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词谓语句上层空间S由主语S1和体词谓语S2两个子空间构成。认知拓扑语言观可为其提供新路径。研究发现,S2存在一个拓扑恒常点且由于主体识解轴向调整在实际使用中隐匿;S1与S2之间的语义缺省识解依赖心智和转喻拓扑性,后者体现为域内转指实体与目标实体的语义概念内容识解等价;体词谓语句派生于动词谓语句,二维层面,句位压制迫使体词产生动作义素进而谓词化,体词谓语构式的谓语部分依然是体词性的,但整体构式是动词性的,体词的动词性来源于整个构式而不是其本身,而在三维层面,S2谓词化来源于上层S空间压制以确保空间连续与识解连通,体词谓语句总携带主观量性评价义与事体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2.
评价是一个表达范畴,与句法、语义和语用都密切相关。评价意义可以通过词汇手段显性表达,也可以通过句法手段隐性表达。由于隐性表达比较隐蔽,对其进行发掘和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属于隐性评价的个案研究,论述了"不/没+VP1+等于+没/没有+VP2"构式的句法和语义、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化、构式的语用功能,发现该构式表达一个蕴含假设关系的主观等值命题,主观性非常强。构式由动词"等于"连接前后两项,语义重心在前,其构式义是主观推介和隐性评价的复合。该构式具有焦点凸显、广告宣传、施为导向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命题形式是用符号来表示的,但命题形式是不是就是命题的符号化?传统逻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数理逻辑却使这个问题变得复杂起来。数理逻辑的谓词逻辑对非逻辑常项的引入,导致了命题的符号化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相对分离,使命题形式已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命题的符号化。命题的符号化可以借助非逻辑常项实现,但纯命题形式不包含非逻辑常项,在纯形式推演中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非逻辑常项。  相似文献   

4.
X)整个一个Y”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隐性量表达构式,构式语义为说话人主观认定X已完全达到Y所表达的极限程度量并对此确信不疑。该构式常使用在具有强烈主观评价论断色彩的语境中,有着特殊的适切语境及语用功能。体词谓语句是构式形成的外部句法动因,构式成分的语义演变和主观化是构式形成的内部语义动因。重新分析和认知隐喻是构式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自由逻辑系统PFL和NFL中既包含一阶存在谓词,也包含存在量词。通过对普遍存在句和单称存在句的分析,可以看出弗雷格、罗素的存在观与自由逻辑存在观的相同与相异之处。普遍存在句中“存在”是量词,而单称存在句中“存在”是一阶谓词。通过修改PFL和NFL的语义,进而消除其空单称词项,可以得到与经典谓词逻辑等价但包含“存在”谓词的逻辑系统,其中可以将经典谓词逻辑“个体域中对象具有存在性质”这一假定直接表述出来,并能揭示出经典量词与存在谓词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汉语“受动结构”归属动名词化而“动受结构”为分词化现象,前者可被状语修饰,核心动词可以被重叠使用,后者动态性偏弱;受动/动受结构都可以充当体词或谓词,受动结构充当谓词时有限制,该结构以古代汉语仂语化及宾语前置为基础,受西方合成词影响而产生,在韵律上符合汉语长短格音步,并遵从Cinque提出的非核心成分获得最重音指派的规则;受动式的核心成分是表达施动意义的动名词短语。  相似文献   

7.
古人的语法分析表现出名词表达陈述、谓词表达指称、动名语义关系多样、谓词表现致使/认定义、动名句法结构同一、名动组合自由、受事主语两句式、逻辑语义关系单句、复句一致;从而引起对现在通行的一些古汉语语法分析观点科学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从数量语义特征看,量词重叠并未产生空间量的变化,量词重叠量变发生在时间维度上,此外数量短语具有时问性和层级性,它们都不具有体词性的数量语义特征而具有谓词性的数量语义特征。从句法功能上看,量词与量词结构也不具有体词性,而具有谓词性。量词体词性的误会可以从“理论影响、意义、运用、产生”四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9.
“A是A,B是B”句联的语义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语义平面考察“A是A,B是B”句联。把“A是A,B是B”句联分为两种类型:区别型和列举型。两种类型又各自分成几个次类,区别型分为偏别式、平别式,列举型分为“有”式、“合格”式、“鲜明”式。重点考察各类型和次类的语义特点,找出区别型和列举型在语义上存在一定的联系。考察“A是A,B是B”句联与先行句和后续句的语义联系,分为在复句中和在对话中两种情况。对于“A是A,B是B”句联歧义的消解提出解决手段。  相似文献   

