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人的本质观,是指人们关于人的本质的观念性认识,即对人的本质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的本质是人之为人的根据和根本性质。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作为古希腊人学的集大成者,在总结前人的人学思想基础上,对人的本性、定义、公式是什么作出了多种表述,其中"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三个论断,是他关于人的本质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概括,是他的人的本质观的基本内容。亚里士多德的这些思想可以说是达到了古希腊人学思想发展的最高境界,即使是在今天,仍然是十分深刻而富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论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的本质观上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三个重要命题 :“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政治动物”。这是他分别从理性认知和社会生活两个视角对人的哲学的把握。“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这一命题集中体现和概括了古希腊爱智慧的传统 ;“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命题强调人超越于动物的精神属性 ;“人是政治动物”这一命题素朴地猜测到人的社会属性。只有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命题才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亚里士多德在人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亚里士多德的人的本质观的缺陷在于 ,他没有充分重视和发挥手脑结合的劳动实践 ,而这恰恰是理性和社会性得以产生和统一的基础 ,是人的真正本质。亚里士多德的人的本质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的人的本质观的一个古老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3.
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既有历史的沿袭,又有时代的特征。但是教育理论的精髓,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无论是中西方都是一脉相承。文章拟从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本质观”的三个重要命题出发,对亚里士多德零散的教育观加以归纳与整理,以期能对当今教育实践,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伦理充满内在张力.这种张力表现在城邦的生成、城邦存在的目的、城邦政体的选择、维护城邦的稳定和秩序的原则、对待城邦内政治冲突的态度等诸多方面.这种张力的根源,首先,是哲学和政治之间固有的张力在其政治伦理中的内化;其次,是其形而上学、人类学、认识论、目的论等哲学思想的二重性在其政治伦理中的体现.这种内在张力并不意味着亚里士多德在政治伦理观上自相矛盾,恰恰相反,他蓄意保持这种哲学的理想性和政治生活的现实性之间的张力,因为这正是政治伦理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是从悲剧人物自身寻找悲剧产生的原因,这开创了西方悲剧观的一个源头,也和中国悲剧观区分开来。我们清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不但可以梳理出西方悲剧理论发展的线索和源头,而且可以比较中西悲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周有光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重视信息化时代的语言文字教育,能从文化视角动态地看待语言文字,揭示语言的文化价值和交际价值.他的语言教育观有三大基本内容、三个核心理念和三条指导原则.剖析他的语言教育观有利于解决当前语言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有利于制定科学的语言学习策略、构建科学的语言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实质是对人的素质的塑造行为。江泽民“创新力教育观”是建立在对人类本质及其延续的规律性的揭示的基础上。它包括创新力教育与教育整体创新力的提高的有机结合。人类的本质在于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创新力教育观”体现了这种人类的本质要求,并构建了实现这种要求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实质是对人的素质的塑造行为。江泽民“创新力教育观”是建立在对人类本质及其延续的规律性的揭示的基础上。它包括创新力教育与教育整体创新力的提高的有机结合。人类的本质在于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创新力教育观”体现了这种人类的本质要求,并构建了实现这种要求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就偶性而言的存在”是亚里士多德揭示的四种存在方式之一。本文利用亚里士多德讨论偶性的核心文本,亦即《形而上学》E 2-3,并结合理查德·索拉比和多萝西·弗雷德讨论这一主题的相关文献,深入分析了亚里士多德在其中所表达的有关偶性的形而上学思想,揭示了偶性的存在论的内涵,即,它并不指向反常或例外的事情,也不仅仅指各种伴随性的属性,而是在更根本的意义上指向一类基本的存在,即具体的可感事物,因为构成偶性存在的根本规定的是“可以是别样”,而这恰恰是一切经验存在物的基本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0.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对灵魂问题有所关注,古希腊哲学家在阐述自己哲学见解的同时也无法回避灵魂问题。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前人关于灵魂问题的学说后,提出了特色鲜明、更有说服力的灵魂学说。他将灵魂看作是具有诸官能的自然物体的原始实现,为灵魂提供了一种功能主义的解释,从而避免了前人在灵魂问题上陷入的困境,有效地解决了灵魂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自足"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判定幸福与否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来意义上的"自足"强调以自身为目的的完满状态,但"属人的自足"离不开外在善的支持。与柏拉图、犬儒学派、庄子以及康德自足观相比,亚里士多德的自足观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他主张在城邦的共同生活中积极奋斗,实现人生的自足、幸福。在物质方面过度消费、精神家园失却的现代社会,亚里士多德的自足观启示着现代人探求幸福的路向:在拥有中等财富的基础上,追求严肃而有闲暇的沉思生活,抑或第二好的合乎德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中外哲学家主要是从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中认识人的本质,存在着将人的本质与人的属性相混淆的现象,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从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入手,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高的善就是幸福,人的幸福是合乎人的德性的实现活动.只有合乎最好最完善的德性的活动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幸福是最好、最高尚、最快乐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从灵魂学说出发,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首次提出并论述了教育效法自然的原理.他把这一原理运用到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和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之中,不仅推动了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并使之达到了顶峰,奠定了近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观念,而且也为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必须向素质教育观念转变,以学校课堂为主的教育模式必须走向与开放的大教育观相适应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因此,大学的办学者、教育者和学习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资源利用观、育人模式的改革观、教育教学观和现代学生观.  相似文献   

18.
德性荣誉观在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荣誉观又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与发展。所以,二者德性荣誉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具体来说,他们都肯定了德性与荣誉的联系,但对德性内涵、类型以及指向的理解有所不同;都有自己的荣誉域及荣誉准则,但是因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而存在差异;都主张德性荣誉获取的内在性,但托马斯·阿奎那进一步要求德性荣誉获取的外在性。对二者德性荣誉观的内涵、荣誉域、荣誉准则以及获取途径的比较,一方面使得我们对德性荣誉观的认识更为系统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纠正现代荣誉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被狭隘化和被边缘化倾向,为现代荣誉观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树立科学的人才教育观,对于现代人才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地抓好人才教育,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分析中美儿童教育观之间存在的根本差别,对于撇弃当代中国社会仍以成人意志为主的儿童教育观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苏斯博士鼓励儿童追求自我的写作意识,解读当代美国儿童文学所体现的以儿童为本的儿童教育观,得出人类在其生命的早期便要敢于突破自我,保持激昂自由的精神,肯定自我独特的社会体验,学会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苏斯博士的作品有力地表现出美国人鼓励其儿童追求自由个性的儿童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