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学术界围绕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思想展开的论争虽由来已久,但仍有很多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或弄清楚,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思想的形成阶段、其与马恩的“同时胜利”思想间的理论逻辑以及列宁是否提出了“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等是这些学术争论中比较重要的问题.通过分析,可以认为,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思想初步形成于1915年8月至1916年8月间;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恩“同时胜利”思想中所蕴含的“一国首先胜利”思想因子,尤其是拓展了马恩思想中“一国首先胜利”的时间跨度;列宁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思想,但始终认为彻底实现共产主义需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一国多模”:后发现代化转型的创新思维——基于化解“东北现象”问题的前提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现象”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加速实现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产生的区域性发展困境问题 ,实质是从单一化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多样化特色化的现代市场经济加速转型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不适症” ,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与体制转换进程的断裂。由于国内区域差异极大 ,因此必须重视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特殊性和发展模式上的多元选择性。“一国多模”正是在深刻剖析“东北现象”实质与根源的前提下而提出的解决此类问题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已从理论构思阶段逐步进入社会实践阶段。1997年和1999年以后,我国不仅出现奇特的法律现象——“一国两法”,而且将出现与此相关的崭新的法律现象——多法域。那末,我国的多法域是如何形成的、我国的多法域有什么特点及其与“一国两法”的关系、多法域现象对我国今后法制建设将有哪些影响,等等,都很需要作超前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今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以下简称《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第一次以基本法的形式确认包括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在内的香港原有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香港原有法律,即普通法、衡平法、条例、附属立法和习惯法,除同本法相抵触或经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 相似文献
5.
6.
五代十国时期杂税暴兴是史学界习惯的印象,但其背后存在伪朝与伪国语境的夸大与渲染。五代十国尽管出现一些极端杂税的事例,但多数时间的杂税处于合理范围内。伪朝与伪国语境将五代十国杂税的出现归结为各僭伪政权的本性所致,由此证明其非法性和非正统性,最终凸显本朝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其实质是政权合法性的诉求。实际上,五代十国杂税的凸显是唐宋之际赋役制度变迁的反映,特别是田税定额化的结果;作为国家正税的补充,五代十国杂税的存在亦不乏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大棋局:“国退民进”及其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经过了曲折反复的几个重要阶段;十六大的召开,标志着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本文分析了“国退民进”格局下民营经济的发展架构、总体走向及其面临的矛盾、冲突,提出了缓解矛盾、避免冲突的逻辑与机制选择。 相似文献
9.
唐代士人冷淡“国婚”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士人冷淡“国婚”的主要原因 ,一是受门第观念的制约 ;二是想避免政治斗争的牵连 ;三是唐代公主多骄悍无礼 ,为礼法之家所反感。另外 ,唐代驸马政治前途暗淡 ,无法满足封建士人开拓进取之愿望 ,也是“国婚”遭到冷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国退民进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它的出现有着历史必然性。通过揭示这一现象的本质规律,有利于我国在今后更合理地优化资源配置。因此,文章以国退民进中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近十年国有企业的主要经济数据,全面分析国退民进过程中国有企业变化,掌握这一进程中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古“辰国”与“三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古“辰国”与“三韩”在朝鲜半岛南部存续的时间、性质问题,从辰国之名及其地入手,梳理有关文献,指出:辰国只是朝鲜半岛南部的原始地名,而非国家实体,而“三韩”正是在“辰国”这一地区发展起来的部落联盟。 相似文献
12.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这句话道出了边境治理一个重要的价值追求,那就是让边境各族人民在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同时守护好祖国的边境,实现“家”与“国”在边境治理中的有机统一。但是要实现这一愿望需要在现实中找到一个具体的可行的治理单元。边境乡镇,一方面它是国家的边境,一方面又是边民世代生活的家园,与内地乡镇不同,边境乡镇是“国”与“家”联系最为直接的区域,虽然当前一些客观因素制约了“国”与“家”在边境乡镇的有机统一,但是可以通过边境乡镇治理的发展完善来促进上述愿望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敕勒族及其建立的“高车国”的宗法统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敕勒族及其建立的高车政权,不仅具有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三位一体”的宗 法统治形式,而且在中原王朝的影响下向封建化过渡。 相似文献
14.
“渤海国”旅游景区市场开发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从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态势还是从资源特点来看,“渤海国”景区发展都应定位于国内以及区域国际文化旅游市场。景区只有在逐步转变管理体制、理顺利益相关者关系以及保障游客体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产品组合、营销渠道、形象塑造、沟通方式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旅游产品,才能实现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介绍中日两国民众相互缺乏"亲近感"的客观事实基础上,重点就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作了理论分析,并对今后中日关系发展提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6.
迫于西晋末年的国破则家难存的现实教训 ,两晋之际士大夫意识到国家的重要性 ,在渡江前后逐渐认同了司马睿为国家的象征 ,由西晋后期关注自身生存和家族利益 ,于东晋初期转向对晋室的拥戴。家国一体、忠君报国等儒家传统家国观念得以复苏 ,因此 ,关于魏晋士大夫不顾社稷的安危而惟求身家自保的传统观点 ,似不适于东晋时期 ,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巴金一生的创作都在追求“反封建”,呈现浓郁的家国情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安那其主义同时也是他坚持一生的信仰。在家国情怀与安那其信仰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在巴金的信仰结构之中,安那其主义主要体现为一种对人的权利和自由的尊重,这是他“反封建”的重要缘由,而这样的人道主义关怀又与他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并不矛盾,所以我们最终发现,互有矛盾的观念在巴金这里却内在地结合在一起,包括安那其主义在内的现代思潮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都获得了新的认知和诠释,它们共同体现了晚清—五四的新文化理想,巴金将安那其主义的激情和牺牲当作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革命信仰,从而完成了对这一外来思想的中国式再构,而信仰的执着也成为了巴金一生坚守“反封建”目标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担保个体和实体从事‘区域’内活动的国家所负责任和义务”咨询案①既是海底争端分庭受理的第一个案件,也是国际海洋法法庭第一次被请求发表咨询意见.该咨询意见明确了担保国责任和义务的内容、范围,界定了赔偿责任问题.因此,认真研习该咨询意见对推进我国深海底采矿事业和“区域”资源的开发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宋廷赋予使者"觇国"的秘密使命。从现存使金诗和笔记中可以看到宋使通过目睹、耳闻、言挑所得的金国实情。他们记地理,以备守战之用;问民生,以观民心向背;志风物,以申华夷之辨。在金人的监视之下,使者们通过强记复制路线和城市布局,通过隔帘观察和对金人派遣的低级使团服务人员的询问记录点滴民情。他们警惕今昔变迁,为南宋寻找文化正统性依据。"觇国"这一视角引导我们细读使金诗文,借使者之耳目还原他们的征程,发现关于南宋中原文化的直接、鲜活的景观。 相似文献