10.
固定格式“从A到B”的意义、功能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本文拟对现代汉语的固定格式“从A到B”加以描写。我们认为:(一)作为一种固定格式,“从A到B”的意义是表示起讫点“A”、“B”范围内的整体,它在语言运用中的具体语义要由“A”、“B”来明确并受语言环境的制约,可以表示过程,也可以指称事物。(二)表示过程时,具有谓词性功能,指称事物时却表现为体词性功能,两者明显对立。(三)它的内部结构是状心关系,即介词短语“从A”修饰述宾短语“到B”,  相似文献   

11.
关系命题的语形和语义--一个逻辑分析的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关系命题的两个关系者词被全称和存在两个量词约束时,即所有事物与有些事物有某关系或有些事物与所有事物有某关系,如何正确表达和理解这类命题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现代逻辑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可以运用一阶逻辑工具及其解释的方法,分析该类命题的语形和语义,揭示不同量词在关系命题中位置变化的规律,对关系命题相应的普效式、可满足式给出严格的证明,从而提供一个逻辑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12.
3篇文章分别从语言的“篇章”和“句法”两个层面对网络语言构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元话语和网络语言中“XX体”的篇章构式研究》提出,元话语具有篇章构建功能,并具有构式语义的示义功能.因此,将元话语所构建的篇章与构式结合起来研究,既有利于元话语研究的深入,又有利于构式语法研究改变忽略篇章构式的研究现状.《虚拟与写实:网络群言体及其社会语用价值》也指出,网络群言体是罗列诸虚拟说话人对某一对象不同看法的话语形式.其话语要素包括话题、话语角色和话语项;群言体语篇特点是成分复现和形式自由,其语用价值在于用虚拟娱乐的形式达到写实讽喻的目的.《正反同义构式“V/A不死P”的多雏研究》则认为,正反同义构式“V/A不死P”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读,即否定语义和肯定语义,并强调语境是构式“V/A不死P”肯定语义解读的关键,动态语义特征是研究新的句法格式形成所要注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连词and连接的表达式A and B可以表达时间、因果、条件、让步、目的多种语义。从基于使用的语料出发,尝试在Goldberg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探讨A and B多种语义存在的认知基础,发现A and B是个独立的构式,其中心意义是表示同时或先后发生的时间意义,其它的因果、条件、让步、目的意义是时间意义的隐喻投射。时间意义到因果、条件、让步、目的意义之间的映射可能在于它们之间外延和内涵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指称和陈述理论进行了简要概括 ,指出 :一、指称和陈述与体词和谓词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概念 :体词和谓词属于语法层面 ,指称和陈述兼属于语义和语用平面。二、指称是典型体词的主要功能 ,陈述是典型谓词的主要功能 ,但二者中间有个较长的过渡带 ,体词或谓词因其表现出的指称性或陈述性的强弱而分布在这个过渡带当中。三、指称和陈述可以互相转化。陈述转化为指称有自指和转指两种情况。四、指称与陈述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兼容性。五、从表达的角度说 ,指称和陈述一般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 ,但“有指称 ,不一定有陈述 ;有陈述 ,必有指称。”六、鉴定句法结构中某一个词是指称还是陈述 ,可以用“什么”和“怎么样”来确认。也可以通过辨认词语显现的是外延还是内涵来确定。  相似文献   

