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科学主义政治哲学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对西方科学深入认知的基础上所构建的一套价值体系。它对国家政治生活和人生哲学的改造尤为关注,试图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重新构筑中国政治生活的基石,但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困惑和迷惘,最终出现了分化和转向,融入到现实的政治运作进程中。科学主义政治哲学虽然对中国传统的政治伦理体系提出了挑战,但并没有使其陷于断裂。这并不意味着否认科学主义政治哲学某些信条的合理性,它仍包融着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即要实现科学精神和道德关怀的统一,缔造成熟的、经得起现代社会冲击的新政治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李健 《北方论丛》2016,(1):122-125
当代政治哲学陷入了判断者和行动者的两难困境,其原因在于:一是它通过商谈的方式达成共识;二是它在政治哲学评判时所遵循的伦理标准和共通感。元政治学解决了政治哲学的这一困境,它独辟蹊径地以数学本体论为奠基,实现了将政治作为真之政治的目的。而实现真之政治需要做的是协调政治与国家、政治与主体和政治与哲学的关系,最终清除一种政治的幻想,走出一条通向真之政治的可能性道路。  相似文献   

3.
政治哲学是以哲学的方式探讨政治存在、政治价值和政治话语的一种理论知识体系。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政治存在、政治价值和政治话语。从整个思想史来看 ,政治价值是它最重要最独特的论域。相应于这些论域 ,政治哲学可以分为政治存在论、政治价值论和政治诠释学。政治哲学作为公共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社会历史的转折时期将起着越来越重大的社会导向作用。当前我国政治哲学研究的迫切任务是 ,在审慎地解说马克思主义政治存在论、政治价值论和政治诠释学的基础上 ,积极创建与公众声气相通的新公共哲学 ,提高社会的政治判断力、政治有序性和政治共识度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一649年),政治比较清明,这是史家一致称誉的。但是,对贞观之治与政治清明的关系,政治清明究竟表现在什么问题上,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笔者认为唐太宗以“亡隋为戒”,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推行的若干改革及其政策,是促使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而其核心则是政治改革,贞观之治的精髓是政治清明。  相似文献   

5.
政治理论不完全是意识形态,也不等同于政治哲学,它是对政治现象的理性反映;政治理论有自身的体系,它包括一定的层次和要素;政治理论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的逻辑动力是传统与革新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唐吴兢编著的《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史书,记述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的政治大事、政治主张与政治人物。书中涉及到唐太宗与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一批大臣的问答,以及这些大臣的诤议和所上劝谏的奏疏,其中占篇幅最多的是魏徵。《旧唐书》、《新唐书》都说,魏徵“前后所谏二百余事”。仅《贞观政要》记载的,就有魏徵向唐太宗的面陈诤议五十次,写呈唐太宗的奏疏十一件,数量之多,压倒了其他一切大臣。  相似文献   

7.
牛子牛 《江海学刊》2023,(3):54-61+255
当代关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争论,主要聚焦于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建构一种规范性理论的问题。如果这种理论建构是可能的,它就需要表现出马克思哲学的特殊性,尤其是其现实性关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一种规范性原则的有效性,都受限于两种现实制约条件:它仅在特定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才是可设想的;由于这些社会形态的结构性限制,它可能是可实现的,也可能是不可实现的。马克思并不反对一般的规范性理论,而是反对一类特定的规范性原则:它们在使其能够被设想的一切社会形态中,都不可能无矛盾地实现。从这一尺度出发,能够判别马克思政治哲学建构的各种方案的有效性,并指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始终要奠基于其“社会哲学”。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上弄清政治哲学和政治学的区别和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治学作为一种社会科学应当对其研究对象采取一种不含有研究者任何主观偏好的客观态度,因此它没有阶级性.然而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则是政治的合理性或合法性问题,因而它对政治问题的研究必然包含价值判断.政治学与政治哲学的区别基于"事实"与"价值"的区分.因此,二者之间存...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贞观十年在其子魏王李泰府设学馆。由于太宗对李泰的特殊宠爱使其学馆带有了与众不同的色彩并隐约与政治发生了联系。但唐太宗坼政治精明、对原太子李承乾地位的肯定、李泰自身的奸猾、朝中政要的警觉及李承乾的防范决定了在贞观十七年李承乾事败之前李泰不可能产生成熟的夺嫡阴谋,并有目的的将学馆作为其夺嫡的声誉掩体及力量储备。从另外的角度看:是唐太宗过宠及太子暗劣给了李泰以夺嫡机会,而一旦获得了夺嫡机会后,其府设置的学馆就带有了政治意味,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为其扩大声誉、准备力量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无产阶级政治是什么关系?我认为,哲学对于政治(此处专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无产阶级政治),应是既服务,又指导,为其服务就要对其指导,对其指导也就是为其服务。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因而,它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也就是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国家强盛,出现了治世之极的“贞观之治”。《贞观政要》为唐吴兢编撰,是记载唐太宗在位期间君臣讨论政事的政治文献。此书问世之后,唐及以后的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其推崇备至。书中记录的唐太宗治国和用人思想,这对我们当代仍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已成为哲学界的共识。不管对危机的理解如何不同,但哲学著作少人买、少人读,哲学话题少人谈,书店的哲学书架上,哲学著作不如算命的书多清楚地表明了哲学危机的存在。近年来哲学界对哲学危机进行反思,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反思中反映出来的某些倾向,特别是强调哲学对经济的关怀、淡化哲学对政治的关注的倾向,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担忧。不关心政治,哲学不可能摆脱危机,走向繁荣。一自哲学产生以来,政治一直是哲学最关注的主题。古今中外,每一位划时代的哲学家都十分关心政治,并在其哲学著作中以不…  相似文献   

