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瓯群同志所撰《论“比、兴”与自然美》(《文学评论丛刊》第一辑)就自然美的本质特征提出了他的见解,——否定自然美的存在的客观性.对此,笔者是不敢苟同的,特提出与瓯群同志商榷,并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2.
典型问题是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争论的。最近,蔡仪同志在《文学艺术中的典型人物问题》一文中,就这个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提出了不少新看法,又引起了进一步的讨论。蔡仪同志在文章中提出了哪些论点呢?首先,他认为:“文学艺术中的典型人物的所以是典型人物,不仅是个别和普遍性的统一,而是以鲜明生动而突出的个别性,能够显著而充分地表现他有相当社会意义的普遍性。”这个“有相当社会意义的普遍性”,蔡仪同志称为典型性格的基本之点,也叫“性格核心”。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八年川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一期上发表了梁超伦同志的《论自然界的基本矛盾及一般规律》一文。作者“根据客观实在和论述的需要”,提出了正质与反质是自然界的基本矛盾,并认为:“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哲学与自然科学的情况来看,目前还没有这种概念。”因此,照他看来,正质与反质这对矛盾的提出,是对自然辩证法的一个“突破”。我们认为,关于自然界的基本矛盾是自然辩证法研究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的基本原理问题。梁超伦同志努力探讨自然界的基本矛盾的热情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探讨自然界的基本矛盾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论证的基本前提和主要内容在自然科学和哲学上应有充分的根据,  相似文献   

4.
杀人和所谓“奸诈”,是评价曹操必要涉及的两个问题。五十年代末,郭沫若、翦伯赞同志带头替曹操翻案,他们分别就这两个问题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观点。但是,史学界长期以来在这两个问题上并未取得共识。张大可同志近年来写了不少关于曹操的好文章,但在《关于曹操评价的几个问题》①一文中,就以上两个问题所持的观点本人实难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脱政治经济学教师讲解绝对贫穷化问题时的苦恼,蒋学模同志在《谈谈无产阶级绝对贫穷化问题》(复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一期)的文章中,追根溯源,指出马克思"根本没有提出相对贫穷化和绝对贫穷化这两个范畴";列宁虽然谈到这两个范畴,但"在'绝对的恶化'的前面,加上了'有时是'这样的副词限制着,"就不是作为规律来看待的.言下之意,这一问题大可不必纠缠.无奈《资本论》上明明写着:"不管工人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日趋恶化."对于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例证》一节中大量引用的工  相似文献   

6.
“白马藏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藏族的一部分,这是在五十年代我国进行大规模民族识别工作的基础上所确认的。到八十年代,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双百”方针重放异彩,民族学、历史学界的一些学者解放思想,大胆冲破学术禁区,对居住在四川之平武、南坪、松藩,甘肃之文县的被称为“白马藏族”的这一部分藏族(为叙述方便以下称白马人)的族属提出了异议,于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当时最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白马人不是藏族,是我国历史上氐族的后裔,应当从藏族中划分出来,重新识别并确立为单一民族共同体——氐族;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白马人虽然在某些方面同藏族有些差异,但都是表面现象,一经深入探究,不难看出其同源异流关系,因而认为非藏族莫属。这样,这场学术争鸣由于在观点上未趋一致,且分歧较大,最终滞留在学术对垒上,  相似文献   

7.
在董仲舒的思想研究中,人性论是极有争议的一个课题.廖其发同志的《董仲舒的人性论与教育思想研究》(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在有分析地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对董仲舒的人性思想与其相关的教育思想,作出了有价值的研究,把这个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给人以启发.但就笔者所见,文中有的论点,似有作进一步探索的必要.故依一孔之得,就如下两个问题请教于廖其发同志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而完善宏观控制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杠杆来管理国民经济,可以说能否有效地配套使用各种经济杠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有关经济杠杆的理论。经济杠杆的两重性经济杠杆一般都是依托于一定的价值分配范畴而存在;经济杠杆以一定的价值形式呈现出来,表明经济杠杆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经济杠杆要依据一定的社会经济形式而发挥作用。经济杠杆在实现其功能时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内在于经济活动中,客观上要自发调节经济运行,也就是说它是经济活动的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性質这一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概念之一。这一概念,一般是结合生产关系所需要適合的怎样的生产力性质来研究,因此,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孙叔平同志先后在《羣众》(1961年第10期)和《哲学研究,(1962年第3期)发表了有关生产关系一定要適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文章,认为决定生产力性质  相似文献   

