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千百年来,一曲《长恨歌》脍炙人口,读者叹为观止。然而,关于《长恨歌》的思想内涵及诗人的创作意绪至今仍众说纷纭,没有一种解释能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今就思考所得,写出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正> 解放后,历届中学教材审委会一直将茅盾的《白杨礼赞》定作重点教材,要求学生背诵。可是,很多教师反映,学生学习本文时,感到乏味。这篇文章在1943年3月出版的《文艺阵地》上一发表出来,文艺界对它的含义立即心领神会,辗转传阅。为什么当时引起轰动的文章,现在却“乏味”了呢?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3.
关于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的主题问题,曾经引起不少人的争论。一个主要的分歧,就在于它是“讽谕诗”还是“爱情诗”上边。参加讨论的许多同志,在分析《长恨歌》本身和参证《长恨传》外,还参考了不少材料,但在论断上却仍然缺乏足够说服对方的力量。同时也存在对同样价值的资料各取所需,不管其他的缺点。比如有人拿白氏女《自题诗卷集末》的“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的诗句来证明《长恨歌》是“有风情”的,  相似文献   

4.
《长恨歌》主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恨歌》是一首写李杨爱情悲剧的感伤诗。诗人的用心并不是要为后世帝王提供贪色亡国的历史教训,而是要表达他对人间爱情的看法。白居易认为爱情应该象李杨那样真诚持久,专一不二;同时爱情又不能象李杨那样只顾及彼此相爱而贻误其它,它应具有崇高的社会品格。这就是白居易的爱情观,它在作品中得到了深刻而完整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6.
对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文学史家多持双重论,即作品既有对唐明皇荒淫误国的讽刺、批判,又有对他和杨贵妃爱情的同情和歌颂.例如游国恩等五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游本《文学史》)上说:"诗的前半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诗的后半,作者用充满着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诗的客观效果是同情远远地超过了讽刺,读者往往深爱其'风情',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史上,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部文学名著,人们对它交口称赞,传诵不绝。可谈起对它思想内容的理解,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白居易的著名长诗《长恨歌》就是这样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对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文学史家多持双重论,即作品既有对唐明皇荒淫误国的讽刺、批判,又有对他和杨贵妃爱情的同情和歌颂。例如游国恩等五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游本《文学史》)上说:“诗的前半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诗的后半,作者用充满着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诗的客观效果是同情远远地超过了讽刺,读者往往深爱其‘风情’,  相似文献   

9.
<正> 一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争论已久,迄无定税。“讽谕说”认为是讥刺唐明皇沉于女色而不悟,否认李杨之间有爱情;“爱情说”则认为是颂扬李杨爱情的坚贞专一、生死不渝。这个问题之所以长期争论得不到统一,除了诗歌本身的复杂性外,白居易本人对这首长诗的看法的不一致,也常常是论者各执一端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名作《长恨歌》主题,历来聚讼纷纷,或主讽谕,或主爱情,或双重主题(爱情兼讽谕),或自伤等,甚为歧异。这个笔墨官司至今尚无定论。总观上述之说的论辨,其共同点是以史证诗,但史最大缺陷是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分,这样很难弄清这个笔墨官司的真假。如若从它产生的时代对它赋予的审美观念,诗歌发展的方向,以及白居易的全人全作上去把握《长恨歌》主旨,这样做岂不更让人信服呢?《长恨歌》成为千古杰作,原因在于作品塑造的悲剧形象:杨妃是一代美人,唐玄宗是将  相似文献   

11.
由明末冯梦龙编撰的《警世通言》,有一篇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短篇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刘叶秋同志认为“它通过杜十娘追求自由幸福的坚强意志和宁死不屈的刚烈行为的描写,表现了古代女子的纯洁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有力地完成了反封建的主题。”(见中华书局《古典小说论丛》1959年第一版84页) 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印的文学小丛书《杜十娘》,编者在前言中写道:“《杜十娘》就当时反封建的意义上说,确是较为完善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对《长恨歌》的主题 ,本文一反传统的“政治”、“讽喻”说 ,或者“双主题”说 ,而从最一般的人生真情进行探讨 ,进而解释了人们对《长恨歌》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赞同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演绎推理?逻辑界的认识不一,就给出的定义看,可归结为以下四种意见: 一,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二,演绎推理就是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 三,演绎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联系的推理; 四,演绎推理就是遵循充分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原则,由前提必然地推出结论的推理。第一种意见把“从一般到特殊”作为演绎推理定义的种差,显然是试图从认识过程揭示  相似文献   

14.
在这些年关于某些事物的本质是什么的争论中,几乎未提到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作者认为这一问题其实还未真正解决.但这并不是说哲学与逻辑学史上就没有过对于本质的比较正确的解释.亚里士多德解释过本质,近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对本质的看法也在趋于统一。本文通过揭示本质在近、现代科学中的应用,证明了近、现代科学对本质的看法与亚氏看法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确认了什么是本质,说明了为什么不能把本质解释为事物的共同点,并指出了本质与现象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的主题意蕴是什么,从小说问世之日起,一直作为一个神秘而诱人的话题,吸引着许多评论者探寻的目光。应该说,近年来这种探寻深入多了,但我认为一直到今天评论者都还没有真正准确地把握它。之所以会如此,这大概是每一部优秀作品都可能出现的情形,因为优秀作品的健力,就在于人们往往一时很难以把握它和穷尽它。从80年代初“《围城》热”在大陆兴起以来,评论界探讨《围城》主题意蕴的兴趣一直不减。这种探讨就总的情况看,前期主要是从社会政治角度对它进行评判。这种评判应该说是比较深入的,但却没有真正抓住…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长恨歌》爱情主题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有爱情说、隐事说、讽谕说、婉讽主题说、感伤说、双重及多重主题说、无主题说与泛主题说等多种,本文在学术史回顾的基础上,探究产生诸说的原因,且立足于白居易的自述、编集过程与时人的看法,对《长恨歌》进行深入解读与进一步考证,以证定《长恨歌》主题是表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真挚的爱情,并着重对"婉讽主题说"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7.
批判理性主义也称"证伪主义"、知识进化论,认为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说,其中必然潜藏着错误,需要通过"证伪"发现并矫正其中的错误,推动知识进步;科学包含错误并非缺点,而是知识探索过程的必然现象,"可证伪性"正是科学之为科学的标志。《长恨歌》主题解读、阐释过程的分歧正是提出新说,"证伪",再提出新说,再"证伪",不断"试错",最终更加逼近《长恨歌》主题真实面貌的研究过程,参与者的"试错"都在某种程度上做出了贡献。批判理性主义强调理性的批判(非意识形态或单纯学派之争)和这种批判精神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理念对推动中国学术的深度拓展与实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 ,《长恨歌》主题的研究日趋深入。在这一过程中 ,先后出现了隐事说、讽谕说、爱情说、感伤说、自伤说、多重主题说等六种主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1000多年来,人们一直都在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比如,在古希腊,时间的定义问题对哲学家的困扰更甚于对数学家的困扰。在伽利略的伟大发现之后,牛顿把时间最终定义为数学上的量。但是,这位伟大的英国科学家认为,时间是一个被神秘气息所覆盖着的客体,因为时间独立于任何物体,在一切之上,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伪科学与科学、非科学、超科学、自然科学界域内的错误理论的区别进行具体分析 ,探讨了伪科学在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方面的本质属性 ,本文认为伪科学具有拟科学性、功利性、作伪性、怪异性等四种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