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治理"理念与大学生就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治理"是政府履行大学生就业责任、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的重要政策措施."政府治理"与"政府管理"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强化大学生就业机制运行过程中的"政府治理"理念,绝非回归政府或计划或行政手段对大学生就业的统治和包揽,"政府治理"的原则应体现出人才资源的统一性、创业政策的激励性、就业机制的预警性、就业目标的战略性.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大学生"就业难"与就业形势的两极分化、以及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作出了较深层次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青年的"增权"是一个受到很多关注的问题.当前对于该问题的很多研究都集中在社会工作领域,多数学者都从个体因素上来解释并试图解决该问题.青年是人生中一个很特殊的时期,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阶段,人们通过获得职业身份而更深入地融入这个社会.因此对于青年而言,"就业"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世界各国的年轻人几乎都存在很高的失业现象,这无疑影响了他们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力,也限制了他们规划自己的未来的可能,从而使得许多年轻人陷入一种"无权"状态.因此我们应该从促进就业入手,通过让年轻人顺利获得职业身份,让他们增强决定自身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入世”后我国就业环境变化的背景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期间,浙江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不仅具有短期的影响,而且很可能成为长期的制约因素.就业压力一是源于总量上存在的供过于求的现状;二是源于新增劳动力的供给,适龄劳动人口供给的增长;三是源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呈进一步增长的态势;四是源于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高素质劳动力不足,低素质劳动力过剩;五是源于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就业存量的动荡,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因资本替代劳动而使制造业提供就业机会的能力趋于下降.本文用数量模型作为工具量化分析预测了"十一五"期间浙江就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并提出了就业发展和解决就业压力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蚁族"之理性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高等教育的扩展,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当前我国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现象,"蚁族"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以目前所获得的蚁族的概况为阐述背景,寻找其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各界对"蚁族"的关注,对改善"蚁族"的生存现状并最终解决问题有所助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陈晴晔 《学术论坛》2005,(10):70-73
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其原因包括人口、结构、发展、周期、体制等诸多因素,但政府在扩大就业中的角色定位的偏差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要强化政府在扩大就业的责任,政府必须准确定位,重塑三个角色社会角色、服务员角色、裁判员角色.  相似文献   

8.
"社会投资型国家"对解决就业困境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西欧各国改革传统的福利国家制度,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及其理论家提出了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的主张,其核心内涵是国家通过教育和培训的途径投资于人力资本,实行一种积极的社会福利政策.这对我国改善目前劳动力的状况和缓解就业压力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我国应通过提高教育投入和建立职业培训体系的途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次就业,两年升级,终身服务"的就业保障体系是在金融危机、就业压力大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旨在延伸学生的知识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将现实和网络有机结合,成为学生职业生涯的推力,使学生在企业中继续得到系统的专业教育,更新知识结构,与企业发展相协调一致,增加学生对企业的吸引力.这种方式在调研和试开展阶段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认同,是一条探索高校学生就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与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劳动者的自由时间可以使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我国的就业问题面临着选择效率还是选择社会公平的两难选择。以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为指导,通过推动休闲教育促进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既可兼顾效率与公平,又有利于未来面对全球就业问题的挑战,符合和谐就业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大中城市学生"择校"高收费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大中城市的学生"择校"现象属社会越轨行为.造成这一行为的社会根源在于沉重的就业压力和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促使人们竞相追逐优质教育机会;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和社会收入差距的明显拉大,以及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使择校、高收费成为可能和必然;城市公用事业的改善,为"择校"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乎众多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是新时代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的人才支撑。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就业创业工作中引入精准化理念,推进高校就业创业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有助于解决好学校"精准就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新建本科高校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上海"十一五"期间促进就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有较多的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予以解决.上海"十二五"期间促进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上海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也对中高端劳动力投入与促进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在不断加大中高端劳动力投入的基础上,要求更加有效发挥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重大作用,持续改进提升政府促进就业的方式与效率,努力发挥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发挥政府、劳动力市场、劳动者与企业的合力共同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4.
反就业性别歧视法中的"歧视":从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红 《江西社会科学》2005,141(8):150-156
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剖析了就业性别歧视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指出市场竞争的程度对就业性别歧视的发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必须妥善处理市场和干预的关系,在立法中对"错误的歧视"和"应被允许的歧视"予以区分,通过适用"相似与相似比较"原则、建立举证责任的分配制度和雇主抗辩制度来处理经济学上的理性歧视与法学上不公平对待之间的关系.本文还就反就业性别歧视法中"歧视"的界定和表现形式、非法歧视的构成和种类以及政府的反歧视义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完善非正规就业"上海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远 《社会科学》2008,(1):119-124
1996年上海市从国际劳工组织引入"非正规就业"概念,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带动,建设"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形成了非正规就业的"上海模式",其核心特征是政府主导和政府运作.这一模式在具体运行中发挥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改革和完善"上海模式"的建议包括:扩大对各类非正规就业管理的覆盖面;加强对各种非正规就业管理的规范性;推动非正规就业的创业孵化作用、向中小型企业转制;加强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对非正规就业发展的调节与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就业率统计”和“就业状况估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倾向于以传统经验视角组织资料 ,多含有先入之见的主观成分 ;前者多注重根据当前实际而运用客观科学的统计方式。针对哪个概念提出问题 ,就意味着倾向于采用哪个概念所表现的研究方法 ,结果大不一样。而我们往往混淆了这两个概念 ,结果很容易掩盖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水平。仅凭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的传统经验 ,并不能解决当前“隐性就业”如何统计的难题。因此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借鉴国外大学科学的就业指导及统计方式 ,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科学完备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才能保证就业率统计的科学性 ,进而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有利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加剧了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这一严峻事实对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坚持能力提升,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长期举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第一层次(课堂教学)、第二层次(校园就业文化)、第三层次(社会实践)渐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就业力,是达到充分就业目的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城镇登记失业率并不能全面真实反映我国社会就业的状况,采用就业景气指数不仅能够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就业现状及其趋势,而且能够较好地反映宏观经济状况,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就业结构与就业质量和公共就业政策实施效果,对劳动力流动方向和保持就业稳定性产生引导作用。本研究构建包含六大模块、27个指标的就业景气指标体系,并运用广东省经验数据验证了就业景气指数的真实程度及其政策涵义。针对不同的就业景气状况,公共就业服务政策应有不同的作用空间和侧重点以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就业及职业阶梯上流动的"有力工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莉 《江汉论坛》2003,(4):121-123
社会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它是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包括规范、信任的网络等形式.它为社会结构内的行为者提供便利.社会资本的特征是它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是一种纯粹的公共物品.由于中国社会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因而,社会资本的拥有者就会有许多便利条件,特别是在就业及职业阶梯上流动方面成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女大学生"急嫁"的经济学分析——从人力资本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模型把人力资本价值实现当做一个"黑箱",忽略了价值观选择、就业成本、婚姻的收益和就业效应等因素对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和收益路径选择的影响.事实上,人力资本仅仅是获取就业收益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在我国教育文化背景下,"急嫁"是女大学生应对当前较高就业风险和较快收回人力资本投资的理性选择,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权宜之策.而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促进女性就业安全、改善女性就业心理预期是解决现阶段在校女大学生自主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