10.
洪韵珊同志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历史和现实》一书,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进行了一些可贵的探索,读后颇受启发。但是,书中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为无产阶级专政下定义、无产阶级专政只表明国体和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专政诸方面没有详尽展开论述的看法,我们不敢苟同,在此提出一些不同见解,以求教于洪韵珊同志。  相似文献   

11.
鲍照是我国南朝时期有成就并对后世有影响的诗人。对于他的家世和作品,古代文学研究者早有所探讨和评价。《文学评论》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发表的张志岳同志的《鲍照及其诗新探》(以下简称张文)一文,提出了新的看法,有些颇有见地,有些笔者还不能苟同。现就对鲍照诗作思想内容的理解和评价问题提出我们的意见与张同志商榷。张文把鲍照的诗按内容分为“有关怀才不遇的”、“有关边塞的”和“有关人民疾苦  相似文献   

12.
近读叶伯泉同志《从鲁迅的创作经验谈谈形象思维问题》一文(《齐齐哈尔师院学报》80年第一期),笔者有不同看法愿意发表,以就教于叶伯泉及其他同志。 结论是值得研究的 形象思维是文学艺术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主要思维方式,是从人类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不是任何人随意杜撰出来的,也不是任何人可以取消和改变的。但事实存在是一回事,理论承认它又是一回事。因此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坚持形象思维和否定形象思维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金圣叹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张国光同志对于金圣叹问题发表了几篇文章,认为历来强加给金圣叹“反动文人”的帽子,应该摘去,强加给金圣叹的不实之词,应该推倒。这个意见,我认为是正确的。“四人帮”曾经借评《水浒》之机,对金圣叹的历史遗产又做了一个横蛮的裁决,硬说金圣叹是一个“反动文人”,把金圣叹研究这个学术问题,变成一个“政治禁区”。张国光同志在十年动乱之后,敢于解放思想,冲破“禁区”,提出不少可贵的看法。我认为,这种精神和态度,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对于金圣叹是否是一个朴素唯物主义的启蒙思想家,是否是一个歌颂农民革命和革命政权的思想家,我同张国光同志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与张国光同志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4.
在近年的西方经济学论坛上,供给学派非常引人注目.虽然它在理论上并没有提出什么新内容,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经得起逻辑推理和经验验证的理论体系,但它在“尚未成熟到足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就演变成一种对机会的创造性反应”,从而一度成为里根政府制定经济决策的理论依据.然而,里根政府还是最终背弃了初始的“既然没有其它好的经济主张,我们为何不用它(指供给经济学——作者注)来试一试呢”的许诺,而吸纳其它各主要流派的经济思想,形成了另外一个富有特色的“里根经济学”,这就给供给学派蒙上了  相似文献   

15.
■虹同志在《肃慎和西团山文化》一文中,以大量事实说明,西团山文化是肃慎的遗存,及这一文化的断年和与中原的联系等,读后,得益不少。但是,他对肃慎地域和肃慎与挹娄、勿吉关系的论述,与史实有出入。草写此文,与(?)虹同志商榷,求教于读者。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就黄巾起义时间方面的几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考证,并试探张角选择甲子岁三月五日作为起义日期的神秘用意。 一、三月五日“甲子”说及《三国志》记载的舛误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思考》对70多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中所谓存在着三种主要倾向的指责是站不住脚的;其中介绍的用以指导中国现代文学史重写的所谓“科学—人木”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论并不存在;编写一部“纯”文学标准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只是作者们心造的幻影。  相似文献   

18.
<正> 隗芾同志在《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87年第一期)上,发表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以下简称《关系》)的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这些相通之处,就是马克思主义能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萃的基础。”(见《关系》,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均见此文)因此,作者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必须也只有同中国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郑伯克段于鄢》作为《左传》名篇,历来为众多的古文注家所瞩目,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却始终未能给与确切的解释。肖泰芳诸同志在《古代汉语札记》(载《山西大学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三期)一文里对其中的八条词语作了新的解释,颇能给人以启发,但亦似乎不无商榷之处。除“无生民心”一条彼此理解相近而外,笔者拟就肖文选释的其余七条词语从《左传》语言整体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正于专家同好。  相似文献   

20.
信息的客观根基是现实世界中物质和能量的存在和运动的形式,后者被自控主体反映形成感知信息,再经过控制中枢结合主体行为目的进行加工变为操作信息,并经过实施转化为主体的质能活动返回现实.信息贯串现实、知、行三个层次的存在,使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