15.
“该 A 则 A,该 B 则 B”是一种“框中框”“句中句”的复杂框式结构,其可变项 A 和 B 的语义特征较为复杂。整个结构强调理当怎么样自然就怎么样,表现出[+理应性]、[+虚拟性]、[+条件性]、[+推理性]和[+强调性]的语义特征。在语义上,该框式结构还具有特殊的语义增值性,其增值的方式主要有对比凸显增值和典型事例增值两种,而其中的增值机制就是极量原则和类比推理。  相似文献   

16.
命题曾被定义为某些句子, 但句子没有固定的真值。 命题曾被定义为句子的意义, 但 “意义” 这个概念并不比 “命题” 更清晰。 还原论把命题定义为一种由可能世界、 可能的个体等组成的集合论性的构造物, 但这种理论意味着全部的逻辑真理表达的是同一个命题。 命题曾被定义为是一些态度 (如相信) 的对象和真值的承担者; 就是说, 命题是由它与其他对象 (如人, 真值) 的关系来定义的; 这种定义使人们有理由怀疑命题是否真正存在, 抑或是态度主体 (人) 的一种幻觉? 命题的内容可以千变万化, 但命题的内容却有共同的形式, 不仅命题逻辑、 一阶逻辑所表达的命题, 而且二阶逻辑等高阶逻辑、 非经典逻辑的命题, 都能纳入这种形式。 根据这一点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对命题的定义。 这样定义的 “命题” 概念更加清晰, 能让我们解决命题的同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紧缩构式是汉语中一种特殊而又常见的句法结构,而关联副词框架是其重要的常项构成。参与关联紧缩构式两项的关联副词框架是跨词类的,它并非仅由副词构成,还可由副词和其他词类构成。其语义构成类型有三种,层次类型有两种,框架构成模式基本都是后嵌式。紧缩构式关联副词框架形成、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语法化,构成一个由实到虚的语法化连续统。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很+NP"结构是一个典型的高程度性状义构式。构式的部分能产性基于范畴属性的归纳,其认知机制是非范畴化的。某个具体名词一旦进入"很+NP"构式,这个名词的意义就会遵循它所嵌入的构式的意义,条件是该名词具有可被激活的表示程度性状义的语义因子。构式指示语义类型、构式强制提供了词汇项产生语义类型转变的条件,以保证相应的语义因子获得合适的论元。进入"很+NP"构式的名词都含有该构式所在的具体语境的语义因子,整个过程是以认知语言学的凸显原则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9.
构式是具有独立形式、意义与功能的结构体,其形成一般要经历漫长的演化.盛新华、魏春妮以合成词构式"一样"的形成为例,分析了词汇语法化的主要标准:语义融合、抽象化、不可替性、句法功能变化,并认为心理因素引导、跨范畴语义迁移、高频率运用是"一样"词汇语法化的语用理据.雷冬平则讨论了表达"极度"意义的构式"最/再+X+不过"的形成过程,认为源式"N1最/再+A+(也)+A+不过N2"通过成分移位、成分删除以及宾语话题化等推导形成,构式语义在三段式的推论中获得并进一步抽象为"极其"义.朱军从宏观上讨论了构式"独立性"的特征及其成因:在形式上主要经历固定化或格式化,在意义上经历虚化、主观化或喻化,在功能上经历篇章化、范畴化,并认为特定构式"独立性"的形成一般要经历数种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构式是具有独立形式、意义与功能的结构体,其形成一般要经历漫长的演化.盛新华、魏春妮以合成词构式"一样"的形成为例,分析了词汇语法化的主要标准:语义融合、抽象化、不可替性、句法功能变化,并认为心理因素引导、跨范畴语义迁移、高频率运用是"一样"词汇语法化的语用理据.雷冬平则讨论了表达"极度"意义的构式"最/再+X+不过"的形成过程,认为源式"N1最/再+A+(也)+A+不过N2"通过成分移位、成分删除以及宾语话题化等推导形成,构式语义在三段式的推论中获得并进一步抽象为"极其"义.朱军从宏观上讨论了构式"独立性"的特征及其成因:在形式上主要经历固定化或格式化,在意义上经历虚化、主观化或喻化,在功能上经历篇章化、范畴化,并认为特定构式"独立性"的形成一般要经历数种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