理学的学术风格对中国法理学的影响甚微。其实 ,英美法理学的学术风格对于中国法理学的发展 ,特别是对于解决法理学与法律实践的脱节问题 ,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著作<过去和现在>中,黄宗智先生坚持从"实践"出发展开研究,可称为"迈向实践"的法学研究.这种研究找到了沟通部门法学与理论法学的途径和方法,它可以以实践反思表达,从而有助于认识实践本身;可以以实践反思制度,从而使研究有政策意义;可以从解释实践出发建构理论,从而使研究有理论意义.这种研究有可能摆脱西方社会科学主流的主客二分法,成就真正理解中国法律实践的法治和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争论。这些问题和争论有其思想上的渊源。这里面就有一个如何理解的问题。理解中有三个层次的问题 ,理解和认识的反向特征是导致我们的法制困境的认识、理解上的原因。我们的法制建设中有很多的困难要克服 ,我们在思想上应有清醒的认识 ,唯有如此 ,我们的法制进程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14.
从词源学与法学自身的发展史看,法学的实践性面向不容否认。导向于实践的法学思维可被称为实践法学思维,它可以分作三个层面。在哲学层面上,实践法学思维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实践哲学本身,它的内部又包含着两支传统。在法哲学层面上,这种思维主要探讨两个论题,即正当性与科学性,前者追问法律作为行动理由的正当性基础何在,后者则回答法学是否具有科学知识的属性。在法学方法论的层面上,实践法学思维通过不同方法来追求合理性与理性这两种不同的目标。因此,实践法学思维呈现一种三层面上的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15.
宗教立法之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且信教群众较多的国家,要对新时期宗教问题特点重新认识,了解我国宗教立法现状及其不足,进一步完善宗教立法,以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之权利。  相似文献   

16.
公民医疗权利是在二十世纪以后随着自然法的复兴而在实在法上确立的。作为公法上的权利,其对应的国家医疗保障义务起源于法哲学中关于国家设立目的理论。作为私法上的权利,其基础是自然权利理论,其中医疗自主权起源于康德的法哲学。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眺望权的主张也日益增多。文章从法理学的角度入手,分析眺望权的功能和价值,研究其基本法律问题,并通过分析其在国内外法律中的地位与适用,探索其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18.
何勤华教授所著的<中国法学史>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的顺序编排体例,全书架构恢宏而又严密细致.该书资料丰富,内容充实,有其独创性.此书是当代第一部系统的法学学术史著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法学的发展及其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回顾了女性主义法学发展的历史 ,分析了女性主义法学产生的思想及社会根源 ,提出 :现代社会多元的价值观、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及西方社会固有的人文传统 ,都将使女性主义法学思潮长期存续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