1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国家强盛,出现了治世之极的"贞观之治".<贞观政要>为唐吴兢编撰,是记载唐太宗在位期间君臣讨论政事的政治文献.此书问世之后,唐及以后的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其推崇备至.书中记录的唐太宗治国和用人思想,这对我们当代仍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西方哲学,一般是指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在西欧和北美各国产生和流传的各种哲学流派。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是现代资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及其成果的理论表现,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研究实践的理论反映。同其它任何哲学一样,它也是一定时代的产物。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众多,名目繁杂,可谓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但综合起来,可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100多年以来,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在这里我们以政治历史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把它的历史演变划…  相似文献   

15.
政治哲学在西方世界的兴起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它在中国的兴起是从21世纪初开始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复兴体现在政治哲学概念的错综复杂中,对于政治哲学概念的界定就存在着五种关系:政治哲学包含于哲学,政治哲学包含于政治学,政治哲学是哲学与政治学的交叉,政治哲学同政治学、哲学是全异关系,政治哲学同政治思想的全同关系。政治哲学研究的兴起还得益于政治哲学的使命,政治哲学要追求的美好生活和美好社会,政治哲学要追求的一般规律以及政治哲学对人与政治关系的关注,这些都使得政治哲学需要完成从书斋里的沉思走向实践着的人世间,而政治哲学的反思功能、对策性功能和规范性功能都正好满足了这一点。政治哲学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中心已经具备条件,政治哲学研究的复兴已然到来。  相似文献   

16.
政治哲学之思:内涵、学科属性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云志 《齐鲁学刊》2006,22(2):128-134
在今天的学术界,政治哲学的话题已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政治哲学是政治哲人对政治世界的理性反思,他们反思人类政治生活的本质,反思人类政治生活存在的前提与条件,关注人类政治生活的美好问题。政治哲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哲学与政治学共享的领域,它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关于美好的政治生活问题的哲学思考。具体来讲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什么是美好的政治生活;其二,达成美好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规范、方式方法是什么。在这一思想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哲学与政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们解决这种矛盾的态度与方法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他们的政治哲学思考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哲学研究:多元论的挑战与误区金延,唐清涛陕西师大政治经济学院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对当代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何解读、对待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准备从哲学层面就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多元论加以剖析,揭...  相似文献   

18.
论我军新时期的政治哲学曹天生我军新时期的政治哲学是什么?鲜有文章论述。笔者这里提出自己的看法,希冀得到学术界特别是军队学术界的指教。现就论题的几个方面分述如下。一、我军新时期政治哲学的内涵由于讨论问题的需要,必须先对政治哲学一词作一些阐释。所谓政治哲...  相似文献   

19.
政治信仰是政治哲学生成的精神基础,是其指向的最高境界,是其学科体系的核心范畴,是制约其全程的灵魂.如果政治信仰不明晰、不自觉,任何政治哲学体系恐怕难以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同样如此.政治哲学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品质并不是所谓政治的现实性与哲学的理想性的原始移植或机械相加,而是全新生成的.任何政治哲学对它所处的时代来说,都是现实的,也是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其哲学、政治学相比的特质而言,它从来都是用它的"理想性"批判、感召、构建其现实性.所以,现在所谓构建或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重要的还是首先科学地研究马克思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20.
伊壁鸠鲁哲学是在城邦的废墟上建立的.伊壁鸠鲁采取区分自然本性和人为习俗的思维范式,认为政治共同体是习俗性的,是外在的必然性,而"偏离政治"、避开痛苦则是人的自然本性,是个人自由的表现.伊壁鸠鲁哲学曾长期被排除于政治哲学的谱系之外,本文力图呈现它的政治意蕴,阐明它是对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政治哲学研究理路和价值观念的颠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